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本讲座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4875270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X 页数:56 大小:41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成本讲座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教育成本讲座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教育成本讲座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教育成本讲座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教育成本讲座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成本讲座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成本讲座精编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成本讲座,2005.8.,学习内容,教育成本概念 教育成本的内涵与外延 教育成本分类 教育经济效率与效益 热点问题,教育成本,一、教育成本概念 教育成本的经济学基础 把成本引入教育领域,形成教育成本,其基本假设就是教育过程是一种培养人的特殊“生产过程”。从事这种特殊生产过程与从事其他生产过程一样,都要消耗稀缺的经济资源,或者说需要消耗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这就要求尽量节约教育资源,而教育资源的节约途径只能是:以尽可能小的消耗获取最大可能的效用。在这一基本假设下,就可以把经济学中的成本分析方法借鉴到教育领域中,形成教育成本的经济学基础。当然,这种借鉴必须根据教育自身的特征加以改造,使之符合教育的

2、运行规律。,教育成本概念的由来 英国教育经济学家希恩。“教育部门,同其它经济部门一样,要使用一部分宝贵资源,这些资源,如不用于教育部门,就可以用于别的部门。” 1958年,最早研究教育经济学的学者之一约翰维泽出版的名为教育成本的专著计量分析了20世纪初到50年代英国教育经费的变化情况。1962年,他在其教育经济学一书中,提出不仅要计量教育的直接成本,还应计量教育的间接成本。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学校可以视为专门生产学历的厂家,教育机构(包括各种学校在内)可以视为一种工业部门”,“把学校教育视为一种投资进行研究,这便为经济学提供了新知识的重要来源”。舒尔茨还在1963年出版的教育的经济

3、价值一书中专辟一章论述教育成本,他提出了“教育全部要素成本”的概念,认为教育的全部要素成本可分为提供教育服务的成本和学生上学时间的机会成本。服务成本指学校实际耗费的资源,包括教师、教学辅助人员、行政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校舍、设备以及其他设施维护修理费用,以及建设用款及利息、物价上涨率、折旧等变动因素成本。机会成本主要是学生因上学而放弃的收入。这些经典论述无异是经济生产中的成本理念运用于教育领域的坚实理论基石。,教育成本的内涵与外延 1、内涵:教育活动是一种消耗资源的教育服务,承认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这种生产消费过程也是特殊的资源耗费活动,教育成本是投入教育的资源,而资源是稀

4、缺的,它的耗费是人力、物力耗费的价值表现形式,如何把经济领域中的成本理念应用到教育领域,为教育系统成本效用最大化的理想服务是教育成本存在的真实意义和重要目标。因此,教育成本就是教育资源耗费的价值表现形式,或者说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和。教育总成本的概念是个人、学校、国家和社会在接受或提供教育服务时所耗费的资源的价值量(不计重复) 2、外延: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二、教育成本分类 1、按成本分担主体社会成本与个人成本(也称公共成本与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 个人成本:必须的家庭教育成本和自愿的家 庭教育成本(择校费、人口流动费、重读费、聘请家教的费用、参加各种开发智力的培训辅导

5、班的费用、购置课外书籍的费用等),2、按成本发生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 间接成本:在教育过程外发生的,因进行教育而放弃的一种收入,即机会成本。包括风险成本、心理成本等。 机会成本:把一定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产量的价值,或者说,机会成本是指利用一定的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如果一定资源可用于多个项目,则当它用于某个项目时,以其他项目中收益的最大者作为它的机会成本。,3、按成本内容单项成本与综合成本 4、按成本管理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1)固定成本: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学生数量范围内,成本发生总额不受学生数量增减影响而相对固定。增加学生数量可以降低生均固定成

6、本。 教育占用固定资产及其折旧费和修理费 维修和管理人员的工资 编制内教师的基本工资 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 (2)变动成本:降低消耗定额可以降低生均变动成本。 教职工超课时报酬、奖金,临时聘用教职工工资 教材、文具及其他学习材料 实验的耗费品,5、社会平均成本与个别成本 6、教育单位成本 l在校生生均成本 l毕业生生均成本 l班均成本、校均成本 l每学时成本 l教育培养周期的教师成本 7、学年成本与学制期成本 8、服务成本(扣除学生食宿费用和奖、助学金)与机会成本(舒尔茨) 9、机构成本与家庭成本 10、教育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追加一个单位的产出所带来的额外支出) 规模经济时会涉及到平均成本

7、与边际成本的关系,教育成本的核算,一、教育成本核算的程序 (一)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 学校除培养学生外,还从事其他活动,如校办产业,提供产品或劳务。 (二)确定成本核算期 取决于各级教育的学制期。分学年和学期。 (三)确定成本项目 这是在成本核算对象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具体。 (四)正确归集和分配各项费用,二、教育成本项目 (一)人员成本:学校教职工工资及福利性支出费用,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支出费用。 (二)公用成本: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5万元以下)、修缮费。 (三)固定资产成本:建筑、房屋、仪器、设备的折旧费。 高等学校的费用: 教学费用(教员工资、教学业务费) 公共辅助教学费

8、用(人员工资、教学业务费) 行政费用(人员工资、公务费) 学生服务 建筑维修费 后勤服务费用 离退休人员费用 其他,(四)非教育成本 社会服务成本 (商店、邮局所占用的学校的建筑及由学校支付的费用) (幼儿园、小学占用的学校的建筑及由学校支付的费用) 校办产业成本 离退休职工的各种费用 科研费用及人员工资(当与教学费用共用时,按一定比例扣除教学) 教职工住宅(在商品化前提下),三、教育成本计算方法 权责发生制指会计收入和费用成本的确认,均以权力已经形成和责任已经发生为标准。按这一标准,对于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以权力形成确定其归属期;对于费用成本,不论款项是否付出,以支付责任的发生确定其归属

9、期 配比原则是要求成本费用与其相关的收益相配合。如购买下半年教学用品的支出不能计入本学年教育成本中。 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在于确定那些支出应计入当期成本,那些支出不能计入当期成本。通常情况下,资本性支出应在产生效益的若干个会计年度内均衡的摊销。,(一)社会直接成本的计算 1、每名在校生的社会直接成本 2、每名毕业生的社会直接成本 分子:各项费用支出总和无关费用 分母:在校生数=(年初在校生数*8+年末在校生数*4)/12 (二)社会间接成本的计算 1、用于教育的土地和固定资产可能放弃的租金、税收和收入,可参照市场利率、租金和税金; 2、因上学而放弃的就业收入,参照同龄就业者创造的平

10、均净产值计算。,(三)个人直接成本的计算 个人直接成本=学杂费+书籍文具费+文体费+生活差距费助学金(奖学金) (四)个人间接成本的计算 新就业的高中毕业生年平均工资作为因上大学而放弃的收入。 1、韩宗礼 2、舒尔茨 3、费希洛,计算教育成本应当注意的问题,扣除无关费用。奖学金、助学金、贷款的贴息属于转移支付,严格讲不应当列入成本范围。OECD1995年以后把学生直接资助支出与学校支出区分开来。 学校会计制度按收付实现制,要进行严格的会计核算制度,曾经进行过两种尝试,一是根据支出原始凭证;二是根据会计科目细目。非盈利组织(包括教育系统)的会计准则 离退休教师工资应该属于以前教育成本的积淀。 中

11、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年度报告的数据。从成本分担与补偿的角度来考察教育成本,成本范围应当比从教育经济学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成本窄得多。在成本分担补偿理论中教育成本的涵义应是:围绕教学服务的、以培养学生为目的的教育经常费用、基建贷款、折旧、贬值等费用。与培养学生没有直接关联的教育投入不应计入成本分担补偿下的教育成本。如由于管理、决策失误等原因而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的费用(严重的规模不经济、决策失误导致的固定资产、基本建设闲置)等等。这些费用仅仅在计算学校总投入、总成本和投资的内部效率时有意义,但不应该归属教育成本分担补偿之列。,各级教育成本分析,一、小学生教育成本分析 社会直接成本:教育事业

12、费、教育基建投资 其中人员经费是主要部分,而影响人员经费的因素主要是工资和生师比。 社会间接成本 个人直接成本 单位成本:在校生规模19521997年增长率为2.3%;1991-1997增长率为1.93%,各级教育生师比,二、中学生教育成本分析 社会直接成本 社会间接成本 个人直接成本 个人间接成本:高中阶段开始计算(区分不同类型学校),三、大学生教育成本分析 社会直接成本:生均事业费成本受隶属关系和学校类别的影响 社会间接成本 个人直接成本:学费支出增加 个人间接成本: 生均成本:规模经济,其他教育成本,教育管理成本 教育制度转折成本 教育规模成本(在学校合并的过程中必然带来“补偿性成本”)

13、 教育组织成本 教育交易成本,教育浪费,不能实现资源共享,低水平重复设置 人事结构比例失调,经费支出高 大部分学校在“办社会”,学校不得不建立一支这样的队伍,泥工、木工、水工、电工、管道工、司机、采购员、保管员、出纳员等等,致使这支队伍人数大大超过了专任教师数,离退休人员费用增大、公费医疗费用严重超支,师生的衣食住行,教职工的生老病死,教工孩子的入托、入学等,耗费了大量的教育投资 无形费用主要是指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由于群体或个人的心理情绪、意识态度等主观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和资金物资的无形损耗。也称X-低效率,我国教育投资效率的分析,一、学校规模效率 (一)高等学校的规模效率 高校规模是影响生均

14、成本和资源利用率的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随学校规模扩大,生均成本降低,资源利用率提高,但降低和提高的速度递减。 学校规模效率在系和专业规模中同样存在。 适度规模因学校类别不同而不同。 我国高校适度规模为4000人左右。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规模效率 (三)普通中小学的规模效率,二、教育投入要素效率 (一)人力资源利用率较低 从三级教育生师比来看,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均高于发达国家,低于发展中国家 从三级教育生师比来看,高等教育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从三级教育生师比来看,高等教育中学生教职工比又远远低于学生教师比 从三级教育生师比来看,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学生教职工比稍微低于学生教师

15、比,1992年世界三级教育生师比,1994年中国普通三级教育生师比,(二)物力资源利用率 教室实际利用率只有60%左右 实验室利用率偏低 设备闲置 (三)财力资源利用率 生均成本偏高 人员支出比重高 教学支出比重低,三、教育质量效率 留级 辍学 重读,四、学校教育效率机制 使学校成为具有一定决策权利和独立利益的办学法人实体,形成学校追求效率的内部动力 政府和社会建立从外部刺激学校注重资源利用率的制度和机制。 预算:预算包干、节余留用、超支不补 拨款:加进质量、资源利用率的因子,教育规模经济,一、物质性生产行业中关于规模经济的研究 新古典主义规模经济原理:在技术条件不变并生产同类物品的条件下,生

16、产规模增大,组织的生产效率随之增大,但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组织的生产效率下降。对单个厂商而言,存在着适度规模,当实际生产规模小于适度规模时,产出的增长率小于投入的增长率,此时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但当超过适度规模时,平均成本则不断上升。该原理是企业制定长期生产战略不可忽视的因素。 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规模报酬研究的是当所有投入同比例变化(即技术系数不变)时,产生的产出变化(书上的产出增长率与投入增长率的比较属于规模报酬的研究领域)。规模经济的概念远比规模报酬大,它反映的是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特征,是建立在对生产长期分析的基础上的,考察的是从长期的角度,规模报酬增减的情况。,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分析 (1)生产性经济:劳动性经济和技术性经济。 劳动性经济:通过规模增加而导致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分工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