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取景拍摄与摄影造型基本知识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065655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二章取景拍摄与摄影造型基本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二十二章取景拍摄与摄影造型基本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二十二章取景拍摄与摄影造型基本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二十二章取景拍摄与摄影造型基本知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二十二章取景拍摄与摄影造型基本知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十二章取景拍摄与摄影造型基本知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二章取景拍摄与摄影造型基本知识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二章 取景拍摄与摄影造型基本知识,一,取景构图基本知识 二,光线的造型作用,一、取景构图基本知识,拍摄点的选择 (一)拍摄距离 1、远景 远景是从远距离拍摄所得到的画面景别,能够包括被摄景物广阔的空间,易于表现整个环境和总的气势,但不利于交代具体情节和细部。 2、全景 全景景别如果按成年人的身体来衡量,一般指人物的全身,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指保留事物外部轮廓线完整,表现被摄对象全貌,并且被摄体周围没有过多的空白的画面景别。 3、中景 中景景别如果以成年人的身体来衡量,是指人的腰腹以上(坐姿)或膝部以上(站姿),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是指包括其主要部分的大部分的画面。 4、近景 近景景别如果

2、按成年人的身体来衡量,一般是指人的胸部以上的部分,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只包括被摄对象最主要的部分。 5、特写 特写画面如果按成年人的身体来衡量,一般指人的肩部以上的部分,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是指事物的细部,避其外部轮廓线,深入其内部。,一、取景构图基本知识,(二)拍摄高度 1、平角度拍摄 平角度拍摄即相机镜头与被摄对象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是人们最常采用的视角。 2、仰角度拍摄 仰角度拍摄即相机镜头处于视平线以下,由下向上拍摄被摄体。 3、俯角度拍摄 俯角度拍摄即相机镜头处于视平线之上,由高处向下拍摄被摄体。,一、取景构图基本知识,(三)拍摄方向 1、正面角度 正面角度是体现物体主要外部特征的最

3、主要的角度,它可以毫无保留地再现被摄体正面的全貌或者局部。 2、侧面角度 侧面角度是从被摄体的正侧面拍摄,它往往用来勾勒物体的轮廓线,强调动作线、交流线的表现力。 3、斜侧面角度 斜侧面角度是指介于正面角度与侧面角度之间的角度。 4、背面角度 背面角度即从物体背后拍摄,是一种较少被采用的角度,它往往能产生特别的效果,比较含蓄,给观众留下的联想、想象的空间比较大。,一、取景构图基本知识,横竖画幅的确定 选择横竖画幅,主要依据下面几点: 1、被摄景物的形状 2、画面中主线条给予视觉刺激力的强弱 3、主体移动的方向,一、取景构图基本知识,确立画面结构中心视觉中心点 在拍摄中,主体不应位于画面的几何中

4、心的位置,而应位于结构中心上。如果画面中只有一个主体,则放在结构中心任何一个的位置都是可以的;如果画面有一个以上的主体,则应注意尽量让主体都位于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一、取景构图基本知识,突出主体 主体是一幅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它在画面中起主导作用。 摄影常采用的突出主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对比方法的运用 1、形态的对比 2、大小的对比 3、动静的对比 4、影调、色调对比 (二)透视规律的运用 1、线条透视规律的运用 2、阶调透视规律的运用,一、取景构图基本知识,陪体的作用 陪体是在画面当中陪衬、渲染主体,并同主体构成特定情节的被摄对象。 陪体的处理方法有直接处理

5、陪体、间接处理陪体两种。,一、取景构图基本知识,前景的运用 前景即在画面当中位于主体之前,离观察者最近的景物。 前景具有如下作用: 1、衬托主体,让读者、观众的视线投向主体。 2、通过前景与主体间的对比,显出景物的立体空间感和景物的深远,增强画面纵深感。 3、用来平衡画面,起均衡作用,使读者、观众获得视觉均衡。 4、用来交代环境、季节、天气,增加图片的信息量。,一、取景构图基本知识,处理前景应做到以下几点: 1、前景不应位于画面中的主要位置,应避开视觉中心点。 2、前景的色调不应太鲜艳夺目。 3、尽量不用活动的物体做前景。 4、焦点应落在主体上,不应落在前景上,必要时,可使前景虚化,以突出主体

6、。,一、取景构图基本知识,背景的运用 在一幅画面当中,位于主体之后,渲染、衬托主体的景物就是背景。 背景的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1、说明主题,提供背景信息。 2、交代环境和拍摄地点的特点。 3、增强画面的现场气氛。 4、衬托、突出主体。,一、取景构图基本知识,运用背景应注意以下两点: 1、应当避免主体与背景相互游离。背景必须与主体有内在的关联,应去除可有可无的背景。 2、应当避免将主体与背景做等同处理,分不清主次,从而影响主体的表现。,二、光线的造型作用,勾画被摄体的轮廓 勾画出被摄体轮廓,有利于观众将注意力放在轮廓所界定的范围之内,抓住画面中的主体和要点,获取准确而明了的信息。,二、光线的造型作用,表现被摄体的立体形态和空间深度 好的摄影作品能使观众产生强烈的三维空间感,感受到被摄景物的立体形态。,二、光线的造型作用,表现被摄体的质感 被摄体的质感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被摄体的材料特性。从这方面看,被摄体有非透明体、半透明体和透明体三种。 被摄体质感的另外一方面内容是其表面结构特点。从这方面可将被摄体表面分为粗糙面、光滑面和镜面。,二、光线的造型作用,表现被摄体的质感,二、光线的造型作用,环境气氛的表现 强烈的现场气氛能增强摄影作品的信息量和感染力。,二、光线的造型作用,吸引注意力,突出主体,二、光线的造型作用,特殊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