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岳麓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011070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岳麓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岳麓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岳麓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岳麓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岳麓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岳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岳麓(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探索发展阶段(19541957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中央到地方已经系统地建立起来了。会议不仅制定了宪法,还制定了全国人大组织法,选出了国家中央机关领导人,在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等方面初步发挥了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2遭受挫折阶段(19571965年):随着“左”倾思想日益严重,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出现了不正常的情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人大及其常委会往往不能按期召开;国家重大事务都没有提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立法工作一度停顿下来,法制建设受到削弱。 3严重破坏阶段

2、(19661976年):十年“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受到了严重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形同虚设,无法行使决定国家重大问题的权力。十年间全国没有进行过一次普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基本上都未召开过。,4恢复完善阶段(1976年至今):“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为恢复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了必要的前提。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方针。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时期。,1特点 (1)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中共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这些理论成果包含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2)以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为基础。建国之前的革命环境里就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如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都是为实现人民民主而进行的探索和创造。建国后宪法几经修改,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3)以始终保持先进性的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也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要求。 (4)适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既适应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又因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相承接而具

4、有强大的生命力,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战争年代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5)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发展完善,一方面在于先进政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为其提供了源泉和动力。,2作用 (1)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了人民通过普选来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民主协商、科学决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 基层民主制度保证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2)维护和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如民族区域自治立足于

5、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统一,有效地解决了中央与少数民族地方的关系问题。 (3)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了党和人民群众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中央与地方、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制度保障。,1井冈山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丰富发展。 (2)这一理论来源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革命斗争实践,它从理论上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的胜利。,

6、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 (1)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重大发展。 (2)这一理论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3)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理论的创新完善。,3祖国统一之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1)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祖国统一实践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发展创新。 (2)是依据我国国情(历史因素、现实因素),实事求是、科学地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尝试,是

7、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贡献,也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思路。 (3)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证明了这一伟大构想的可行性,也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认识和结论,运用基本的历史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评价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评价型选择题是考查学生评价能力的题型之一。,评价型选择题,此类型题侧重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即在知识框架下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在史实框架下注重对历史理论运用的考查,在旧知识框架下注重对创新和思维能力的考查,

8、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评价型选择题日益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题型之一。评价型选择题的常见命题形式有:,一是主体评价类,即题干给出被评价的主体,选项提供对该主体的评价,从中选择最合适的评价。经常呈现的形式是“关于某某(可以是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的评价(或者说法、解释、表述、分析)正确(或错误)的是”。 二是评价主体类,即题干给出对某事物的评价,选项提供与评价相关的主体,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主体。,对策一:理论法。这是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对历史的评价离不开历史理论和方法的支撑,许多题目命制的目的就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因此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

9、本的历史理论(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 对策二:史学法,即按历史学中常用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如一分为二法、阶段评价法、阶级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对策三:史论结合法。弄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根据题干给出的结论,分析其与选项中的史实的关系,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直选法等方法有时也会用到,如解答非组合型否定式评价型选择题时常用此法。,(2009年高考广东卷)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解析】 题目中对我国国

10、家性质的表述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它最早出现在1954年颁布的宪法中,据所学知识可知,选项中关于1954年宪法制定时的背景的描述,只有A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A,(2008年高考全国卷)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解析】1949年建立新中国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全国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解放,故A、B两项说法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1954年建立的。 【答案】C,1

11、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解析】“人民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揭示了这个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该制度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 【答案】A,2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

12、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 A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 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 C政府组成人员全部来自少数民族 D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中“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等信息可知中央所指的伟大创举是指民族区域自治,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 【答案】D,3以下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比较表:,对上表数据变化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 实行民族

13、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地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援 西藏地区人民的艰苦奋斗 AB 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再现能力和对因果关系的把握能力。题干信息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四个选项均能与之构成因果关系。 【答案】D,4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正确的一组是(),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C分别是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D分别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高潮的标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过渡时期的政治建设成就 【解析】共同纲领的颁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D项符合题意。 【答案】D,5“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 B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C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D特别行政区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解析】本题学生出错的原因在于对“一国两制”理解不准确。在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 【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