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编号《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4932382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编号《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7编号《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7编号《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编号《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编号《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古今异义:一、古今异义: 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 有 通 “又”。暴 通 曝, 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智”, 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2、輮以为轮輮使之 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四、特殊句式 (一)状语后置句:(一)状语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 ,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 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二)定语后置句: 1、 蚓无爪牙之 (利) , 筋骨之 (强) : “利”是 “爪

3、牙”的定语 ; “强”是 “筋骨”的定语。 “之”, 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判断句(三)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也” ,是判断句式的标志 ; “者” “也” 是语气词,“者” 用在结果分句后, 表示停顿, 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 ; “也” , 语气助词,表示解释的原因。 ) 2臂非加长也。 3声非加疾也。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省略句(四)省略句 1輮(之)以(之)为轮。 2輮(之)使之然也。 五、固定格式五、固定格式 1、无以

4、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2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 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 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七、一词多义 1、于、于 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 而青于蓝 (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对于,介词)

5、 2、而、而 劝学 (节选)一文中共有 16 个“而” ,弄清它们的用法和意义对研读课 文很有帮助, 并且 “而” 是高考必考的 18 个文言虚词中的重点,劝学 中的 “而” 的用法和意义归类如下: (1) 、连词,表转折,可翻译成“却” “但是” 。) 、连词,表转折,可翻译成“却” “但是”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 、连词,表递进,可翻译成“而且” “并且” 。) 、连词,表递进,可翻译成“而且” “并且”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 、连词,表因果,可翻译

6、成“因而” 。此句也可表顺承。) 、连词,表因果,可翻译成“因而” 。此句也可表顺承。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 、连词,表修饰,可翻译成“地” 。) 、连词,表修饰,可翻译成“地”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5) 、连词,表假设,可翻译成“如果” “假如” 。) 、连词,表假设,可翻译成“如果” “假如”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 、连词,表并列,可翻译成“和” “与” 。) 、连词,表并列,可翻译成“和” “与”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7、者,用心躁也。 3焉:焉: (1) 、风雨兴焉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 、圣心备焉焉(语气词) 4利:利: (1)金就砺则利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非利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5. 之之 (1)不如须臾之之所学也 (取独) (2)青取之之于蓝,而青于蓝 (代词代青)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 (4)非蛇鳝之穴 (的) 6.假假 (1)善假假于物也 (借助) (2)乃悟前狼假假寐,盖以诱敌 (假装) 3 (3)以是人多以书假假余 (借) (4)因求假暂归 (假期,休假) (5) 假以雄权 (授予,给予) 7.绝绝 (1)忽然抚尺

8、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停止)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与世隔绝) (3)以为妙绝(口技) (极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横渡) (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断绝关系) 八、文学常识八、文学常识 1荀况 荀况(约公元前 313 年公元前 238 年)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时人尊为荀卿,越国(今山西省安泽县)人。荀况是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 也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代表人物。曾游于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 死,荀卿废,便安家于兰陵, 著书数万言而卒。荀卿之儒与孟轲之儒在思想上 有许多

9、显著不同。尊王道,举贤能,与孟子同,兼称霸力,法后王,与孟子异。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性善论) ,荀子则主张人性本恶(性恶论) 。正是基于他对人 性的这样的认识, 他非常重视教育的功能和人的后天学习的作用。 这也是他把 劝 学置于其著作第一篇的原因。他的许多提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反映当时 人民的要求,有唯物主义观点。 2 荀子 荀子 ,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 32 篇。荀 况学问博通, 对过去学者多有批评, 长于论辩, 故其文多长篇大论, 必发挥尽致, 畅所欲言而后已,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通篇用排偶 句法,也是荀子散文的特点, 劝学篇比喻层出不穷,前半篇几乎全用譬喻重 叠构成,辞采缤纷,对后世影响很大。 九、荀子名言名句九、荀子名言名句 1、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