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体验作文课的四步曲.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916044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奏响体验作文课的四步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奏响体验作文课的四步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奏响体验作文课的四步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奏响体验作文课的四步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奏响体验作文课的四步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奏响体验作文课的四步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奏响体验作文课的四步曲.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奏响体验作文课的四步曲江苏省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瞿燕内容摘要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学会发现、体验、感悟生活中的景、物、人、事,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来。体验性写作教学以它明晰的思维训练为导引,使学生通过观察,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通过思考,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通过活动,品尝成功的自豪、品尝交往的愉悦、品尝生活的美好、品尝探究的乐趣、品尝失败的教训、品尝磨难的艰辛,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关键词 生活 发现 感悟 体验性写作情感体验常常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你总让我们注意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作文材料,可我们的生活太平淡了。从家庭到学校,再回到家庭,每天就这么两点一线。校园几

2、乎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哪有什么好的素材?”这个学生的观点,似乎很有道理,然而真是如此吗?菁菁校园,琅琅书声;大千世界,真善美丑不知多少人为之留下优美的篇章,演绎出感人的情怀。难道是他们的生活特别精彩吗?不,只是他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善于体验的心灵,一个善于感悟的头脑。素材源于生活,只有学会发现、体验、感悟生活中的景、物、人、事,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来。而我最近所上的一节体验作文课,就证明了这样的观点。一、前奏:体验情境的创设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习作7,就是要求写一篇体验作文。写什么呢?我的眼前浮现出了大街上那些沿街乞讨的残疾人和过往行人那种冷漠的眼神。有了,就让学生们去体会一下

3、残疾人的苦辣酸甜吧,训练他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引起大家的兴趣和积极性,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当你挽着爸爸妈妈的手在林荫大道上散步的时候,被美丽风景陶醉了的你可曾看到那些残疾人?当你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欣赏电视节目的时候,你可曾想到那些残疾人?当一个个残疾人向人们乞讨时,你可曾伸出援助的手?听了这样的一段话,有的学生漠无表情,有的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还有的则心虚地低下了头。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明天我们要去做一个尝试,体验一下做残疾人的感觉。你准备做哪一种类型的残疾人呢?自己选择。”一席话激起千尺浪。同学们都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临下课之前,我吩咐他们,不

4、管你体验的是什么角色,老师都希望你们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带好必要的道具。也许是对这样的活动感到比较新鲜吧,第二天,准备做盲人的学生,就准备了把眼睛蒙住的布条;准备扮演脚有残疾的学生,还带来了木棍。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二、序曲:感受深切的体验“体验”是指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体验生活。它是指主体借助经验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外物时所感受到的心灵震颤。真正的体验开始了。学生们一窝蜂地挤出了教室,开始了他们为期一节课的残疾人生活。为了使他们的体验更加真实,内容更丰富一点,我给他们设计了故事的情节。做盲人的,去传达室取一本我事先放在那里的语文书;做哑巴的学生,去办公室交作业本,并要向老师表示“

5、谢谢”;扮演腿有残疾的学生,去食堂吃饭;扮演手有残疾的学生,去体育老师那儿借排球,并拿到教室里来。过了一会儿,去办公室交作业本的两个学生最先回来了。一看见我,他们就说:“我们去把美术作业交给老师,结果她说我们是两个大傻瓜。”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抢着说:“因为我们没有说话,就用手比划,老师看不懂。”看着他们那气愤的样子,我在心里笑了。过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同学们陆陆续续地都回来了。有的拄着一根拐杖,满脸通红,额头上布满了汗珠;有的眼睛上还蒙着布条,一边摸索着,一边往教室里走来;有的一脸狼狈,还不时地蹲下来,抚摸着摔伤的脚;还有的一进教室,就靠在门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大有一副“上气不

6、接下气,中间差一点断气”的架势。很多人的嘴巴里不断地嘟囔着:“好累啊 !”“好辛苦哦!”只见他们表现各异,但都非常兴奋,有的甚至还叫嚷着要去换一种角色体验体验。下课的铃声响了,可是我发现还有两个学生没有进教室。我连忙发动学生去寻找,过了一会儿,他们回来了。原来这两个学生拄着拐棍、一路跳着去食堂吃饭,累了就停下来休息,所以刚才还在回教室的路上“跳”着呢。三、高潮:淋漓酣畅的表达体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写作兴趣。在经历了那样感受深刻的体验之后,同学们有了想表达的欲望,想一吐为快。而我就在作文课上,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口头表达的机会。作文课上,在经过了短暂的小组交流之后,各组推选了代表开始进行全

7、班交流。同学们纷纷举起了他们的手。有的学生说:“一开始我想,盲人没有眼睛,东摸摸西摸摸,容易有危险。而瘸子呢,要跳着走路,累。所以我选择了当没有手的残疾人,想这样省力些。可是,谁知道,要想把一只排球从一楼踢到三楼,那真的是一桩很累很累的事情。”这时候有人附和说:“是啊,为了把排球拿上楼,我累出了一身的汗,还摔了一跤。”“最麻烦的是,我好不容易把排球踢到二楼,谁知一不留神,又让球滚到了楼底下。唉!只好再从头来过。”这是另一个学生的“辛酸借球史”。扮演盲人的学生说:“同学把我的眼睛用布条蒙上以后,我的世界一片漆黑。心里一下子恐惧起来。”有的说:“我做了一回盲人,感受真是深刻。因为我的眼睛看不见,一

8、直有人欺负我,我不知道被谁踢了一下,好痛。”有的说:“做了盲人后我知道了,做盲人真的好辛苦!想想我以前还欺负过他们,真是不应该。”还有的说:“有的同学欺负我看不见,好心地帮我带路,结果把我带到了五(3)班的教室里。我委屈得哭了,他们还哈哈大笑。”那个学生大概想到了那副情景,又快哭了。做哑巴的同学说:“不能说话的感觉很不好受。被别人误解了还不能解释,即使有人骂了你,你也只能朝他们笑,因为你根本听不见。这真不是人过的日子。”有的说“做残疾人很辛苦。我想,经过了这样的体验之后,我以后会去多多地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我认为做人难,现在才知道做残疾人更难!”这是我们班的小淘气汤海涛说的,真是一语惊

9、人啊!从他们质朴的话语中,从他们的真实感受中,我发现,他们不但是在用自己的身体感悟着生活,更是用自己的心在体验着生活。情感永远伴随着生命,伴随着体验。愈是体验的,就愈是真实的;愈是真实的,就愈是动人的;愈是浸染了真实感情的思想,就愈是鲜活的。四、尾声:水到渠成的写作体验写作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即使有的学生没有体验或体验不深,怎么办?我想,学生的口头表达,正是展示了自己的体验给他人看。他们体验后的表达,不仅是把意思说清楚了,更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的体验感染了别人。事实证明,学

10、生有了自己的体验,写作起来好下手多了,内容丰富多了,感情也真切多了。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大部分的学生都已经完成了草稿。看,这些题目:来到无声世界、我当了一回残疾人、黑暗的世界、做一回盲人、辛酸的借球史。一篇篇文章尽管尚显稚嫩,但却流淌着真情,充溢着诚心,洗去了虚情假意,读来让人深深地感动。一段短暂的残疾人生活,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心灵震撼,孕育了难得的风景。这里,没有华丽的言辞,惟有诚挚的心意;没有生编硬造的痕迹,惟有真情的流泻。这心意,这真情,完全来自于真切的体验,来自于深切的感受。 为什么会这么迅速,又为什么这么容易进入情境呢?原因是他们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同学们都置身于事中,亲身体验了一回。因为

11、是亲历的事,同学们才有话可说,有情可感。体验是学生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的源泉。学生并不像以往那样在生编硬造,而都是在写生活的本身。这不仅解决了作文的“米”的问题,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有了写作的冲动。这篇文章成文时间虽短,但是写得有真情实感,写出了自己心里的话,这正是新课标要求学生所能追求的。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体验性写作教学以它明晰的思维训练为导引,使学生通过观察,感受

12、世界的多姿多彩;通过思考,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通过活动,品尝成功的自豪、品尝交往的愉悦、品尝生活的美好、品尝探究的乐趣、品尝失败的教训、品尝磨难的艰辛,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科学的思维训练有利于将作文的内容引向真实,使学生的情思走向更真诚。参考文献三、多形式进行表达,让学生反映生活 学生习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将语言表达和社会生活相融合的过程。指导写作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拘一格,除写记叙文外,还可以写童话、诗歌、散文、读后感等,让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使作文的表达形式多样、新颖。例如,针对“水资源日渐短缺”这一社会现象,我指导学生以“保护水资源”为题材写一篇作文。我先通过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

13、字、图片及身边的所见所闻让学生充分感受水资源的宝贵,然后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关注的方面描写,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文体表达。很快,一篇篇反映社会问题的文章在学生的笔尖下流了出来:有童话水滴宝宝历险记水的代言人;有以议论文形式发表看法的最后一滴眼泪的启示;有以书信形式表达的给环保局的一封信其中,散文哭泣的小河中有这么一段话:“这条河快干了,它不再属于我。它属于妈妈爸爸的童年,永远留在他们的梦中。我该到哪里去找一条属于我的河流,一条永远能留在我梦中的河流呢?”这段话字字饱含着小作者的真情,引人深思。要求学生书写自己的生活体验,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的作文教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

14、就是学生的生活,把生活之泉引入作文写作,文章自然如清泉活泼生动,“体验”正是一条引“源”入文的好通道。我们的生活世界决定着我们生活的经历,促成我们产生各种生活体验,从而不断调整、完善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从“体验”入手,正是对学生生活的尊重,对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尊重,“体验”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体验式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作文内容定位于学生自己的现实生活,而不是教师指定的某一块;将写作动机从学生自身激发,使学生因为有“体验”要表达而作文,而不是要完成任务去写作;将作文写作扎根于学生生活与生活体验中,使作文成为一种交流的需要与生活的自觉,而

15、不是屈从于老师命令与催促的应付。老师们常说作文难教,学生作文空洞干瘪;其实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中自己的位置,变“教师”为“导师”,引导学生把作文的镜头对准学生自己的生活,广开清泉之源,自然作文内容充实而丰盈。叶圣陶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写作对象正是学生自己的生活。2作文写作中,学生聚焦自己的生活,以产生活跃的情感体验,形成对作文教学活动形成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教学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质量。”如果没有活跃的情感体验,学生怎么

16、能够在预设的教学情境或生活中形成强烈的关注,激发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性呢?反之,而失去主体参与意识,即便面对异常丰富的生活世界,学生也只是生活和作文教学的局外人,又怎么能够发挥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形成有效的情感体验?生活的滋养被拧干后,作文也就失去了重量,写作就会成为敷衍,而不是表达,更不是交流。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作文,都是作者能够积极参与到生活与作文教学活动中,深入生活的细节中,对生活事件进行真诚而活跃的情感体验,在观察与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而这正是体验式作文写作的特点。积极有效的主体体验使参与落到实处,让作文真切地展现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显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个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能够打动人的表达必定是饱含真挚情感体验的。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