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第11-15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917624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第11-15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第11-15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第11-15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第11-15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第11-15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第11-15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第11-15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2课时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13课时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时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时中国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第11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1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 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1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1新中国的成立,内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_隆重举行,会议通过的_,具有临时宪法的地位。选举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_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定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_,采用公元纪年。,北平,中国人民政治

2、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毛泽东,五星红旗,北京,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筹备,(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南海召开第一次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任命_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2)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第11课时 考点聚焦,2开国大典,周恩来,第11课时 考点聚焦,3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历史事件;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者对中国的统治和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第11课时 考

3、点聚焦,特别提示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并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第11课时 考点聚焦,4西藏的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5月。 (2)意义:标志着除_外,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台湾和少数海上岛屿,第11课时 考点聚焦,特别提示 西藏自古是中国领土的有关史实:(1)唐太宗把又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又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2)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宣政院

4、,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3)清朝时期,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4)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协议,西藏和平解放。,第11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2人民政权的巩固,1城市整顿经济秩序:整顿城市经济秩序的措施:用行政手段打击银元投机,用市场手段平抑物价,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人民政府用三年的时间,顺利地恢复和初步发展国民经济,为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向工业化奋进奠定基础。,第11课时 考点聚焦,2农村实行土

5、地改革:在农村进行_,1950年6月开始,依据_。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工业化创造条件。,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11课时 考点聚焦,3军事:对内,继续追击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武装与武装土匪。对外,抗美援朝。时间:1950年10月,在_的率领下,_赴朝参战。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抗美援朝意义:巩固了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争取到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新中国的国际声望得到空前提高。,彭德怀,

6、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课时 考点聚焦,特别提示 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展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第11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3过渡时期总路线,1过渡时期的含义:指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阶段。(19491956年) 2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_,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_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任务。(一化三改) 3“一五”计划(19531957年) (1)一五计划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2)一五计划成就:到_年底,各项主要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工业化,资本主义工商业

7、,1957,第11课时 考点聚焦,4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的优势地位,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经济基础。 三大改造的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11课时 考点聚焦,特别提示 三大改造由于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绝对化的、片面化的理解,加土缺乏实际经验,在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国家全部取消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使公有制经

8、济成了唯一的经济成分,这就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再加土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经济发展缺乏内在的推动力,企业缺乏活力和竟争力。,第11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_通过。 2性质:是我国_的宪法,取代了临时宪法_。 3意义:宪法的颁布,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了根本大法的保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共同纲领,第11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5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 失误:1958年总路线,(1)原因:“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中共领导层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面貌的急切心情;战胜资本主义的

9、“赶超”战略。对我国所处阶段认识不清,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第11课时 考点聚焦,(2)1958年,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表现:“_”运动。首先在农业上展开,而后扩展到工业领域,掀起全民“_”的群众运动。 (4)1958年总路线特点:过分强调“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助长了浮夸蛮干的风气。,大跃进,大炼钢铁,第11课时 考点聚焦,2. 失误:人民公社化,(1)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是“大跃进”在农村的翻版和扩大。急于求成,不切实际地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大刮共产风。 (2)人民公社的特

10、点:“一曰大,二曰公”。 3. 纠正失误:国民经济调整 (1)八字方针:_。 (2)成果:1965年初,基本完成调整任务。,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第11课时 考点聚焦,特别提示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的教训: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盲目调整生产关系,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第11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6奋发图强,艰苦创业,1工人阶级的代表:“铁人”_。 2科技人员的代表:“两弹元勋”_。 3党的干部的代表:“_”焦裕禄。他们被称为“_”。,王进喜,邓稼先,县委书记

11、的榜样,共和国的脊梁,第11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7“文化大革命”,1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正式爆发。 2“全面夺权,全面内战” (1)起点:上海“一月革命”,1967年1月,在张春桥、姚文元的策划和指挥下,上海市的造反派组织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领导大权。 (2)后果:由上海开始,全国范围内刮起夺权风,形成了所谓的“一月革命”风暴,并很快发展为“打倒一切”的全面内乱。,第11课时 考点聚焦,3“文化大革命”的结束,(1)林彪叛逃事件(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2)1976年10月6日,中央政治局当机立断,一举

12、粉碎“四人帮”(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 (3)“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灾难:国民经济发展迟缓,错失发展机遇。人民生活动荡,基本没有提高。运动接二连三,干群心情压抑。,第11课时 考点聚焦,特别提示 怎样科学地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所犯的错误? (1)中国共产党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其性质和宗旨都没有改变在“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时期,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依然具有巨大凝聚力在“又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里,中国共产党保持着统一,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存在,经济建设仍在进行,国家仍然保持统一。 (2)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在“又化大革命”期间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抗争,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13、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使得“又化大革命”的破坏性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第11课时 拓展提升,例1 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都把“三农”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达到14000万吨,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 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 C. 工业极大发展,辅助了农业 D. 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第11课时 应用示例,解析 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材料可知1951年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原因是农村推行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D,第11课时 应用示例,解析 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

14、力,通过“1957年、大中型工程、工业产值”可知为“一五”计划时期。,例2 到1957年,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煤产量达到1.31亿吨。工业产值比重 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材料中的这“五年”,中国实施了() A. 社会主义改造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土地改革 D. “大跃进”运动,B,第11课时 应用示例,例3 2012绵阳 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表是吴斌同学整理的一张表格。你认为这个表格的主题是(),D,第11课时 应用示例,解析 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这份表格既有成就也体现了

15、不足,可知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2课时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12课时,建设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第12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背景:“文革”结束后,“_”的错误方针的提出,导致在前进的道路上出现徘徊的局面。 2思想基础:(1)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揭开了思想解放的序幕。(2)1978年邓小平发表了_的讲话,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为实现历史性转折、开辟新时期的新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两个凡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第12课时 考点聚焦,3会议主要内容:(1)思想方面,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2)政治方面,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3)组织方面,确立了以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