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44905619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19011911),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晚清政府的三次改革,1861-1895年洋务运动 1898年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901-1911年清末“新政”,【引言】,1901年,慈禧太后开始了一场内容与戊戌变法几乎一致的改革,史称清末“新政”。 晚清统治者所主持的“新政”与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是发生于同一历史时空中两个水火不容的重大事件,影响及于后世,非同小可。至于怎样看待二者的价值与作用,后世研究者也是见仁见智,聚讼纷纭。,一、清末“新政”(19011905年),1、为何三年前镇压变法,而如今主动变法?,客观原因:经

2、受义和团的震荡和八国联军的打击, 清政府民心尽失,无法照旧统治。,主观目的:通过改革,抵制革命运动,实现自救。,2、拉开“新政”的序幕: 1901年1月颁布“预约变法”上谕 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具体负责变法。,1901年1月29日“预约变法” 上谕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法治。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晚近之学西学者,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着(内外臣工)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各举所知,各抒所见,通限两个月,详悉条议以闻。 (清)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新政酝

3、酿提出,1901年4月,清政府宣布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推行新政的中枢机构,任命奕劻、李鸿章、荣禄、 王文韶、鹿传霖、昆冈、瞿鸿禨为督办政务大臣,张之洞、刘坤一为参与大臣。 1901年7月,刘坤一、张之洞会衔连上江楚会奏变法三折(育才兴学、整顿中法、吸收西法),系统提出兴学校、练新军、奖励工商实业、减冗员等内容,成为清廷变法的蓝本。,新政酝酿提出,江楚会奏变法三折(1901年7月),张之洞、刘坤一建议: 忠于现有体制,但要改革教育,设立各级现代学校,课程要混合中国经典、西方历史、地理、政治学、科学和技术。改革科举,加入中西两方面学科的问题。停罢武科,奖励游学。 要研究立国之道,研究实现富强的方法

4、。建议崇尚节俭、招募异才,增加养廉银终止政府中的陋规,废止捐纳、裁减绿营,裁减官吏。 采用西法,扩大军事拨款,引进西方军事训练,发展农业,奖励工业与技术,有组织地汇编与采矿、铁路和商业相关的规章。采用银币、实行印花税、改进邮政服务,积极翻译外国书籍。,欲救中国残局,唯有变法一策,1. 官制方面:增设改建新部门,淘汰部分旧衙门及下级吏员。(改造行政机构) 2. 经济方面:颁商律设商会,创办大清银行。(鼓励发展实业) 3. 军事方面:扩编新军,采用新式装备,建立军事学堂。(提高军队素质) 4. 文教方面:废除科举,推行新学制,办新学堂,派留学生。(培养新式人才) 5. 法律方面:废除酷刑,修改大清

5、律例。(加强法制建设) 6. 习俗方面:禁缠足,禁鸦片,允许满汉通婚。(倡新风易旧俗),“新政”举措 (1901-1905),戊戌变法内容: 政治上,广开言路,改革律法,澄清吏治; 经济上,提倡实业,开矿筑路,改革财政; 军事上,编练新军,该习洋操; 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等。,“新政”内容与康、梁“戊戌变法”有何异同?,(一)政治改革,1、废除陈旧的官僚机构 裁汰各官署书吏差役(1901.5) 废止捐纳(1901.8) 詹事府并入翰林院(1901.8) 撤销云南、湖北(1904.12) 、广东的巡抚建制(1905.7) ,以及东河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职位(1902.2) 。,2、创设

6、新官署,督办政务处(1901.4) 外务部取代总理衙门(1901.7) 铁路局和矿务局合并为商部(1903.8) 练兵处(1903.12) 巡警部(1905.10) 学部(1905.12),振兴商务,奖励实业,1902年2月23日,清政府颁布上谕,申明“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自应及时振兴”,1903年9月成立商务部,颁发了一系列奖励事业的章程。 “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 黄逸峰等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二)经济改革,(三)军事改革,废武科(1901.8) 一年内裁减20%-30%的绿营和防勇(1901.

7、8) 创设武备学堂(1901.8) 建立练兵处(1903.12) 训练新军,1901年8月,清政府下令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采用新法训练,使用洋枪洋炮。 袁世凯作为新建陆军督办,一上任就对新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至此中国的兵制在近代化方面揭开了序幕。以新建陆军为班底扩充的北洋六镇,基本上都由袁世凯的心腹大将出任统领。,袁世凯,编练新军,军制改革的意义:,1、一支与旧式军队完全不同的现代化军队开始具备了基础。有知识的军事学堂毕业生和军事留学生排斥与取代了旧式军官而成为军队的骨干,从而奠定了中国近代军官制度的基础。 2、大量军事学堂的建立与军事留学浪潮,为清末的中国造就了一大批掌握了近代军事指挥

8、艺术,具有专门技术的知识型、技术型人才,为军队现代化的前途提供了人才的保证。 3、军事改革,从根本上对中国社会重文轻武的传统观念有所冲击。,(四)教育改革,为翰林学士开设政治经济考试(1901.5) 由使节征召留学生回国供职(1901.6) 1902年开始在各省和大城市考试中以时事策论取代“八股文”。 (1901.8) 命令改省级书院为分科大学堂,府级的为中等学堂,县级的为初等学堂,课程兼括四书五经、中国历史和西方政治研究(1901.9) 选派旗人子弟和一般学生出国留学(1901.9) 废除科举考试(1905.8),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1904),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蒙养院、初

9、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 中学堂 高等学堂、分科大学、通儒院,初级师范学堂 优级师范学堂,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 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 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真题体验】,(2016年全国III卷29题)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称,其根本目的在于 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 反对向西方学习 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五)社会改革,允许满汉通婚(1902.2) 解除妇女缠足(1902.2) 禁止鸦片(1906.9) (六)其他改革 发展铁路建设(1901.6) 命令草拟商法(

10、1901.12) 各省征收烟酒税(1903.12) 减少宫廷费用(1903.12) 设立难民营收留流浪者和失业者(1905.6),“新政”结果,慈禧太后对改革并没有诚意,只是为了挽回义和团事件的面子,她一边公开征求官员的建议,一边私下暗示她对外国事物的厌恶。军机处也因此劝告官员不要轻言采用西法。因此这个改革除了一些表面的东西如废除科举、建立现代学校、派遣留学生外,其余根本就不准备实行。歧视汉人和无能的满族领袖们也对此阳奉阴违,排斥汉人参与,惧怕汉人因此得势。这场改革就流产于无形之中。,二、立宪运动(19051911),(一)立宪运动的背景 1.日俄战争(1904-1905) 日本取得日俄战争的

11、胜利。西方的独裁大国被东方的君主立宪小国打败,黄种民族的日本战胜白种民族的俄国,引起了人们对立宪制度有效性的关注。中国人认为自己找到了一种生存模式。立宪主义思潮突然风行,在士人、社会领袖和开明的官员中迅速传播。,张謇(18531926),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 1904年张謇致袁世凯,2.各方政治势力的推动,权贵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镇国公载泽、肃亲王善耆、历任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的端方、后成为摄政王的载沣等。 官僚派:主要是地方督抚、驻外使节和各级官僚,袁世凯尤其活跃。1905年7月,他与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联衔上奏,请定12年后实行宪政,并派亲贵大臣出洋考察政治,为立宪作准备

12、,被清廷采纳。 立宪派:在野士绅知识分子是清末立宪运动的社会基础。,孙中山领导的激进人士对梁启超发动了抨击。他们认为,中国有必要推翻满清建立共和国,开创新时代。他们创办民报(1905)和梁启超论战。 慈禧对革命的痛恨超过了对立宪主义的厌恶,于是她开始支持立宪运动。同意派满族王公大臣出国考察外国的政治体制,作为引入宪法的前奏。,3.立宪与革命之争,1905年7月,清廷谕派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侍郎绍英分赴东西洋各国考察政治。因革命党人吴樾谋炸,五大臣出访推迟。12月,载泽与山东布政使尚其亨、顺天府丞李盛铎,戴鸿慈与端方分途赴日、英、法、比和美、德、俄、意、

13、奥等国考察政治。,(二)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5年,五大臣分赴东西洋各国考察政治。,派往欧美、日本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及随员,“一曰皇位永固。立宪之国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故于行政不负责任,由大臣代负之,即偶有行政失宜,或议会与之反对,或经议院弹劾,不过政府各大臣辞职,别立一新政府而已。故相位旦夕可迁,君位万世不改,大利一。 一曰外患渐轻。今日外人之侮我,虽由我国势之弱,亦由我政体之殊,故谓为专制,谓为半开化而不以同等之国相待。一旦改行宪政,则鄙我者转而敬我,将变其侵略之政策为和平之邦交,大利二。 一曰内乱可弭。海滨洋界,会党纵横,甚者倡为革命之说,顾其所以煽惑人心者,则曰政体专务压制,官皆

14、民贼,吏尽贪人,民为鱼肉,无以聊生,故从之者众。今改行宪政,则世界所称公平之正理、文明之极轨,彼虽欲造言,而无词可藉,欲倡乱,而人不肯从,无事缉捕搜拿,自然冰消瓦解,大利三。”,1906年夏秋之际,经过近半年的海外考察,两批出洋大臣先后回到中国。他们草拟了一份考察宪政报告,向清朝政府复命,提出实行君主立宪的好处有三:,(三)钦定宪法大纲1906年9月1日,清朝政府终于颁布了仿行立宪的诏令。1908年8月,又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准备立宪。,钦定宪法大纲:以“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为宗旨,不违“中国之礼教”,照“君主立宪政体”的原则来实施的。 共有23条,分正文“君上大权”和附录“臣民权利义

15、务”两部分。 第一部分14条规定了君主在立法、行政、司法、统军等各方面的绝对权力,维护皇帝尊严,保障皇权,限制议会权力等。 第二部分规定了臣民的诸项义务,并加以种种限制。,“君上大权”共有十四条,如: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钦定颁布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令国民重行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之旧议员,即与齐民无异,倘有抗违,量其情节以相当之法律处置。、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所附“臣民权利义务”共九条,

16、主要是:,臣民有合于法律命令之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 在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自由; 非照法律规定,不得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可请法官审判呈诉之案件; 臣民应专受法律所定审判衙门之审判; 财产及住宅无故不加侵扰; 按照法律所定有纳税,当兵义务; 现完之赋税,非经新定法律更改,悉照旧输纳; 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钦定宪法大纲与英国权利法案对君权、议院权利相比有什么差异?,钦定宪法大纲,清末钦定宪法大纲中关于君上大权的14条,规定皇帝有权颁行法律、黜陟百司、设官制禄、宣战议和、解散议院、统帅海陆军、总揽司法权等。 钦定宪法大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皇帝专权,人民无权,以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为根本目的,它一方面激起了人民的激愤,同时也让立宪派大失所望。,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宗室) 协理大臣大学士徐世昌(汉) 大学士那桐(满)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 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宗室) 度支大臣加贝勒衔镇国公载泽(宗室) 学务大臣唐景崇(汉) 陆军大臣荫昌(满) 海军大臣加郡王衔贝勒载洵(宗室) 司法大臣绍昌(宗室) 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