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资料集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类文阅读-12 古诗三首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144922388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资料集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类文阅读-12 古诗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资料集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类文阅读-12 古诗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资料集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类文阅读-12 古诗三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资料集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类文阅读-12 古诗三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类文阅读-12 古诗三首军城早秋(唐)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朔云:北方的云.B.更催:再次催促. C.骄虏:骄傲的俘虏. D.莫遣:不要让.2.“更催飞将追骄虏”的“更”字读音是,意思是. 这 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3.用“”画出诗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再改写成现代汉语.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担心战争失败的紧张心情.()( 3) 全诗表现了边防将帅刚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视敌人的豪迈气

2、概.()【参考答案】1.C2.gng再次再次催促勇敢善战的将士们去追击敌军3.画出: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昨夜萧瑟的秋风吹入我军驻守的关塞;北方的流云和边疆的明月遍布西山.4.(1)(2)(3)马上作(明)戚继光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多是横戈马上行.1.解释词语.驱驰: 横戈:2.“报主情”的“主”指的是.“江花边月笑平生”这句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这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3.诵读这首诗时,语气应该是()A.平静B.豪迈C.悲凉D.喜悦4.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5.查一查戚继光写的其他爱国诗句.【参考答案】1.策马疾驰.指拿着兵器2.君

3、主拟人我常年策马疾驰于南方和北方,以报答君主的恩情;南方江边的花和北方边地的月笑看着我的一生.3.B4.在这首诗中,我读出了诗人转战南北,保家卫国的豪情.5.示例:寄书向知己,不解作家音.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君心.“的、地、得”用法小儿歌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 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 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 勤

4、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名词前面是“白勺” 动词跟着“土也跑” 形动后补“双人到” 默记五遍脑开窍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几种公式: 修饰限词+“的”+名词修饰限词+“地”+动词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得”、“地”练习1、秋天( )夜晚,明亮( )月光照在床前,远离家乡( )人望着那天上( )月亮,不由( )思念起故乡来.2、这首诗是谁写( )呀?是唐代( )大诗人李白.3、成功( )喜讯4、四面八方

5、( )人们5、一次又一次( )将满地( )鲜花抛向天空.6、许多人举着旗帜不知疲倦( )飞奔着.7、五颜六色( )礼花映亮了北京( )夜空,也映亮了狂欢( )人们.8、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 )海洋.9、他乐呵呵( )捉回了一只绿色( )蝈蝈.10、喜滋滋( )送给了邻居家( )盲婆婆.参考答案1、秋天( 的 )夜晚,明亮( 的)月光照在床前,远离家乡( 的)人望着那天上( 的)月亮,不由( 得)思念起故乡来.2、这首诗是谁写( 的)呀?是唐代( 的 )大诗人李白.3、成功(的)喜讯4、四面八方( 的)人们5、一次又一次( 地 )将满地( 的 )鲜花抛向天空.6、许多人举着旗帜不知疲倦( 地 )飞奔着.7、五颜六色( 的 )礼花映亮了北京( 的)夜空,也映亮了狂欢( 的 )人们.8、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 的)海洋.9、他乐呵呵( 地 )捉回了一只绿色( 的 )蝈蝈.10、喜滋滋( 地)送给了邻居家( 的 )盲婆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