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阳光指标调研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5069295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阳光指标调研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阳光指标调研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阳光指标调研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阳光指标调研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阳光指标调研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阳光指标调研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阳光指标调研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高一历史(选修)2020.01本次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主要有家天下的延续、封国制度不断、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和家国同构。形成这些特征的制度因素主要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主要有家天下的延续、封国制度不断、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和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依据所学可知,这是源于西周时期宗法制度形成的宗法观念。A正确;分封制是分封诸侯的地方行政制度,不是形成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特征的主要因素,

2、B排除;郡县制在秦朝推广到全国,废除了分封制,C排除;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年实行的,D排除。故选A。2.汉画像石是研究两汉历史的宝贵实物资料。如图是1952年江苏徐州睢宁县双沟镇东汉墓出土的画像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反映了铁农具和牛耕的开始使用B. 二牛抬杠式的耦犁始于东汉时期C. 耕犁安装犁评便于不同耕作需要D. 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较大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画像石反映的是二牛一人的铁犁牛耕模式,耕作方式在发展,说明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较大进步,故答案为D项;A项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耦犁在西汉时期出现,排除B项;安装犁评是隋唐时期的曲辕犁,排除C项。3.晋书记载:晋武帝以贵公子

3、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佥共举默。与材料内容一致的是A. 父死子继,而辅之以兄终弟及B.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C.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D.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晋武帝时期 “以贵公子品”、“ 十二郡中正”等信息一致的选官制度即九品中正制,其导致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局面,B项符合题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世袭制、“举秀才”、“察孝廉”的察举制和“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科举制,均与材料中分析的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不符,ACD三项错误。4.史书记载:宋代铸币用工之序有沙模作、磨钱作、排整作。模沙、冶金、分作有

4、八,前为大闳,冶官别墅,于闳之南,群工屯营,为屋八百楹。材料反映了A. 官营手工业工序严格规范B. 民营手工业分工日益细致C. 冶金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D. 家庭手工业工艺水平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铸币用工程序的严格规定来看,说明宋代官营手工业工序严格规范,故答案为A项;铸币权属于国家,不是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排除B、D项;材料反映的是手工业的工序,没有反映规模,排除C项。5.白钢指出: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就领本省军队。军政要务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

5、队。材料表明行省A. 职权范围受到削弱B. 长官不由朝廷任命C. 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 与中央的矛盾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元代行省长官掌握地方权力,但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诏旨,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表明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C项正确;行省长官从掌管地方民政到凭虎符领军队,职权范围增大,A项错误;材料没有表明行省长官不由朝廷任命,B项不符合史实;行省长官职责明确,不会扩大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项错误。6.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欧洲入侵者不能在中国实施分而治之的政策,没有可唆使其反对北京中央政府的独立的地方统治者。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郡县制的普遍实行B. 宰相制度已经被废除C

6、. 军机处的正式设立D. 中央集权制度的效能【答案】D【解析】【详解】“没有可唆使其反对北京中央政府的独立的地方统治者”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由于中国古代传统机制中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D正确;郡县制的普遍实行是在秦朝,只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部分,郡县制在古代封建社会也有所变化,A排除;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朝,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不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B排除;军机处的正式设立是在清朝,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不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C排除。故选D。7.史学界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和评价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下列表述符合唯物史观的是A. 社会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因而没有进步价值B. 纲领本质上反封建是革命的

7、,形式上落后是空想的C. 平均主义有一定的革命性,但在实质上具有反动性D. 纲领满足了农民土地需要,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明确了土地和产品的分配原则与方法,其核心内容在本质上是反封建的,是革命的,在形式上是落后的,具有空想性,这一观点符合唯物史观,B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是两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有反封建的进步价值,A项错误;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而非革命性,C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过,没有满足农民土地需要,D项错误。8.此役后,中国被边缘化,沦为欧美列强和日本恣意宰割的对象,东亚的国际格局发生了前

8、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朝野无暇有条不紊地开展洋务运动,图存救亡是当务之急。这旨在说明A. 列强抓起瓜分中国狂潮B.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 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D. 中国领土开始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详解】“中国被边缘化”,沦为列强“宰割对象”,“图存救亡是当务之急”等信息旨在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项正确;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是材料的部分信息,不是其主旨,AC两项错误;中国领土开始遭到破坏是在鸦片战争后,且与日本无关,D项错误。9.张海鹏指出:晚清时期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造成中国进入“沉沦”谷底的历史事件

9、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晚清时期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进入“沉沦”谷底的历史事件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项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重要事件,但都不符合“沉沦谷底”的要求,BC两项错误。10.芮恩施指出:北京学生掀起了大事。千百年来,有组织的舆论第一次在中国发动了。在山东问题决定前后,由于学生的行动在先,商人同情继起于后,中国自觉了。对“中国自觉了”的理解正确的是A. 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 从此民

10、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 自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D.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向全面觉醒【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学生”针对“山东问题”发动的五四运动,带动商人等阶层加入,促使“中国自觉了”,指的是这次运动推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向全面觉醒,D项正确;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A项错误;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是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临时约法,B项错误;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项错误。11.毛泽东说:“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发生

11、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首先点燃的“星星之火”是A. 南昌起义B. 秋收起义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D. 红军长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C项正确;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目标仍然是大城市,没能为中国革命打开新的局面,AB两项错误;红军长征之前,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已经发展成了燎原之势,D项错误。12.“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荫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祥。”这是沙家浜中的一段唱词。该剧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 国民革命时期

12、B. 土地革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活跃在江南一带的抗日武装,C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均没有的建制与番号,AB两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即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的番号不再使用,人民军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D项错误。13.刘伯承指出:我军占据,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瞰制中原。蒋介石必然会调动其进攻山东、陕北的部队回援,这就恰恰可以达到我们预期的战略目的。为此,解放军实施的战略行动是A. 渡江作战B. 挺进大别山C. 夺取徐州D. 攻占锦州【答案】B【解析】【详解】1947年7月,刘伯承率领军

13、队进行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实现了“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瞰制中原”的战略目标,B项正确;渡江作战是为了推翻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A项错误;夺取徐州和攻占锦州是战略决战阶段,淮海、辽沈战役中的具体作战目标,CD两项不符合题意。14.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这是继承和发展了下列哪一方针政策A. 一边倒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求同存异D. 另起炉灶【答案】B【解析】【详解】十九大报告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等,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B项正确;“一边倒”和“另起炉灶”分

14、别是建国初期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国民党时期外交提出的外交方针,AD两项错误;“求同存异”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体现,而且不是专门针对周边关系提出的外交政策,C项错误。15.周恩来说:“如果这样一个建议都被联合国军有关国家所拒绝,那么,这种拒绝协商和和解的精神,将为国际会议留下一个极其不良的影响。”该“国际会议”是指A. 日内瓦会议B. 第26届联合国大会C. 万隆会议D. G二十国峰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军有关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指的是1954年为解决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半岛问题,五大国召开的日内瓦会议,A项正确;26届联大、万隆会议和G20峰会,均与“

15、联合国军”的协商、和解等无关,BCD三项错误。16.2019年,习近平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赞赏其是中美关系的促进者和贡献者。基辛格表示很荣幸在过去50年里近百次访问中国。基辛格第一次访华A. 开启了中美“破冰之旅”B. 直接促使田中角荣访华C. 公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D. 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基辛格第一次访华,促进了中美领导人的会见,开启了中美“破冰之旅”,A项正确;直接促使田中角荣访华的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B项错误;基辛格第一次访华并未公开承认一个中国,C项错误;基辛格第一次访华尚未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D项错误。17.1991年,葡萄牙立法确认中文在澳门享有与葡文同等的官方地位和法律效力。1993年,关于葡萄牙文本的决定规定:葡文本和中文本同样使用;葡文本中的用语的含义如果有与中文本有出入的,以中文本为准。这表明A. 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设立B. 文化认同是澳门回归的根本C. 澳门回归进程进一步加快D. 中文官方化是澳门首要问题【答案】C【解析】【详解】1991到199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