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918169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高考一轮历史复习学海拾珍 选修1考点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商鞅变法 1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2)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3)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4)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2内容: (1)军事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建立什伍组织。 (2)经济上,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3)政治上,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4)文化上,焚烧诗书。 (5)社会风尚习俗:父

2、子分居,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3影响: (1)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秦国的农业生产。 (2)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3)军事上,军功爵禄制实行极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主动权。 (4)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局限: (1)原因: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的特点;变法的阶级属性。 (2)表现: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并未与旧制度、文化和习俗等彻底划清界限;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压制工商业发展。,【疑点1】什伍制度是一种军事制度么? 【点 拨】

3、 “什伍”是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连相保。“什伍”又是古代军事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所以说是以一种军事组织的原则加之全民。商鞅变法时为了适应征兵的需要,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凡是被编入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都是国家的后备兵源,他们随时承担着被征调从军作战的义务;战事一完,则解甲归田,可谓全民皆兵。,二、欧洲宗教改革 1背景: (1)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2)宗教“异端”运动兴起和发展: (3)西欧向近代过渡。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和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特权,要求结束分裂割据;一些君主希望摆脱天主教束缚,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

4、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德意志): (1)开始的标志: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主要内容:“因信称义”(改革的理论基础),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世俗王权应高于教权,主张建立本民族教会。 (3)实质:它是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矛头直指作为欧洲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天主教会。不仅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也是各阶层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3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1)加尔文宗教改革(瑞士): 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简化宗教仪式;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核心是“先定论”;主张个人奋斗和加

5、强道德修养;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政教合一的政权。 (2)亨利八世宗教改革(英国): 颁布一系列限制教会权力的法令,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教会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和国家的法令,保留了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4影响: (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2)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了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疑点2】 路德派新教迅速传播的原因。 【点 拨】 原因:它得到农民、工人和市

6、民的全面支持,因为这些阶级对天主教恨之入骨;它得到想夺取天主教会财产和权力的世俗君主的有力支持;它得到德国爱国主义者的同情,这些爱国主义者反对罗马教廷对德国的掠夺和干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虽然想扑灭新教运动,但是力不从心,对外战争及内政棘手问题使得他无暇过问德国的宗教问题;路德个人的主观条件也有助于新教的胜利。他学识渊博,既有口才,又能写文章,他很敏感而又有坚强的毅力、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三、1861年农奴制改革 1背景: (1)农奴主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农奴的反抗。 (2)农奴制度使俄国工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 (3)改革派知识分子对农奴制进行揭露和抨击,宣传了资本主义新思

7、想。 (4)克里米亚战争充分暴露了俄国的落后和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促进了改革。,2内容: (1)宣布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2)法令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3)农民受到村社制度的严格控制。 3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近代化进程。具体表现在: (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方面仿西方代议制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建立审判制度、律师制度。 (3)军事近代化,实

8、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4评价: (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农奴制的废除,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3)不彻底性: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疑点3】 俄国1861年改革为什么只能走自上而下的道路? 【点 拨】 (1)从下层群众

9、看:18591861年间俄国曾出现革命形势,但是由于俄国经济发展落后,资产阶级软弱且缺乏领导,再加上农民的觉悟低,斗争是分散的、自发的,同时沙皇政府还有足够的镇压力量,所以自下而上消灭农奴制的企图归于失败。(2)从统治阶级看:国内农奴制的严重危机已使沙皇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沙皇政府看到农奴制度必须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正在形成世界体系,某些地主已看到农奴制不如资本主义剥削更为有利可图。,四、戊戌变法 1历史根源: (1)政治: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 (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政治改革。 (3)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的

10、传播。 2康梁的维新思想: (1)理论著作: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变法通议。 (2)基本主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3)思想特点:将西方的资产阶级学说同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4)思想传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通过开学会、办报刊宣传变法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3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至9月21日戊戌政变发生而失败。,4历史意义: (1)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2)资

11、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3)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疑点4】 在维新宣传中,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政治主张各有侧重,你能说出他们之间的异同吗? 【点 拨】 同: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观念,都主张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异:梁启超强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例题1】 战国时期各国争相改革和变法的主要动机

12、是 A缓和与旧贵族的矛盾 B缓和与自耕农的矛盾 C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 D推动民主政治的需要,【解析】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各国要想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实现富国强兵,方能达到目的,因而主要动机在于此。A、B、D三项与史实不符。答案为C。,【变式训练】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D,【解析】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他们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方位地进行变革,以便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为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服务。答案选D。,2商鞅变法的特点和

13、历史作用。 (1)特点: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实行“法治”。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的改革。影响最为深远,不仅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大影响。,(2)历史作用:积极作用。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历史局限:轻视教化

14、,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例题2】 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解析】 商鞅变法中提到废除井田制,即以法令的形式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对于封建经济基础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故答案选A。,【变式训练】 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C废除井田制,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D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解析】 上层建筑的变化是

15、由经济基础的变化所决定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实质上就是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制的经济基础。故答案选C。,C,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

16、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例题3】 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A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 B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 C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解析】 1861年改革是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A项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表述错误,只能是对旧司法制度的完善,建立了近代的司法制度。C项表述错误,沙皇专制制度仍然存在。D项不属于1861年的范畴,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变式训练】 以下历史现象属于19世纪中叶以后俄国经济近代化表现的是( ) 资本主义农业迅速发展 机器生产逐渐占据统治地位 石油工业迅速崛起 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A B C D,A,【解析】 注意抓住题目要求,指的是经济上的近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