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考前总复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051783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考前总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生活与哲学》考前总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生活与哲学》考前总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生活与哲学》考前总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生活与哲学》考前总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考前总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考前总复习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 考前总复习,【全书基本框架】,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源于生活。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2、什么是哲学,(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 含义不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形成不同: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特点不同:世界

2、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联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 和根本方法。 联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 什么样的世界观 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 方法论的世界观。,(3)关于哲学的含义: 从字义上看,哲学是智慧之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

3、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 含义不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多数和少数的关系)。,(2)联系: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

4、学并非“科学之科学”)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第二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1)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的问题,而不能笼统的说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凡认为存在是本原,就是唯

5、物主义;凡认为思维是本原,就是唯心主义。,3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 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基本历史形态:,A、基本观点: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本原。 B、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C、局限性: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根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 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

6、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A、基本观点:认为原于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B、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C、局限性: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 原子是宇宙之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4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及其两种基本形态,(2)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7、当成世界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1)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 经验,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柏拉图:理念黑格尔:绝对精神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8、三,三生万物朱熹:理在事先,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 (1)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3)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批判旧制度和旧思想,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1)马哲的产生马哲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可以论证自然界的唯物辩证性质。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核。,2、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

9、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三个统一的基础实践,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33-34页),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41页),另: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 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主要原理,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46页或学案) 2、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47页) 3、认识不断发展原理(48-49页),认识论,认识论主要原理,1、联系(54页)重点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发展(60页)重点掌握量变和质变的

10、关系 3、矛盾(48-49页)认真掌握 4、辩证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精神,(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主要原理,社会历史观,社会历史观主要原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8788页)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8889页) 3、人民群众观点(9395页),1、人的价值及评价(96页)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9798页) 3、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99、100页) 4、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102106页),价值观,价值观主要原理,必须背熟的原理 1.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41页)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46页或学案) 3.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5758

11、页)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6566页),5.矛盾的普遍性(69页) 6.矛盾的特殊性(70页、73页)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7172页) 8.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72页) 9.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73页) 10.辩证否定观(7576页) 1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8788页) 12.人民群众观点(9395页) 13.人的价值及评价(96页) 14.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99、101页) 15.如何实现人生价值(102106页),第一单元 1.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有科学的和非科学的之分)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

12、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不一定都是科学的。) 3.哲学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整个世界) 4.人人都有哲学知识。(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有哲学知识。) 5.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整体和部分、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6.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 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易错点,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9.

1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而非辩证关系。) 10.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就是唯物主义,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就是唯心主义。 11.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唯心主义没有任何积极意义。,易错点,12.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唯物主义都值得提倡。 13.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哲学史上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14.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 15.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在古代有过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14、的结合。如:赫拉克利特“活火”。),易错点,唯物论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性。 (客观实在性) 2.创造(消灭、改变、改造)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有人脑就有意识。(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的形成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4.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人脑) 5.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但是物质并不依赖于意识,可以独立存在。) 6.物质决定于意识。(决定) 7.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有正确的和错误的之分。),易错点,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是途径有两个:实践、书本。 ) 2.有

15、用的就是真理。(真理具有客观性。) 3.马克思主义是永恒的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 认识发展之后,原先已经确定的真理就被推翻了。 (没有被推翻,只是向前发展。),易错点,辩证法 1.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2.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 3.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 联系是无条件的。 5.发展就是和旧事物一刀两断。(新事物和旧事物 存在着联系,是在旧事物基础上的前进和上升。) 6.发展就是运动变化。 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 7.有了量变就一定发生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易

16、错点,8.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解决矛盾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9.矛盾解决之后,事物就不存在矛盾了。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整体和部分、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易错点,哲学主观题答题要求,要求: 不能少(特别是方法论和扣题分析) 顺序不能变 一一对应 分清楚,原理+方法论+扣题分析,材料 :2008年初,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为“两防”,防止经济由偏快走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通货膨胀。2008年月底,为防止经济增速下滑,宏观经济政策变为“一保一控”,“一保”,就是保经济增长速度,“一控”,就是控制通货膨胀。到2008年11月初,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国内经济迅速下滑,通货膨胀已不太严重,宏观经济政策修订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月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确认了这一宏观经济政策。 分析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