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英语阅读的文化差异与认知体系 (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499522 上传时间:2017-1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和英语阅读的文化差异与认知体系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汉语和英语阅读的文化差异与认知体系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汉语和英语阅读的文化差异与认知体系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汉语和英语阅读的文化差异与认知体系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汉语和英语阅读的文化差异与认知体系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汉语和英语阅读的文化差异与认知体系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和英语阅读的文化差异与认知体系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和英语阅读的文化差异与认知体系杨荣仙摘要汉语阅读与英语阅读之间尽管有许多共同的基本要素,但阅读过程却差异很大。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为是否存在着两个平行发挥作用的认知过程,或者是否存在着对两种语言的处理都适应的策略。本文将着力探讨汉语与英语阅读的异同之处,尤其是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如语言文化内容或背景知识认知体系,形式上的(或字面的) 认知体系、语言学 (或语言)认知体系等。关键词文化差异;认知体系; 处理策略引言阅读能力是语言学习中公认的最稳定、最持久的模式。换言之,学习者虽然可以运用刚学得的技能,但更多地是运用现有的能力水平去理解文本。无论是在汉语还是英语的语境中,阅读都包含读者、文本和读者与

2、文本间的互动等内容,尽管汉语的阅读与英语阅读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重要基本因素, 但是其阅读过程差异很大。引人感兴趣的问题是有没有两个并行发挥作用的认识过程,或者有没有同时适应两种语言的处理策略。尽管人们有这些兴趣点,但是由于英语言阅读的研究与汉语的阅读相关意义不大, 前者甚至被一些人简单地视为后者的自然派生,对英语阅读的研究经常被排除在外。例如, 英语阅读时常被视为用汉语进行同样任务的一个较慢的版本而已。我们不仅要明确汉语与英语的阅读过程有许多相同之处这一事实,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还有许多不同因素在起作用,大量复杂的变量使对这两种语言的处理差异很大。因为大量的复杂变量使汉语的阅读过程基本上难以观察

3、,所以教师们在课堂上需要努力了解学生的阅读行为并能够帮助他们理解那些行为。既然这些因素会影响英语语境中的阅读,英语教师就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英国的文化、语言和教育背景等。本文将探讨汉语阅读与英语阅读的异同,尤其是在文化因素方面:内容(即背景知识 )认知体系 (schema),形式( 即文章的)认知体系、语言学( 或语言)认知体系等。尽管这一领域的研究需要包含大量文学知识,而此处又不可能完全谈到,但本人仍希望本文的讨论能为读者提供了解这一领域的一个视角。认知体系的类型让我们首先来明确一下认知体系的概含。Widdowson 把认知体系(schemas,或schema)描述为“cognitive

4、constructs which allow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 in long-term memory(1983)即能对长期记忆中的信息进行组织的认知体系。库克认为“大脑在文本中的关键词短语或语境的刺激下会激活一种知识的认知体系”。Widdowson 和 Cook 都对 schema 的认知特点加以强调,认为认知是使我们把正在吸收的信息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其中已知信息含有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从日常知识到很专业的知识,以及语言结构知识和文本形式等语言知识。除了使我们能够更节省地组织信息和知识以外,认知体系还能使我们能够预测口语和书面语是否会持续

5、下去。文本的第一部分可激活一个认知体系, 即唤醒一个尚未被下面的内容确认或否认的认知体系 ,对认知体系理论的研究大大地促进了对阅读理解机制的了解和利用。研究者们已经证实了若干类型的认知体系。其中内容认知体系是读者对文化背景或对世界的了解,它为读者提供了文化比较的基础。形式认知体系, 通常被称为文本认知体系,是指书面文本的组织形式和修辞结构,包括各种不同文体类型和体裁的知识 ,不同文本的组织形式、语言结构、词汇、语法、及正式或非正式文体等。形式认知体系涉及的是语篇层次,而语言学或语言认知体系则包含单词识别所需要的解码特征及其在句子中的组织形式。汉语读者能通过反复的例句,把本不是他们自身语言结构的

6、词纳入某种语言模式或猜出其含义。英语认知体系的形成基本上遵循同样的模式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 认知体系在理解汉语文本及英语言文本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 我们可以推定,读者无论以汉语还是英语阅读,只要熟悉文本的内容、形式和语言等认知体系,就能对文本有较多的理解。但是,如果一个英语读者不具备这种知识,那他就可能因认知的障碍而理解甚少。对此我们将在后面进一步说明。内容认知体系, 或者说背景知识方面文化取向也是影响英语阅读的重要因素。有一次试验,参加试验的学生的英语都处于中上等水平, 并参加了中西部某所大学组织的英语强化训练。实验要求每人读两篇文章, 一篇关于道教,一篇关于天主教。每篇文章的修辞格

7、式或者组织严谨,或者不为人熟悉。读完文章后,每人要做一项选择题,并默写出文章内容。对他们的回忆方法及理解成绩的分析表明,认知体系明显影响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他们对所阅读的文本越熟悉,文章与其民族的文化特征越相似, 阅读内容就越容易得到理解和记忆。进一步研究表明,读者的内容认知体系要比他们的形式认知体系对理解和记忆的影响大得多。但若只熟悉两者之一,因内容不熟悉而造成的难度会更大一些。另一个实验研究了文章的文化渊源对其阅读理解的影响。20 个学生参加了实验,每个学生读两篇文章,分别源于中国和英国民间传说的英语小故事。一半学生阅读未经改编过的, 另一半学生阅读改编过的。测试的方式是

8、选择题,目的是检验其理解程度。同时还让另外 20 名学生阅读并记忆文章内容 ,以作比较。结果显示,故事的文化来源要比文本的句法或语义的复杂性对理解的影响远远大得多。在另一项研究中, 一个大学教授对学生回忆一篇有关万圣节的文章的情况进行了比较。72 名大学生阅读了关于万圣节主题的一段英语文章。从受试者近期对习俗的经验来看,其中既有不为他们熟悉的也有熟悉的。一些受试者琢磨了文本中的一些不熟悉的词。对礼仪的回忆结果显示,此前的文化经验使读者对理解关于万圣节这种熟悉的信息有所准备。然而直接面对不熟悉的词汇却似乎并没有对他们的阅读理解产生多大影响。尽管对于文化如何构成背景知识从而影响阅读等问题的变量和因

9、素尚未完全明了,但是关于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和内容认知体系对阅读理解的整体作用的共识却已经形成。形式和语言认知体系与文本理解许多研究已经探讨了与阅读理解相关的文本认知体系的作用,其中大多采用了相似的方法:先让参与试验者阅读文本,然后让他们主要以书写的方式回忆所得信息。其中包括识别文本固有的结构(如说明文中的比较和对比,问题与答案, 普通版本与书内插入空白页的故事等) 、研究者对所回忆的信息中如介词的数量和故事各部分的时间顺序等特殊变量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 不同类型的文本结构会对理解和回忆产生影响。一些研究也显示,在对所提供的文本结构的回忆质量方面, 不同的语言群体也可能会存在差

10、别。比如研究表明,英国人对含有比较结构的说明文的记忆最好, 对描述性和问题答案型的文章的记忆稍差些,最差的是对前因后果型的文章的记忆; 中国人对问题答案型和前因后果型的文本记忆最好, 最差的是比较结构或描述性文本。然而只有经过对语言背景与文本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行进一步研究以后,这些结果才会有参考价值。即使不考虑上述研究结果,了解文本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文化中的显著差异对促进文化交流也具有重大意义。Stone(1985)曾做过研究,旨在探讨在进行英语文本阅读时,与汉语不同的英语模式是否会对那些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人的理解力产生显著的影响。为此一些具有英语普通五级水平的读者被随意地分别安排到最初说

11、汉语和英语的小组里。他为此设计了九个故事,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式:相似、中等相似和不同。测试方式包括复述文本内容和做阅读理解题。结果表明,在复述测试中, 对那些与学生的最初语言完全不同的故事的阅读成绩最差,随着语言模式相似程度的降低,口头阅读错误也在相应地增多。这些结果支持着这样一个论点,即那些与读者所预期的语言模式相违背的文本可以对阅读理解产生破坏性影响。很明显,文本结构中的修辞差异能够导致阅读障碍。写作风格上的不同之处。比如:美国学生经常批评中国作家的文章太抽象和过于理论化,缺乏美国文章传统中的具体细节和修辞模式;汉语文章经常被描述为冗长罗嗦、修饰过多,在西方人看来缺乏衔接性。他们似乎特别喜欢

12、从具体到一般这种谋篇方式, 即把一般性结论置于段末。此外,在汉语与英语的写作体系和修辞结构之间的差异也可以成为影响阅读的另一重要因素。正字法体系间的差异也很大,一些语言可能有很多象征符号字,而另一些语言却可能数量有限。例如:汉字书法是一个与英语完全不同的书写体系,它由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字组成, 具有强烈的美学因素。这些写作体系中的种种差异都可能给中国学生的英语阅读或把英语作为母语学生的汉语阅读造成困难。总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对学生进行第二语言阅读的相关材料的结构予以详细说明, 使学生明确其文本和语言的文化框架发展趋势。结论汉语与英语的阅读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两种语境下的

13、阅读都需要了解内容、形式以及语言等认知体系。同时阅读也是读者和文本之间通过互动确立意义的过程,即读者运用思维活动从文本中构建文本的意义。这些活动通常被称为阅读策略或阅读技巧。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从下到上的策略他们都会适时采用。Goodman(1996)认为读者在进行阅读时,会同时完成一个连续进行的过程: 预测即将出现的信息,验证和确认预测, 等等。这种阅读过程是一个从不断输入的文本中连续不断地取样的过程。读者不是逐字地进行,而是借助背景知识和预测、确认等各种策略来理解文本。一个人达到这种程度时, 一般可能会说;汉语与英语的阅读可以是相似的。尽管如此, 正如以上研究所示, 英语言阅读实质上与汉语阅

14、读差异是很大的。如上所述 ,认知体系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很大。一个中国学生如果对建立在英国文化基础上的知识内容认知体系不熟悉,或不具备英语读者所具备的语言学基础,就会在文本中遇到困难。例如:中国学生在进行汉语实际阅读前已经拥有了充足的词汇基础,认识了几千个词汇和本族语的一些语法知识。而他们在英语阅读中并没有这些优势。另外,中国学生虽然可以拥有语言技巧,但他们时常不具备细致的社会文化技巧。这时常意味着他们并不具备以纯正而特定的文化去理解文本的能力。经过以上讨论, 我们就可以得出英汉双语言阅读者的特征。英汉双语言阅读即一个人能够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阅读,能够并且成功地阅读意味着对文本理解能力、阅

15、读策略和技巧的运用和相关语言的语言环境的判定等。例如:一个汉语和英语的双语读者就意味着他能够成功地用这两种语言阅读,能够借助以下一些阅读行为增加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效果。该读者习惯于读前先浏览,借助标题、副标题、图表等语境线索,边读边寻找并格外注意重要信息,努力把文本中的要点联系起来以求对理解全文,激活并运用以前学过的关于内容形式和语言等认知体系的知识来解释文本,重新考虑和修正那些建立在文本内容之上, 关于文本意义的假说,尝试者根据文本进一步推出新结论。确定未明白的词义, 检查对文本信息的理解是否正确,进而归纳全文的主要观点。该阅读者还可以运用一些策略如: 释义、重复、做笔记、总结、自问等来记忆

16、文本,搞清楚文本各部分间的关系,识别文本结构; 在对文本的理解不能顺利进行下去时,及时改变阅读策略。最后,该读者还可评估文本的质量,读完一部分后进行反思和信息加工,并对所获得知识使用给以预测和设计。尽管以上所列内容并不一定全面,排序也不一定合理,但却实实在在地对一个成功的英汉双语读者的种种特征提供了一个描述。这类读者进行任何一种语言的阅读时都通常使用这些阅读策略和做法。此外,不管文本、语言或正字法等情况如何,英汉双语者都应培养起对付两种语系和文本的策略和结构, 灵活而博学,熟悉英国与中国的历史文化、自然地理以及两种种语言环境的技巧和策略。总之 ,文本着力探讨了汉语和英语阅读的异同之处。在思考文化差异因素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认知结构的作用及其与英汉两语言阅读理解的关系。当然,还有许多本文未提及的造成两种语言阅读差异的其他因素,但愿本文的能够有助于解释文化差异对这种差异的影响作用。英语教师们应当经常询问他们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使学生自己也能够从汉语和英语阅读经历中找到有益的启示,从而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