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经疏 唐 圆测撰补篇(35-40).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910822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 页数:189 大小: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深密经疏 唐 圆测撰补篇(35-4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9页
解深密经疏 唐 圆测撰补篇(35-4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9页
解深密经疏 唐 圆测撰补篇(35-4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9页
解深密经疏 唐 圆测撰补篇(35-4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9页
解深密经疏 唐 圆测撰补篇(35-4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深密经疏 唐 圆测撰补篇(35-4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深密经疏 唐 圆测撰补篇(35-40).doc(1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佛陀教育基金会恭印唐 西明寺沙门 圆测撰唐 永康寺译师 廓法成译藏汉藏教理院比丘 观空还译解深密经疏(补篇)卷三十五卷四十目录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卷三十五卷四十关于解深密经圆测疏全文之出版内容提要解深密经圆测疏后六卷还译序例言解深密经疏卷第三十九至卷第四十科目解深密经疏卷第三十五科目经疏解深密经疏卷第三十五解深密经疏卷第三十六科目解深密经疏卷第三十六解深密经疏卷第三十七科目解深密经疏卷第三十七解深密经疏卷第三十八科目解深密经疏卷第三十八解深密经疏卷第三十九科目解深密经疏卷第三十九解深密经疏卷第四十科目解深密经疏卷第四十解深密经疏卷第二十七补译解深密经疏补篇目录关于解深密经圆测疏全本之出版幻生一解

2、深密经Samdhinirmocana-Sutra,是印度唯识学的一部重要典籍。中国唯识宗的成立,相传依据六经十一论;六经之中,解深密经是一部最根本最主要的唯识经典。印度的唯识论典中,有所谓五部十支之说;五部根本大论中,最主要的瑜伽师地论Yogacaryabhumi-Sastra,便将解深密经的全文引入其中除了序品之外,便是瑜伽师地论的第七十五卷至七十八卷,由此可见,它在唯识经论中所具有的重要性。唯识学的三时教判,也是依解深密经建立的。自古以来,研究唯识学的学者,没有不重视这部典籍的。解深密经传译到中国,先后共有四个译本。最早为刘宋时代求那跋陀罗Gunabhatra 三九四四六八译出的相续解脱地

3、波罗密了义经一卷,以及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一卷。这二卷相当于玄奘所译解深密经的地波罗密多品与如来成所作事品。其次是北魏时代菩提流支Bodhiruci译出的深密解脱经五卷,共分十一品。这是解深密经的第一个全译本,是在北魏宣武帝延昌三年五一四译出的。再其次是陈朝时代真谛Poram-artha真谛;Gunarata亲依四九九五六九译出的佛说解节经一卷,共分四品,相当于玄奘所译解深密经的胜义谛相品部分。最后是唐朝时代玄奘译出的解深密经五卷,共分八品,也是一个全译本。后世弘传流行的,便是玄奘的译本。综观四种译本,宋译与陈译,均非全译本,仅系节译或摘译。魏译与唐译,才是全译本。不过,魏译与唐译所分

4、品目,略有不同,这是译者的开合不同,并非内容相异。兹将四种译本的品目,列表对照如次:经名相续解脱经深密解脱经佛说解节经解深密经品名序品第一序品第一圣者善问菩萨问品第二不可言无二品第一胜义谛相品之二圣者昙无竭菩萨问品第三过觉观境品第二品名圣者善清净慧菩萨问品第四过一异品第三胜义谛相品之二慧命须菩提问品第五一味品第四圣者广慧菩萨问品第六心意识相品第三圣者功德林菩萨问品第七一切法相品第四圣者成就第一义菩萨问品第八无自性相品第五圣者弥勒菩萨问品第九之一之二分别瑜珈品第六相续解脱地波罗密了义经圣者观自在菩萨问品第十之一之二地波罗密多品第七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圣者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问品第十一如来成

5、所作事品第八依据此表观之,解深密经的四种译本,品目名称及其开合情形,可以一目了然。二解深密经的注疏,依据现存的文献史料所记,最早的有真谛的解节经义疏亦称解节经记四卷。真谛门下的法泰,也有解节经义记注释。不过,真谛的解节经记,及法泰的义记,都早经散失了,无法知其内容;圆测的解深密经疏中,却引用了不少真谛的解节经记文字,从这些引文里,可以约略知道真谛的思想大要。真谛是西印度优禅尼国Udyana即今Ujjain人。优禅尼国,与西印度著名的伐腊毘Valabhi即今之Vala义学中心相邻近,因此,真谛的所学,是属于伐腊毘这个学系的。伐腊毘也是当时正量部的根据地,真谛的思想传承,自然也与正量部有所关连。六

6、世纪的印度,佛教义学,有二大中心:一是西印度的伐腊毘,一是中印度的那烂陀Nalanda,这二大著名的义学中心,由于传承发展的不同,在思想理论上颇有出入。玄奘去印度,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他所传承的,是属于那烂陀学系的;真谛与玄奘思想的相异,渊源也即在此。真谛是一个优秀杰出的学者,他在梁武帝时代应邀来到中国,那时正逢侯景之乱,时局动荡,因此。他随着时局的动乱而播迁各地,过着逃难的生活。后来,他到了广东,才算安定下来。他在来华的二十年里,大体而言,是过的不得志的生活。陈文帝天嘉三年五六二九月,他在建造寺译完解节经等,便从梁安今广东惠阳一带泛海西行,打算回到印度去,不料,他的时运不佳,船在海上航行多

7、日,又被风向吹回广州,无法回国;大光二年五六八六月,他又有厌世之心,到南海北山想欲自杀,又为他的门下弟子慧恺追至挽留,以及道俗和欧阳頠刺史前去劝阻,他才回到王圆寺居住。从真谛的这些行动,显然他有怀才不遇之感,不能一展他的所学。真谛在华的二十年中,虽然过着不得志的生活,但是,在这二十年里,他还有着不少的辉煌成就。玄奘之前,传译瑜伽学系弥勒、无着、世亲典籍最多的,当以真谛为第一。如他所译的摄大乘论、中边分别论、转识论、唯识论、决定藏论、三无性论、解节经等,这一系列的经论,都是属于瑜伽学系的主要典籍。真谛的特色,一面翻译这些典籍,一面为众讲解。他所讲的思想法义,当然属于伐腊毘系统的。有人说:真谛的译

8、本,有欠忠实,往往掺杂他的私意在内,这种情形的形成,也许由于他一面翻译,一面讲解所导致的,大致不是他蓄意有心如此的吧!真谛定居广州之后,北方的义学沙门,因慕其名,纷纷前去受学,他为中国佛教培植了不少人才。真谛门下,最著名的有慧恺、法泰、僧宗、法准、慧旷、智激、道尼,以及居士曹毗等人,均为一时之秀,真谛寂后,门人各回原地,弘扬其说,摄大乘论与俱舍论盛行各地,便是真谛门下弘扬的成果。玄奘自印度回国,译出解深密经,他的门下,纷纷为此经作注,据大正藏第五十五册目录部法相宗章疏所记,计有如下数种:一、解深密经疏十一卷令因述二、解深密经疏十卷圆测述三、解深密经疏十卷玄范述四、解深密经疏三卷元晓述这些唐代注

9、疏,除了圆测的解深密经疏尚在流传之外,其它的注疏,都早经散失不传了。中国民族的多难,往往由于朝代的更替,佛教的法难,就连这些文化遗产的古典注疏,也难逃劫运,思之慨然!圆测的这部解深密经疏,是唐代日本来华求法的留学僧,携归日本保存下来的,如果不是这一因缘,圆测的这部解深密经疏,也许成了佛经目录中的记载名词,杳无其迹可寻。日本保存的这部解深密经圆测疏,由于年代久远,后面也残缺了一部分;清末杨仁山居士,自日本寻回,由金陵刻经处雕版印行,分为四十卷本,即自三十五卷以下部分残缺。日本大正藏未予收入,未知是否因其残缺不全之故?唯日本卍续藏经将其收入,仍然为十卷本,仅缺末后一卷。圆测六一三六九六,名文雅,原

10、为新罗国今韩国王孙。传说三岁出家,唐初来到中国,十五岁从僧辩、法常受学,受戒之后,住长安玄法寺,研究毘昙、俱舍、成实、婆沙等诸论,并及注疏,所学内容很广,早负盛名。唐贞观十九年六四五,玄奘自印度学成回国,他又师事玄奘,从玄奘受学。唐高宗显庆三年六五八,西明寺建成,请玄奘居住,并敕选名僧五十人与玄奘同住,圆测便在其中。在玄奘门下,他与慈恩寺的窥基齐名。玄奘寂后,他在西明寺继续弘传玄奘的唯识教义,解深密经疏,大概就是此时写成的。后世称弘扬玄奘传译的唯识学,有慈恩与西明二个系统,慈恩便是指的窥基,西明乃指圆测。武后证圣元年六九五,他以八十二岁的高龄,应召去东都洛阳协助实叉难陀重译华严经,参与讲译,华

11、严经尚未译完,他便在第二年的万岁天通元年六九六七月廿二日,病逝在洛阳佛授记寺里,那年八十三岁。后来在龙门香山寺北谷荼毘建塔,放置他的骨灰,他的弟子慈善与胜庄等人,分了一部分遗骨,葬于终南山丰德寺的东岭上。宋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同州龙兴寺仁王院的广越,又从丰德寺分去一部分遗骨,葬于兴教寺玄奘塔的左侧,与窥基塔相对,这便是现在所见到的玄奘塔前窥基与圆测的二个小塔。关于圆测的著作,根据法相宗章疏目录记载,约有八九种之多,他有成唯识论疏十卷、因明论疏二卷、二十唯识论疏二卷、观所缘缘论疏二卷、六十二见章一卷、无量义经疏三卷,可是,这些著作,早经散失不见了。现在所能见到的,只有解深密经疏十卷、仁王经疏三

12、卷,以及般若心经疏一卷三种。最可惜的,是他的成唯识论疏和因明论疏的散失,不能见到他与窥基一系的思想见解的不同,我们仅能从窥基门下的惠沼、智周著作中对他的批判而知道一些。如惠沼在其成唯识论了义灯里,主要便是驳斥圆测及其弟子道证的说法;因明入正理论义断,也是针对圆测和道证驳斥的。但是,圆测一系的思想见解,我们没有读到他的著作,不能认定窥基门下对他的批判,就是绝对正确和公平的。断章取义,和带着门户之见,可能总是免不了的。谈到圆测的思想,自然与窥基有所不同。在名义上,圆测与窥基,都是师事玄奘的,同在玄奘门下受业,同一师门,应该没有什么不同的,不过,圆测在没有师事玄奘之前,如前所说,他早已从法常、僧辩受

13、学,法常和僧辩,是出自道岳的门下,道岳的师父是道尼,道尼便是真谛的及门弟子。当真谛的得意弟子智恺去世之后,以道尼为首的十二人,曾在真谛面前立誓弘传摄论与俱舍,所以道尼和道岳,都是有名的摄论师。从圆测早年的学统来看,他是属于真谛系的,也是属于西印度伐腊毘系统的,何况,他在这个学系里曾经浸润过二十年之久。这与窥基一开始就从玄奘出家,又一直受学于玄奘,完全是一典型的玄奘与那烂陀学系的继承者,当然有所不同。就圆测的解深密经疏观之,虽然他引用了玄奘译的瑜伽、唯识、杂集、俱舍、婆沙等论的文字很多,但他引用真谛译的三无性论、决定藏论、摄大乘论释、般若疏、金光明经记、解节经记等的文字,亦复不少。尤其是解节经记

14、的文字,差不多随处可以见到。从文字的数量上看,他引用真谛的解释,远远超过引用玄奘的说法;而他引用玄奘的说法来驳斥真谛的,只是偶一见之而已。在圆测的眼中,他将真谛与玄奘的异说,作平等看待的,不加可否,他有意保存真谛的学说,也是显而易见的。圆测的这部解深密经疏,虽然他是为玄奘译本而作注释的,但是他的思想内容,并不完全属于玄奘的,相反的,有些恰与玄奘背道而驰的。在这部书中,我们不仅见到玄奘的见解,同时,我们也见到真谛的见解。这是非常难得的。至于赞宁的宋高僧传卷四,在窥基与圆测的传记里,记载玄奘为窥基讲成唯识论,圆测以金钱贿赂守门的人,隐形窃听,这是不近情理的,大概是窥基门下为了显示窥基是独得玄奘的唯一真传,故意制造出来的流言。圆测与窥基,真正思想分歧的原因,是圆测不能绝对接受三乘五性之说。因为圆测本来是并重玄奘与真谛之说的,真谛的见解,是接近清辩的,与护法针锋相对,所以,圆测不能绝对采取护法主张五性之说,是很自然的。也即因此,而导致窥基门下的不满,引起许多非议与争论。三圆测的解深密经疏,除了被日本留学僧携归保存至今之外,唐代的法成法师,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