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PPT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45020097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PPT(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记忆是智慧之母,第一节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什么是记忆?,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练习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以及体验过的情感,都会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或重现,这就是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记 忆,识 记,保 持,恢 复,识记保存提取,识记:是把感知或体验过的东西“记”下来的过程。 保持:即把识记过的材料保存在头脑里,也就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恢复:就是把头脑里的知识经验重新呈现或提取出来的过程,相当于把藏书从书库里提取出来。 恢复又可分为再认和回忆。,再认,再认:就

2、是指识记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感到熟悉,确知是以前感知过或经历过。 小明跟随妈妈逛商店,指着货架上的几种玩具,告诉妈妈:“我们在幼儿园里也有这样的玩具!” 在听到一支歌曲时,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也会唱,老师教过我们!”,回忆,回忆:是指识记过的事物并没有再次出现,由于其他事物的影响而使这些事物在头脑里呈现出来的过程。 看见一只猫,就想起了“小猫钓鱼”的故事; 客人请小朋友唱歌,小朋友就唱起了“我爱北京天安门”。,记忆的三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识记是保持、再认或回忆的前提。欲“忆”必先“记”,只有识记过的内容在头脑里保持并巩固了,日后才能回忆起来。 再认或回忆都是识记和保持的

3、结果,是对识记和保持的检验,通过再认或回忆又能进一步加强识记内容的保持和巩固。,二、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的心理是在成人的抚育下,在学习和掌握人类社会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经验在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中都起的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个人经验的积累,要依靠记忆。,记忆有助于其他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的发展。,(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记忆是在知觉得基础上进行的。而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 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在复杂的空间知觉上,经验在其中的作用更加明显。,看见奶瓶就“知道”那可以给他提供食物; 2岁孩子要求在楼上的妈妈抱; “客体永久性” “藏猫猫”,

4、这些都反映了婴幼儿记忆与其知觉发展的关系。,(二)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儿童的想像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正是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系起来,使儿童能够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像和思维。 儿童最原始的想像和记忆不容易区分,2岁左右儿童的想像基本上是记忆的简单加工。,(三)记忆与言语的发展,儿童学习语言也要靠记忆。 儿童必须记住某个声音所代表的语义,才能理解语词;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在听别人说完一句话之前,要把这句话前面那部分暂时记住,才能和后面所说的词联系起来理解。 儿童经常是说了前面的忘了后面的,这也说明幼儿言语活动与记忆联系的不足。,(四)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通过记忆,儿童对经验有关

5、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 怕火 怕水,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影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儿童的意志行动也离不开记忆。 意志是一种有目的的行动,行动过程中始终记住行动目标。,总之,学前儿童的心理正在形成和初步发展,这个时期各种心理过程逐渐联系起来形成系统,而在这个过程中,记忆起着重要作用。,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主要内容:,一、记忆的发生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三、记忆策略的形成,一、记忆的发生,(一)记忆发生的时间 (二)记忆发生的指标,(一)记忆发生的时间,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 对喂奶姿势的再认,(二)记忆发生的指标,习惯化 条件发射 重学记忆 小时候

6、对婴儿读诗,长大以后记忆次数会减少,记忆最初表现为习惯化和条件反射。 习惯化是当刺激物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表现出和新异刺激不同的反应,这就是再认。,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儿童出生后即已产生记忆。到入学前,记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展趋势主要是:,记忆保持时间逐渐延长 从记忆的提取方式来说,再认在先,回忆在后,整个学前期,回忆都落后于再认。 记忆容量逐渐增加。,(一)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儿童最初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 记忆的潜伏期随着年龄而不断延长。 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幼年健忘症” 幼年健忘和儿童的生理发育有关 3-4岁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二)记忆提

7、取方式的发展,记忆的提取方式,再认,记忆,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回忆在儿童2岁左右才逐渐出现。 在整个学前期,回忆都落后于再认。,(三)记忆容量的增加,记忆广度 记忆范围 工作记忆 记忆内容的变化,儿童记忆中所保留的信息容量,起先是很少的,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记忆广度,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5-9) 7岁儿童还没有达到7个信息单位的广度,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记忆广度,记忆范围,记忆范围的扩大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记忆范围,衣,食,住,行,家庭,幼儿园,社会,食,住,行,家庭,幼儿园,社会,衣,婴儿

8、期,由于接触的事物数量和内容都很有限,记忆的范围极小。 随着儿童动作的发展,和外界交往范围的扩大,活动的多样化,记忆范围也随之越来越扩大。,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原有经验,新信息,工作记忆,新旧知识相联系,可使储存的新信息内容或成分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记忆的能力越来越提高。,记忆内容的变化,从记忆的内容看,记忆可以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语词记忆。 儿童记忆也有随着年龄而变化的客观趋势。,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或者动作记忆,是指识记内容为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 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就是运动记忆。,情绪记忆,情

9、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 喜欢什么、厌恶什么、依恋什么、害怕什么都是情绪记忆的表现。,婴幼儿对带有感情色彩的东西,容易识记和保持。,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语词记忆,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 这种记忆实在儿童掌握语言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语词记忆的发展,要求大脑皮质活动机能的发展,特别是言语中枢的发展作为生理基础。,各种记忆内容出现的顺序,语词记忆(1岁左右),形象记忆(612月),情绪记忆(6个月),运动记忆(2周),三 、记忆策略的形成,记忆策略包括对记忆的计划和使用记忆的方法。 常用的记忆策略有: 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使记忆材

10、料系统化 间接的意义识记,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年龄较大的幼儿,在识记过程中反复背诵以避免遗忘。有时,边识记边自言自语地说出记忆材料的名称和内容。,使记忆材料系统化,幼儿中期以后,能够在记忆过程中自动对记忆材料加以整理分类,例如边识记图片边把图片分类,并自言自语地说:“苹果是水果,梨也是水果,萝卜是蔬菜”,幼儿也会把一些新词和某种事情或情绪联系起来记忆.,间接的意义识记,年龄较大的幼儿,还能够对记忆材料进行精细思考,找出材料组成的规律,以帮助记忆。 比如发现“一个比一个大”, 据此进行记忆。,研究发现:,2岁以后的儿童能够考试形成记忆策略。在适宜的条件下,记忆策略出现的较早。 一般说来,45岁前

11、儿童的记忆过程比较被动,没有策略、计划和方法;57岁是一个转变期,78岁以后运用记忆策略的能力比较稳定。,及时巩固:,什么是记忆? 记忆与感知觉、思维、想像、情绪等发展的关系 学前儿童记忆发生的时间、标志发展趋势 什么是工作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是多少? 都有哪几种记忆?,第三节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1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3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1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吃奶动作) 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612个月的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地延长(认生、模仿动作); 8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工作记忆,婴儿开始能够把新信

12、息和过去的知识经验进行联系和比较。,13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一)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 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使这一时期的儿童记忆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语言记忆逐渐发展起来 (二)符号表象记忆产生 符号表象是运用言语、文字或其他符号所形成的客观事物的象征性形象。 1岁以后,已有可能产生最早的符号表征能力,主要标志就是儿童用信号物作为事物的象征。 如“苹果”一词在人脑中的语言和文字形象等。,(三)短时记忆的发生发展出现重要变化 10个月婴儿已经出现短时记忆,但在1岁半以后,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有缩短的趋势。原因在于其他方面的发展影响或干扰了短时记忆的发展。 (四)出现初步的回忆 12岁儿童用

13、行动表现出初步的回忆: 就能够回忆起十几天前的事情; 能够帮大人找到东西; 延迟模仿,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识记逐渐发展; 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第四节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王安石,周恩来,全世界图书馆藏书有7亿7千万册,若按每本书平均包含600万信息单位计算,那么全世界图书馆包含4600多亿信息单位。而这些数字恰恰相当于人脑所能存储的信息量。,有些人记得又快又好,有些人记得又慢又少;有些人识记后能保持很长时间,有些人则很快便忘得一干二净所有这些都跟记忆有关。为了

14、更好地提高记忆能力,就要科学地认识和把握好以下方面:,一、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保持是识记和恢复的中间环节。 没有保持,就没有记忆。 在保持阶段,头脑中存储的知识经验会发生“量”和“质”的变化遗忘!,二、根据遗忘规律科学地组织复习,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再认或回忆时发生错误。,遗忘的变化规律:,策略科学地组织复习:,及时复习,抢在遗忘快速期前进行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 正确看待儿童的记忆恢复现象,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三、排除影响“保持”的因素,科学地安排识记材料,“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排

15、除了干扰,记忆就能恢复。 干扰记忆效果的因素: 学习材料之间的干扰(汉语拼音与英文字母之间的干扰。) 疲劳和紧张情绪之间的干扰等等。,导致遗忘的因素很多,“干扰”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持这中学说的叫做“干扰说”。,策略:,一、排除影响学习材料之间的干扰: 两种典型的干扰: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安排幼儿学习时需要注意: 在同一时间里,不能要求孩子学习、识记的内容太多,否则就会产生干扰,加重孩子负担; 要求孩子记牢的材料和事情要一件一件地交代清楚,要一件一件地教,让他一件一件地学,一件一件地巩固。,二、排除疲劳的干扰: 学习或识记活动的安排,要动静交替,劳逸结合; 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交替安排,以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轮流工作,轮流休息,以利于提高记忆效果。,回忆所学内容:,记忆的概念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启示 干扰说及其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