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诗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5060376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景抒情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写景抒情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写景抒情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写景抒情诗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写景抒情诗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写景抒情诗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景抒情诗ppt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写景抒情诗鉴赏 内容上包括即景抒情诗和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以田园风光以及农民、牧人、渔父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谢灵运和陶渊明分别是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开创者,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思想情感 1、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2、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逸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比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3、通过对景物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揭示引人深思的生活哲理。如韩愈的初春

2、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它就揭示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这样一个哲理。 山水田园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即景抒情诗 分析诗歌中景物描写的

3、作用。要明确在诗中的位置,一般来说首句:渲染气氛,烘托形象,为全诗打下感情基调;尾句:含蓄,留下想象的空间。 【分析景物的方法】从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入手分析。如高、低、俯、仰的变化;绘形、绘声、绘色。从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入手分析。即把握写景的层次。如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色彩的搭配等。从描写景物的技巧入手分析。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4、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答:(1)仰视;(俯视)低头;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2) 诗中人的形象:悠闲自在、淳朴恬淡。 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我们得出此类诗的大致特点:1、题材特

5、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2、表现手法:(1)写景: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2)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3、思想内容: 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恬淡 悠然自得4语言特点: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雄浑壮丽5、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把握写景抒情诗最关键就是把握好景与情的关系。 第一

6、种情况,“乐”景正衬“乐”情。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写出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喜悦之情; 第二种情况,“哀”景正衬“哀”情。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用落叶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第三种情况,“乐”景反衬“哀”情。这里的关键,要抓住全诗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或要联系上下文。如,“劳歌一曲斛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用色彩明丽之景表现的是依依惜别之情。 第四种情况,“哀”景反衬“乐”情。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

7、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赏析步骤: 1、整体感知。用自己的话翻译诗歌,读清原诗。 (整体品诗)抓意象,展开联想,进入意境。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描绘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入境)3.把自己融入意境中,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品感情),.,鹧鸪天 酬孝峙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

8、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1)上片刻画了词人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轫不拔的自我形象。用肖像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2)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注】劳劳:遥远。修禊:古

9、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储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修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

10、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九日和韩魏公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

11、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 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4分),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

12、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4分),.,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答案】(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

13、。“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2)示例:下阕表现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之情;“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答案】文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飘渺、流动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成云,更显出洁白。这不仅体现了烟的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

14、烟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用“流”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的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飘依无定的姿态。,【答案】霜天月升,溪流潺潺,溪烟袅袅如云般洁白,自由流淌到野外的山寺前,诗人被这月夜景色打动,勾起无边的思乡之愁,于是起身寺外,举头望天,心中泛滥起自己背井离乡、羁旅漂泊的遭遇,思乡怀亲之愁不免更加深挚,所以“不眠”,.,临 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

15、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5分)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6分),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离别在即的愁绪。,(2) 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答案】(1)桃花流水鳜鱼肥,(2) “净”字“纯净干净”之意,联系“春深”“染衣”,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3分),(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