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复制和修复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950504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NA的复制和修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DNA的复制和修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DNA的复制和修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DNA的复制和修复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DNA的复制和修复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NA的复制和修复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NA的复制和修复课件(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DNA的复制和修复,本章重点介绍中心法则和DNA的半保留复制以及逆转录的过程和机理,对DNA的损伤和修复、突变和重组作一般介绍。,知识点回顾,什么是DNA? DNA是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生物机体的遗传信息以密码的形式编码在DNA 分子上,表现为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DNA的结构特征? 双螺旋结构 含两条多核苷酸的双螺旋分子。 Watson-Crick 模型,什么是DNA变性、复性和杂交 ? DNA变性 指DNA分子由稳定的双螺旋结构松解为无规则线性结构的现象。 DNA复性 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互补链全部或部分恢复到天然双螺旋结构的现象,又称“退火”。

2、杂交 DNA复性过程中不同来源的DNA单链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那么, DNA是如何参与遗传信息传递的 ?,中心法则,1958年Crick称之为中心法则。,DNA的生物合成:细胞内合成DNA的过程 1、复制:以DNA作为模板指导的DNA合成,即将DNA携带的信息传至子代DNA。 2、 反转录:DNA合成也可以RNA为模扳指导合成作用,见于RNA病毒。 3、修复合成:当各种因素引起DNA损伤时,损伤DNA可修复合成,校正错误,完成正确合成,以保持DNA结构 的稳定性和遗传信息的准确性。,第一节 DNA 复制 一、复制的特征 (一)半保留复制 两个子代分子中各有一条链来自亲代,各有另一条新合成的

3、链,这种复制方式叫半保留复制。 实验证据:1957年 M.Meselson 和F.W.Stahl用大肠杆菌为材料,在含15N和14N的NH4Cl中培养证实了半保留复制方式。 Cscl梯度离心的结果。,(二)复制的起始点与方向 亲代DNA开链,复制起始点呈叉型移动 1、复制起点: DNA复制要从DNA分子的特定部位开始,此部位称复制起点。,单复制子,多复制子,(三)半不连续合成,在DNA复制过程中,一条链是连续合成的,而另一条链是不连续合成。 体内仅含催化53合成的DNA聚合酶。 60年代,冈琦片段的发现: 合成53前导链(leading strand)是连续的,方向与复制叉一致。 合成3 5随

4、从链时,方向与叉相反,合成不连续,各片段连成一条链。,在DNA复制时,1条链的合成方向和复制叉的前进方向相同,可以连续复制,叫作前导链; 而另一条链的合成方向和复制叉的前进方向正好相反,不能连续复制,只能分成几个片段(冈崎片段)合成,称之为滞后链。,(四)DNA聚合反应有关的酶,Topo I和Topo II,解链酶和SSB的作用,2 引物酶合成RNA引物,3 DNA聚合酶延长子链,E.Coli的DNA聚合酶,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DNA聚合酶水解引物并填补空隙,4 DNA连接酶 连接冈崎片段,第二节 DNA生物合成过程,DNA复制的起始阶段,由下列两步构成。 1解旋解链,形成复制叉: 由拓扑

5、异构酶和解链酶作用,使DNA的超螺旋及双螺旋结构解开,碱基间氢键断裂,形成两条单链DNA。 单链DNA结合蛋白(SSB)四聚体结合在两条单链DNA上,形成复制叉。,一、复制的起始,2引发体组装和引物合成: 由解螺旋酶(DnaB蛋白) 、DnaC蛋白、引物酶(DnaG蛋白)和DNA复制起始区域形成引发体; 在引物酶的催化下,以DNA为模板,合成一段短的RNA片段,从而获得3端自由羟基(3-OH)。,二、复制的延长,复制的延长指在DNA聚合酶催化下,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为模板,从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其化学本质是dNTP以dNMP的方式逐个加入引物或延长中的子链上,磷酸二酯键不断生成。 在

6、原核生物中,参与DNA复制延长的是DNA聚合酶;而在真核生物中是DNA聚合酶。,dATP,dGTP,dTTP,dCTP,dTTP,dGTP,dATP,dCTP,OH 3,3,DNA复制的延长过程,领头链的合成过程,随从链的合成过程,DNA聚合酶催化领头链和随从链同时合成,DNA复制过程简图,三、复制的终止,在复制过程中形成的RNA引物,需由RNA酶来水解去除; RNA引物水解后遗留的缺口,由DNA聚合酶(原核生物)或DNA聚合酶(真核生物)催化延长缺口处的DNA,直到剩下最后一个磷酸酯键的缺口。,(一)去除引物,填补缺口:,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下,生成最后一个磷酸酯键,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形成

7、完整的DNA长链。,(二)连接冈崎片段:,随从链上不连续性片段的连接,DNA复制的过程,端粒(telomere)是指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部分,通常膨大成粒状。,(三)真核生物端粒的形成:,线性DNA在复制完成后,其末端由于引物RNA的水解而可能出现缩短。故需要在端粒酶(telomerase)的催化下,进行延长反应。,端粒酶(telomerase),端粒酶是一种RNA-蛋白质复合体,它可以其RNA为模板,通过逆转录过程对末端DNA链进行延长。,端粒酶的分子结构,端粒酶RNA (human telomerase RNA, hTR) 端粒酶协同蛋白(human telomerase

8、 associated protein 1, hTP1) 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hTRT),端粒酶的组成,端粒酶(telomerase)的作用机制爬行模型,端粒酶的爬行模型(动画演示),人的生殖细胞和癌细胞中,可以检测到端粒酶活性;而在多数的体细胞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Kim et al, 1994 Science)。 在人的永生化细胞中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将导致端粒缩短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Herbert et al 1999 PNAS) 在多数人的体细胞中,端粒随着细胞传代而渐渐缩短。将端粒酶导入到人的正常细胞中,细胞

9、在体外至少可以多传20代(Bodnaret al, 1998 Science) Werner综合症 早老综合症是位于8号染色体短臂的一种DNA解旋酶基因突变,端粒在对于保持染色体稳定性和细胞活性有重要作用, 端粒酶能延长缩短的端粒(缩短的端粒其细胞复制能力受限),从而增强体外细胞的增殖能力。 端粒酶在正常人体组织中的活性被抑制,在肿瘤中被重新激活,端粒酶可能参与恶性转化。 端粒酶在保持端粒稳定、基因组完整、细胞长期的活性和潜在的继续增殖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第三节 逆转录和其他复制方式,Section 4 Reverse Transcription and Other DNA Replica

10、tion Ways,一、逆转录病毒和逆转录酶,逆转录病毒细胞内的逆转录现象:,二、逆转录研究的意义,逆转录酶和逆转录现象,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 逆转录现象说明:至少在某些生物,RNA同样兼有遗传信息传代与表达功能。 对逆转录病毒的研究,拓宽了20世纪初已注意到的病毒致癌理论。,三、滚环复制和D环复制,滚环复制(rolling circle replication):是某些低等生物的复制形式,如X174和M13噬菌体等。,滚环复制的过程,D环复制(D-loop replication) :是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复制形式。,第四节 DNA的损

11、伤(突变)与修复,由自发的或环境的因素引起DNA一级结构的任何异常的改变称为DNA的损伤,也称为突变(mutation)。 常见的DNA的损伤包括碱基脱落、碱基修饰、交联,链的断裂,重组等。,一、突变的意义,(一)突变是进化、分化的分子基础 (二)突变导致基因型改变 (三)突变导致死亡 (四)突变是某些疾病的发病基础,(一)自发因素: 1.自发脱碱基:由于N-糖苷键的自发断裂,引起嘌呤或嘧啶碱基的脱落。每日可达近万个核苷酸残基。 2.自发脱氨基:胞嘧啶自发脱氨基可生成尿嘧啶,腺嘌呤自发脱氨基可生成次黄嘌呤。每日可达几十到几百个核苷酸残基。 3.复制错配:由于复制时碱基配对错误引起的损伤,发生频

12、率较低。,二、引起突变的因素,胞嘧啶(C),尿嘧啶(U),由紫外线、电离辐射、X射线等引起的DNA损伤。其中,X射线和电离辐射常常引起DNA链的断裂,而紫外线常常引起嘧啶二聚体的形成,如TT,TC,CC等二聚体。这些嘧啶二聚体由于形成了共价键连接的环丁烷结构,因而会引起复制障碍。,(二)物理因素:,嘧啶二聚体的形成,1.脱氨剂:如亚硝酸与亚硝酸盐,可加速C脱氨基生成U,A脱氨基生成H。,(三)化学因素:,2.烷基化剂:这是一类带有活性烷基的化合物,可提供甲基或其他烷基,引起碱基或磷酸基的烷基化,甚至可引起邻近碱基的交联。 3.DNA加合剂:如苯并芘,在体内代谢后生成四羟苯并芘,与嘌呤共价结合引

13、起损伤。 4.碱基类似物:如5-FU,6-MP等,可掺入到DNA分子中引起损伤或突变。 5.断链剂:如过氧化物,含巯基化合物等,可引起DNA链的断裂。,三、突变的分子改变类型,DNA分子上单一碱基的改变称点突变(point mutation)。,镰形红细胞贫血病人Hb (HbS) 亚基,正常成人Hb (HbA)亚基,血红蛋白-亚基的点突变,3. 缺失: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从DNA大分子上消失。,4. 插入:原来没有的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插入到DNA大分子中间。,移码突变是指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缺失或插入都可导致移码突变。,缺失引起的框移突变,5.重

14、排 DNA分子内较大片段的交换,称为重组或重排。,由基因重排引起的两种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四、DNA损伤的修复,DNA损伤修复(repair) :是对已发生分子改变的补偿措施,使其尽可能回复为原有的天然状态。,光修复(light repair) 切除修复(excision repair) 重组修复(recombination repair) SOS修复,修复的主要类型:,这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修复作用,能够修复任何嘧啶二聚体的损伤。 修复过程由光修复酶(photolyase)催化完成。,(一)光修复(light repair):,光修复酶的 分子结构,其修复过程为: 光修复酶(photolyase)

15、识别嘧啶二聚体并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 在300600nm可见光照射下,酶获得能量,将嘧啶二聚体的丁酰环打开。 光修复酶从DNA上解离。,1、形成嘧啶二聚体,2、光复合酶结合于 损伤部位,3、酶被可见光激活,4、修复后酶被释放,DNA紫外线损伤的光裂合酶修复,这也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修复机制,可适用于多种DNA损伤的修复。 切除修复机制的基本过程是将受损的DNA片段切除,然后再以对侧链为模板,重新合成新链进行修复。,(二)切除修复(excision repair):,在原核生物中,与DNA切除修复有关的蛋白质包括UvrA、UvrB、UvrC,以及DNA pol 和DNA连接酶。 UvrA和UvrB主

16、要起辨认和结合受损部位的作用;而UvrC则主要与受损片段的切除有关。,DNA的损伤和切除修复,碱基丢失,碱基缺陷或错配,结构缺陷,切开,核酸内切酶,核酸外切酶,切除,DNA聚合酶,DNA连接酶,AP核酸内切酶,核酸外切酶,切开,切除,修复,连接,糖苷酶,插入酶,碱基取代,这是DNA的复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有差错的修复方式。 修复时,利用重组蛋白RecA的核酸酶活性,将另一股健康亲链与损伤缺口相互交换。,(三)重组修复(recombination repair),RecA的分子结构,DNA的重组修复,胸腺嘧啶二聚体,复制,核酸酶及重组蛋白,修复复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重组,RecA重组蛋白修复DNA示意图,当DNA损伤广泛难以继续复制时,由此而诱发出一系列复杂的反应。 在E. coli中,各种与修复有关的基因,组成一个称为调节子(regulon)的网络式调控系统。 这种修复特异性低,对碱基的识别、选择能力差。通过SOS修复,复制如能继续,细胞是可存活的。然而DNA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