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区2014历史试卷.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963257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烈山区2014历史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烈山区2014历史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烈山区2014历史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烈山区2014历史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烈山区2014历史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烈山区2014历史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烈山区2014历史试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_ 考号_ 姓名_得分_密封线内不要答题烈山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质量检测历 史 试 卷制卷人:宋玉侠 审核人:琚涛第I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计52分。请将唯一正确的选项填入答题卡中。1历史的学习离不开历史时间的掌握。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按一个世纪内阶段划分应为 ( )A公元前20世纪前半期 B公元前20世纪后半期C公元前21世纪前半期 D公元前21世纪后半期22014年月10月31日,泰国第四代华裔、前总理英拉回广东梅州祭祖(右图),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 )A夏商周时期B隋唐时期C元朝 D清朝3汉

2、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防止诸侯割据 D加强中央集权4“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察举制 B推恩令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5宋朝曾有这样的规矩: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这些规矩的积极作用是 (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D形成严密的反

3、腐机制6以下两幅图片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 )A鸦片战争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C太平天国运动直接引发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最主要原因7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流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中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8近代史上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刻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

4、,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标志着(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外国势力控制了中国官员的选拔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被粉碎D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9“飘飖(yo)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硝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海战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10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写一段“画外音”,如果要你为下列材料把脉,你看哪一项不适合(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B它特别规定实行总统制与三权分立体制 C它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

5、的一座里程碑D它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精神而制定11右侧漫画创作于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 )A对五四运动爆发的漠然B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C对国共合作北伐的支持D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12通过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历史看上海,下列事件与上海无关的是( )A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B孙中山建立兴中会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3美国战地记者斯诺访问延安后,断言“中国人已发展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他所说的“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的局面开创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

6、争时期14与右图所反映的史实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 D抗日战争的胜利15刘伯承曾说:“1947年8月中共中央用围魏救赵的方式,拆散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从而缓解陕北的经济困难。”材料中的“围魏救赵”是指( )A进行土地革命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进行战略决战 D攻占南京1620世纪是中华民族从贫弱、屈辱中奋起,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纪。下列关于20世纪的中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D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

7、命的基本胜利17从以下“古代雅典居民构成”示意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的雅典( )A民主政治完善 B地域辽阔人口众多C民主范围有限 D人民主权观念形成18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主要为了保护平民的利益B使案件的审理有法可依C限制了贵族的特权 D使贵族和平民都受到的法律约束19公元123年的春天,来自希腊雅典的商人热卖亚在罗马街头经商时,商品和钱财被一群无赖哄抢,热卖亚立刻向法庭提出控诉。法庭很快将无赖严惩。法庭审理此案的依据是( )A十二铜表法 B罗马万民法 C雅典城邦法令 D民法大全20“把新的内容装进传统的外壳,使古老的形式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该国国体中最大的特点。”

8、近代以来该国政治体制的确立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该国是( )A英国 B 法国 C 中国 D美国21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B不具有普遍性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具有借鉴意义22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D“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23“(它)

9、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24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A确立君主立宪制B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确立责任内阁制251917年,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向全体工人发出了“人人都起来斗争,人人都上街去”、“彻底推翻沙皇专制政府”的口号。在这一口号的号召下,俄国 ( )A爆发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掀起了二月革命C发表了四月提纲 D建立了第

10、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6俄国彼得格勒起义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不包括( )A没收地主土地 B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C实现土地国有化 D减轻封建剥削第II卷非选择题本卷两大题,第27题26分,第28题22分,共48分。27古今中外历史上发生过众多政治改革,借鉴、汲取其经验教训对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大有裨益。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6分)材料二 雍正年间

11、,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2)材料二中军机处设置的最初原因及主要职能是什么?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分)材料三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4分)该宪法的实施对美国有何积极作用?(4分)材料四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

12、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在中国实施的共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试权和监察权的五权分立的共和制政治。 孙中山全集第1卷(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简单概述孙中山为创立和维护共和制作了哪些努力?(6分)28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位于北京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珍藏着一顶当年守城的国民党29军士兵的铁盔(下图)。铁盔是在1987年重修宛平城墙时出土的,盔身斑斑锈迹。盔顶正中有一直径约6厘米的不规则小孔,从孔形来看,极像是被子弹击穿的。摘自北京日报 (1)材料一

13、见证了怎样的历史史实?(4分)材料二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标题报道如下消息: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进行砍杀中国人的比赛,看谁先杀满100个。后来他俩见面时,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难以确定谁先杀满100人,难分胜负,于是决定继续进行比赛,看谁先杀到150人。(2)请你修改材料二中“消息”的标题,并说明理由。(4分)材料三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的梦想(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8分)。材料四 日本安倍政权上台后,围绕钓鱼岛主权问题展开的中日争执不断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