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名师精选教案旧人教必修2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053419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名师精选教案旧人教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名师精选教案旧人教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名师精选教案旧人教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名师精选教案旧人教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名师精选教案旧人教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名师精选教案旧人教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名师精选教案旧人教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高中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案旧人教 必修 2教学目的:知识目标知道: 1. 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2. 生物适应环境的相对性。3.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能力目标1. 通过对适应普遍性、适应相对性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对生物现象的观察能力。2. 通过课外采集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实习能力,依据分类知识对采集对象进行分类的能力,并通过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生物现象的观察,提高学生的生物现象分析能力。情感目标1. 通过适应普遍性、适应相对性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知识的学习,充实学生关于唯物辩证思想的生物学的具体依据。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2. 通过“

2、保护色” “警戒色”“拟态”等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宇宙的规律就是对立统一的规律”的理解; 通过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 “事物是相互转化的”科学命题的理解。3. 通过本小节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生命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繁荣、共同发展的规律的体验,从而激发出强烈的惜爱生命的无限情怀。教学重点:适应的普遍性。教学难点:1. 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区别。2. 适应相对性的原因。教学用具:1. 有关生物适应普遍性的生物教学挂图。2. 有关生物适应普遍性的投影片。3. 关于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区别的图片或课件。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 什么是生态因素

3、?可分几类 ?(回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2. 具体谈谈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回答:光:决定植物的分布、生理,参与光合作用;影响动物的生殖和生活习性。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水: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 )种内关系:可分为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具体类型有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等。3. 那么,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都能对生存在其间的生物发生影响,而生存在环境中的生物全是被动地接受这种影响的吗 ? ( 学生可以回答出许多生活中知道的生物与环境相适合的例子。如水生

4、动物一般背部色暗,腹部色亮;蝗虫体色与环境协调;乌贼遇到敌害抛出内脏;蝗虫大发生时,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严重灾害等 ) 。从此引出本节课题。(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目标达成回忆生活中已知的关于适应普遍性的实例。1名校名 推荐虫媒花:一般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于昆虫传粉。风媒花:一般花粉粒小、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于风媒传粉。动物传播的果实:鬼针草的果实、苍耳的果实。风力传播的果和种:蒲公英的果实、杨柳的种子仙人掌的叶片变成刺,而茎、根具有储水的功能,这是植物对于沙漠缺水环境的适应。绿色植物叶片一般较大,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并通过蒸腾作用促根系吸水和植物体散热。鱼身体流线型,用鳃呼吸

5、,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协调作用,这都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蜥蜴和家兔用肺呼吸、用四肢行走体内受精,这些都是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猛兽如虎、狼:具有锐利的牙齿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鹿,兔、羚羊:奔跑速度很快,以逃避敌害。豪猪、刺猬:身上长满尖刺;用以防御敌害,保护自身。黄鼬遇敌害:释放臭气,保护自身,逃避敌害。蛔虫:具有体表光滑,运动器官和消化器官退化,生殖器官发达等特点,这是与它的寄生生活相适应的。通过大量的关于适应普遍性的实例,引出了本课的第一子课题:1. 适应的普遍性。然后,使用教学挂图,使同学认识关于保护色的生物适应类型。野生环境中虎的挂图。野生环境中青蛙、棘胸蛙的挂图。野生环境中树

6、蛙的挂图。夏天雷鸟挂图、冬天雷鸟挂图。野生环境中毒蛾幼虫投影片,竹节虫投影片,尺蠖、枯叶蝶、螳螂若虫投影片等的播放,使学生认识警戒色、拟态等现象。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拟态:某些生物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相似的状态。为突破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教学难点,在展示教学挂图、投影片的基础上,播放关于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课件,尽最大可能落实关于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区别。在落实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知识点的基础上,提出关于适应性是否完全?也即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表烈是完全一致的?还是在有些情况下表现的并非

7、完全一致?过度教学到“适应的相对性”。4. 请学生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并非是绝对的、完全的、更不是永久的。毛虫:体表毛茸茸,色彩鲜艳,许多鸟望而生畏。而一只杜鹃一天可以吃掉百条毛虫。雷鸟;冬天换羽后,如果没有降雪或降雪推迟,反而容易被敌害发现。以上现象,我们称为适应的相对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适应相对性的形成呢?从两方面分析:性状稳定的原因和环境中各种因素不断变化的现象。性状稳定原因、 DNA在细胞分裂间期,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复制。也即遗传物质在代代相传中是基本稳定的,因而由遗传物质决定的生物性状也基本上是稳定的。环境因素:学生能够从阴晴雨雪、四季变化、生态

8、成分等各方面分析出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5. 由适应的普遍性和适应的相对性导出生物不仅能够适应环境,尽管在普遍的适应现象中存在着适应相对性的现象;而且能够影响环境。( 引出本课的第五个问题: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请学生阅读本部分内容。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作适当指导。学生阅读后,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淀,回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情况。凡有水的地方生命总是比较旺盛的;缺水的地方生命总是稀少的草原上,植物茂盛, 植食动物兴旺;植物衰败,植食动物减少、瘦弱。由以上说明,不仅环境 ( 无机的 ) 能够影响生物;而且生物

9、 ( 植物 ) 也能影响生物 ( 动物 ) 。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如森林的蒸腾作用,可增加空气的湿度,影响降雨量,鼠对2名校名 推荐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柳杉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疏松土壤。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等都是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例子,人对环境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任何其他一种生物。总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教学目标巩固一 . 请学生复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概况。生物不仅能够适应环境,尽管适应的普遍现象中具有相对性;而且还能够影响环

10、境。二 . 重播关于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区别的特写镜头,进步落实三者的区别。三 . 课堂练习( B )1.避役随环境改变体色,瓢虫鞘翅的鲜艳色斑,蜂兰的唇形花瓣酷似雌黄蜂的形态,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A.保护色、保护色、警戒色B.保护色,警戒色、拟态C.警戒色、拟态、保护色D.警戒色、保护色、拟态分析:避役改变体色,并始终与环境色彩相一致,所以此种生物现象为保护色,瓢虫具有令人难以接受的气味,且其鞘翅斑点色泽鲜艳,所以这种色彩为警戒色。蜂兰的唇形花瓣似雌黄蜂,指外表形状与雌黄蜂相似,所以这种现象为拟态。答案: B( D )2.棉铃虫结茧化蛹来保护自己,金小蜂借此成功地将卵产生于棉铃虫体内使之

11、死亡。上述事实与下列哪种现象体现了同一原理A.响尾蛇尾部发出声音B.振动枝条,竹节虫跌落下来C.非洲肺鱼在干旱季节休眠D.雷鸟在降雪前已换上了白羽毛分析:棉铃虫结茧化蛹保护自己,表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而金小蜂将卵产于其体内使之死亡,说明棉铃虫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与此同一原理的现象应是雷鸟在降雪前已换上白羽毛。因为雷鸟在冬季下雪后,换上的白羽毛是保护色,体现出它对环境的适应性。而在降雪前就换上白羽毛,则容易被天敌所捕食,又表现出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答案: D( D )3.现存的生物基本上都能适应环境,但有些生物却面临灭绝的危险,这说明A.物种是不变的B.生物的新旧更替C.生物的寿命是有限

12、的D.适应是相对的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一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同时又具有相对性,由于自然选择作用,凡是能够生存下来的生物,对环境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不是绝对的。一旦生物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来的适应特征就可能变为不适应,因此,现存的有些生物,由于环境的变化,它已不适应现在的生活环境,如果这种情况长期不能得到改变,那么这种生物就很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答案: D( D )4.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的蝗虫来说,它的环境是指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B.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非生物阻素C.A与 B 的总和D.A与 B 的

13、总和再加上田野里的其他蝗虫分析:本题也是考查对环境概念的理解,环境一般指生物有机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它包括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诸多因素,A 项只涉及到其周围的生物因素,B 项只表示出了其周围的非生物因素,所以都不够全面。此外,讨论环境时应有一个主体,就是对谁来说的环境,题目的主体是“一只蝗虫”可不是整个蝗虫种群,所以C项答案也不够全面。田野其他的蝗虫也是直接影响3名校名 推荐这“一只蝗虫”生存和发展的因素,所以其他蝗虫也是这“一只蝗虫”的环境。答案: D布置作业P91复习题一、二。结课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那么,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时,是以个体行为完成的,还是以群

14、体行为完成的 ?其实,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既有以个体完成的,更有以群体完成的。以群体完成的方式,在生产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板书设计一、适应的普遍性1. 保护色,动物与栖息环境相似的体色2. 警戒色:具恶臭或毒刺的动物具有的鲜艳体色和斑纹3. 拟态:生物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非常相似的状态二、适应的相对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原因: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互为环境、生物影响无机环境、人类影响生态环境)典型例题分析( B ) 【例 1】避役的体色随环境色彩而改变,这有利于其捕食与逃避敌害,但却逃脱不掉其天敌蛇( 以红外线测定食物目标 ) 的捕食。这一事例说明了生物适应的 A. 普遍性 B. 相对性 C. 多样性 D. 专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