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完整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0)

上传人:金手指1****983 文档编号:144901835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完整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0)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精编(完整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0)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精编(完整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0)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精编(完整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0)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精编(完整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0)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完整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完整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0)(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0) (完整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0) 多项选择题 1关于行政处罚,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目的是制裁违法 B适用对象是相对方 C适用主体是行政主体 D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2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表现在( )。 A前者是双方行为,而后者是单方行为 B前者是单方行为,而后者是双方行为 C前者对于行政相对方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而后者一经成立,就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D前者不产生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后者产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3

2、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行政诉讼必须的条件有( )。 A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B有明确的被告 C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D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4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属于我国行政复议机关的有( )。 A国务院 B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 C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主管部门 D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的本级人民政府 5下列关于行政救济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行政救济以行政相对方的请求为前提 B行政救济以行政争议为基础 C行政救济的最终目的是保护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D行政救济的最终目的是保护行政主体的合法权益

3、6下列权力中属于行政职权的是( )。 A规章制定权 B行政奖励权 C行政强制执行权 D. 行政复议权 7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有( )。 A国防行为 B行政立法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 D具体行政行为 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第三人参加复议,应当符合的条件有( )。 A必须与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B必须是在行政复议的过程中,经复议机关批准参加复议活动 C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申请 D必须在规定的地点提出申请 9.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对哪些行政案件拥有一审管辖权? ( ) A. 确认发明专利权案件 B海关处理的案件 C对国务院各部门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D

4、对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10.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选项属于复议机构的职责的是( )。 A向有关组织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文件和资料 B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拟定行政复议决定 C对行政机关违反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为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提出处理建议 D办理因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应诉事项 11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包括( )。 A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 B了解情况的权利 C申请行政法上救济的权利 D提出申请的权利 12下列属于我国行政法渊源的有( )。 A宪法和法律 B行政法规与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13下列属于行政救济特征的

5、是( )。 A行政救济以行政相对方的请求为前提 B行政救济以行政争议为基础 C行政救济的最终目的是保护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D行政救济的最终目的是保护行政主体的合法权益 14下列权力中属于行政职权的是( )。 A.规章制定权 B行政奖励权 C行政强制执行权 D行政复议权 15下列属于行政诉讼证据的有( )。 A书证、物证 B视听资料 C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D证人证言 16行政行为的内容为( )。 A .赋予权益和剥夺权益 B国家强制力做保障 C科以义务和免除义务 D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 17.能够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 )。 A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C地方人民

6、政府的派出机关 D全国人大常委会 18.下列事项中,属于对财产的强制措旅的是( )。 A. 变价出售 B强制退还 C强行拆除建筑物 D扣押 19. 关于行政诉讼中的回避,正确的表述是( )。 A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B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 C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 D当事人对回避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任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 B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相应变化 C行政职责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所享受的权利 D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21.

7、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 )。 A主体变更 B客体变更 C形式变更 D内容变更 22.行政行为无效的原由有( )。 A有明显的违法情形 B明显超越职权 C不适当 D没有实施的可能 23.下列事项中,属于对财产的强制措施的是( )。 A变价出售 B强制退还 C强行拆除建筑物 D扣押 24.关于行政处罚,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目的是制裁违法 B适用对象是相对方 C适用主体是行政主体 D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25.下列关于行政救济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行政救济以行政相对方的请求为前提 B行政救济以行政争议为基础 C行政救济的最终目的是保护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

8、益 D行政救济的最终目的是保护行政主体的合法权益 26行政行为的内容为( )。 A赋予权益和剥夺权益 B国家强制力做保障 C科以义务和免除义务 D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 27能够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 )。 A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海关 D全国人大常委会 28下列事项中,属于对财产的强制措施的是( )。 A变价出售 B强制退还 C强行拆除建筑物 D扣押 2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 B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相应变化 C行政职责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所享受的权利 D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9、30在我国行政法的渊源有( )。 A. 宪法和法律 B行政法规与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32以下法律规范中,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是( )。 A地方性法规 B行政法规与规章 C宪法和法律 D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33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 )。 A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 B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 C参加听证的义务 D遵循法定程序的义务 34关于行政处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目的是制裁违法 B适用对象是相对方 C适用主体是行政主体 D是具体行政行为 3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 A行政合法 B行政合理 C行政自由 D灵活行政 36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表现在( )。 A

10、前者是双方行为,而后者是单方行为 B前者是单方行为,而后者是双方行为 C前者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而后者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 D前者不产生任何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后者产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37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有( )。 A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 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 C街道办事处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D气象局发布天气预报 38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条件有( )。 A损害必须是违法行为造成的 B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造成的 C损害必须是直接的,现实已经产生的 D赔偿是法律已经规定了的 39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 )。

11、A法律救济 B行政机关救济 C民间救济 D司法机关救济 40行政侵权行为具有以下几个要素( )。 A实施行政侵权行为的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务员或其他被授权或委托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人员 B行政侵权行为必须是执行行政职务的行为 C行政侵权行为必须是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 D行政侵权行为必须是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41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是( )。 A适应需要原则 B精简原则 C高效率原则 D依法设置的原则 4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 A物 B行为 C精神财富 D人身 43下列属于法律事件的是( )。 A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B自然灾害 C物的意外灭失 D意外事故 44行政职权的特征包括( )。 A强制性 B不可处分性 C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 D稳定性 45可以成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包括( )。 A行政执行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国家审计机关 D上级行政机关 46行政合同履行的原则包括( )。 A实际履行原则 B诚信履行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