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的专题五首古诗试题及答案--LCY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4488105 上传时间:2017-10-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的专题五首古诗试题及答案--LCY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荷的专题五首古诗试题及答案--LCY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荷的专题五首古诗试题及答案--LCY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荷的专题五首古诗试题及答案--LCY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荷的专题五首古诗试题及答案--LCY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荷的专题五首古诗试题及答案--LCY》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的专题五首古诗试题及答案--LCY(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荷的专题五首古诗试题及答案李春友一采莲曲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概括蔡连女的形, 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结合诗的内容说出本诗的写作特点4,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从采莲 看出勤劳,从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2.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结合诗的内容说出本诗的写作特点:映衬的手法“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在这两句诗中,采取了映衬的手法描写采莲姑娘们的秀美。姑娘们的穿着, “罗裙” ,绿的

2、,就像是和那些田田的碧绿的荷叶用一样颜色的丝绸裁出来的,鲜活,灵动,明亮,诱人。姑娘们容颜, “芙蓉向脸” ,掩映在摇曳多姿、鲜艳欲滴的荷花中,与花儿交相辉映,竞相比美,娇艳,靓丽,活泼,可爱写出美丽。这如此美丽的“罗裙” ,娇艳的容颜,为隐行荷塘轻易被人发现提供了绝好的隐身迷彩。为下文设置了个合情合理的原因和条件,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二赠荷花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1.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描绘怎样景色2.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表达作者的感情(主题)3.结合诗的描绘,概括荷花的特点答1.

3、碧绿的荷叶,由刚刚露出尖尖角,慢慢地卷舒伸展;而粉红的荷花,则由似箭的花苞渐渐地绽开、怒放,它们开合伸卷,出于自然,摇曳多姿,尽态极妍,叶映花红,花衬叶绿,其景其境,美不胜收。2.即表达诗人对红绿相映地赞叹,也表达他多么希望,花红叶翠,久盛不衰,直到翠减红退,依然光彩照人。3.结合诗的描绘,概括和化的特点纯真自然,互为佐佑、互相辉映, (红绿相映)荷专题、一 陆龟蒙白莲 阅读练习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1 一、二两句诗写出了莲花的什么特点。 (2 分)2“托物言志”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3 分)答案:1.素雅、冰清玉洁。2 这首诗通过描写白

4、莲花的冰清玉洁及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社会里总是受到冷落、被埋没。表现了诗人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心理。3.赏析:“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提示:诗人借吟咏白莲,咏赞白莲的淡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抒写白莲内心的幽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中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 )4.是一首咏白莲的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提示:它描写白莲花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总是受到冷落和排挤,只能默默无闻地被埋没掉。这也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心理。 )二、 采莲曲【王昌龄】阅读练习: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

5、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闻歌“看出活泼。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答1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活泼”2.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三莲叶 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溪人不折,雨中留得盖鸳鸯。1、这首诗意境优美,句句如画,全诗可以分为几幅图画,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2、这首诗从那几个方面来写莲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赏析“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4、赏析“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

6、风摇柄柄香”答案:1.郑谷的莲叶 ,意境优美,句句如画,全诗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2.色彩、香味、形象,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荷叶的赞美。3.运用了运用拟人手法,写鸳鸯戏水,荷叶遮雨,婉转地表达出“浣纱人”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赋予物以人的情感,将文章写的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荷叶的赞美4.描写了莲叶的色彩、香味、形象,还特别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还进一步写了莲叶的高尚品质,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四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

7、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1)这首诗前四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4 分)(2)古人常以荷花喻君子美德,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赞美其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品格,本诗描写了荷叶荷花哪些独特品质?请简要分析。 (4 分)答(1)对比,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的命运,花移栽金盆,备受殷勤,叶受到遗弃,化作泥土。拿荷花和其他的花对比。 (2 分)拟人,三四两句写荷叶伸张卷曲,荷花开合闭放,率性而为。 (2 分) (答“象征” , “以花喻人” ,“托物言志” ,言之成理,可给 1 分)(2)概括描写荷叶荷花的品质“任天真” ,借以歌颂真诚而不矫揉造作的美德。红花

8、绿叶互衬互映,红衰翠减不离不弃,赞美了荣辱与共、坚贞不渝的品质。 (每点 2 分,意思接近即可)5.莲 (宋)苏轼(通感的修辞)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专家翻译】“抵:至,到;野:这里指郊外。 ”城中有人挑着担子在卖莲房,于是我们未去西湖泛舟郊游玩赏。莲农随即攀折担中的荷花,剥出蓬内莲子,那莲子有着露水的风味,月色的清香。 赏析1.“旋折荷花剥莲子”2. 露为风味月为香3.表达作者样的思想感情答1“旋折荷花剥莲子”既写出了卖莲子者动作的迅速敏捷,也写出了诗人求购莲子的心情急切。2. “露为风味月为香” , “露”是什么“风味”?“月”是什么 “香”?谁知

9、道。但“露”在视觉上是晶莹湿润的,给人的感觉是清凉的; 而“月”在视觉上是皎洁的,或者是淡雅朦胧的。用视觉形象来形容味 觉和嗅觉形象,这在修辞上叫“通感” 。用“露”和“月”来形容莲子的风味和香气,似乎不合情理,但这种形容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回味。3, 莲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反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淡闲适的心情。语言质朴自然,比喻新颖 生动。鸟专题古诗试题及答案李春友一、 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读虞世南的蝉回答问题。(1) “居高”在诗中有哪些含义?(2)三、四两句诗实际在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答:一是指蝉所

10、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答: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二 杜甫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读杜甫的孤雁回答问题(1)分别概括诗中孤雁和野鸦的形象特点。(2)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实际上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3)分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 (2 分)(4)表达思想感情答:1.孤雁思念同伴,非常执着。野鸦则是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的象征。2.对亲朋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3.反衬: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4.表达

11、思想感情、抒发了游子的乡愁旅三读郑谷的鹧鸪回答问题。郑谷鹧鸪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1.凄迷的意境,伤感的氛围。屈原/娥皇、女英溺于湘江2.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3.借鹧鸪啼声之悲切抒写了游子的乡愁旅思。四、 池鹤 【唐】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

12、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1.白居易分别从()()()()四个方面来写仙鹤之美3.揣摩一下诗中的”丹砂“和白雪”分别指代什么?4、白居易的池鹤一诗中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渴望回归自然的句子是: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5、诗中:“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采用 法写 。 6.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回答如下:1 形态、羽毛、叫声、特立不群2 羽毛像雪一样白,丹砂指的是冠如丹砂一样红,5.采用反衬手法。写池鹤风姿超凡,不讨好别人。【注】此诗原题思归 ,为作者漫游蜀中时作。【鉴赏关键点】方法托物言志,语言特点:语言平易浅近;6.主题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对现实社

13、会的不满一闻雁 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 “高斋闻雁来”在诗中有何作用?(3 分) 2尝试品析“归思方悠哉”中“方”字妙处。(3 分)答案:1,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秋雨绵绵、雁叫声声的萧瑟凄清的画面,借助雁抒情,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也寓含着作者的淡淡的悲哀。 2体现作者归思正浓,为下文高斋闻雁蓄势。7、读白居易的观刈麦回答问题。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14、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如何理解诗中“力尽不知热”一句的内涵?答:“力尽不知热”反映了刈麦者的矛盾心理,并非是他们不知热,而是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得忍着、挺着。(2)诗中那位贫妇人的言行反映了当时一个怎样的残酷现实?答:繁重的赋税逼得一些农民失去田地,即使是有田的农民将来也有可能失去自己的田地。(3)诗的末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3 迎燕葛天民,字无怀,号补翁,南宋人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1.“咫尺春三月”,作用?2 寻常百姓家一句出自 ,作用?3 概括燕的形象表达诗人怎样思想感情答1 点明时令。用咫尺状春三月,见季节短暂,稍纵即逝,珍惜之情自不待言。2.刘禹锡乌衣巷“飞入寻常百姓家”表明主人身份:非富贵人家,燕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3迎燕写了人与燕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燕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4.迎燕中的燕勤劳、自由,追求幸福生活,正是人性美的体现全诗写人与燕的关系。燕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之乐,足见诗人之乐。这首诗不仅生动描绘燕子的生活习性,而且表达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