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第一讲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件 必修3(广东专用)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863364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新坐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第一讲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件 必修3(广东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课堂新坐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第一讲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件 必修3(广东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课堂新坐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第一讲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件 必修3(广东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课堂新坐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第一讲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件 必修3(广东专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课堂新坐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第一讲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件 必修3(广东专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新坐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第一讲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件 必修3(广东专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新坐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第一讲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件 必修3(广东专用)(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资源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_好。 2_广阔。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第一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开采条件,市场,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如图中的_、_、_、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二、能源基地建设,大同,平朔,西山,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_运输为主、_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1)建设_: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2)发展_: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_。,铁路,公路,坑口电站,炼焦业,焦炭,山西省虽紧临黄河但其水文特征不利于发展内河航运。其主要原因是:(1)黄河作为晋、陕两省的界河,奔流在黄土高原上,多峡谷瀑

2、布,水流湍急,极不利于航运;(2)黄河的水量不大,且季节变化大,发展内河航运比较困难。,三、能源的综合利用,产业链,多元,产业结构,四、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_为先导,大力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 (1)对原有的_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_、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_、轻纺工业、_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3治理“三废”,建设生态环境。,技术创新,重化,深加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一、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及能源的综合利用 1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具体如下所示:,如山西煤

3、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可图示如下:,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明显,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因山西煤炭外运量大,受比较封闭的地理位置的影响,煤炭外运能力不足;二是水资源短缺制约了能源基地的建设。,2能源的综合利用 能源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调整相关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结构的升级。如山西煤炭的综合利用:,1据报道,截至2011年5月25日,山西省不达标矿井全部关闭;30万吨/年以下小煤矿全部被淘汰,这标志着山西告别“小煤窑”挺进“大矿时代”。据此完成(1)(2)题。 (1)在能源基地建设方面,晋中和晋北地区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4、A对外通道比较狭窄B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C水源紧张 D人地关系紧张,(2)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的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山西铝土矿储量丰富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山西炼铝工业社会协作条件好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ABCD 【解析】在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建设中,其北部因降水较少,水源紧张是主要的限制性因素;炼铝厂属于动力导向型企业,山西省有丰富的铝土资源和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炼铝的条件得天独厚。 【答案】(1)C(2)C,二、我国的能源问题及解决措施 1能源问题表现及原因,2解决措施 (1)采取多元化进口石油战略; (2)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3)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特别是西北、沿海等重点地

5、区的勘探力度,提高能源产量; (4)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工程建设; (5)稳妥发展核电(我国已在常规能源资源少、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且能源需求量大的东南沿海地区,建设了大亚湾、岭澳、秦山、田湾和阳江、台山等核电站);,(6)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 (7)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8)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 (9)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2读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完成(1)(2)题。,(1)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 节约能源、提

6、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发新能源 A B C D (2)2000年以后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煤炭出口量增加 B原煤价格高导致消费量减少 C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D煤炭利用率提高,【解析】第(1)题,读图,联系实际,可知,针对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应该增加石油战略储备,稳定国内市场,只有是不正确的。故D项正确。第(2)题,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表示2000年以后原煤生产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上升快,而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上升慢,因此最不可能的原因是原煤价格高导致消费量减少,因为原煤价格高不一定导致消费量减少。

7、故B项正确。 【答案】(1)D(2)B,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方法 1一般的分析思路 2具体的分析内容 (1)分析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类型、分布状况:主要是分析区域的背景条件,包括区位条件、能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等。,(2)评价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能源或矿产资源特点、交通、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分析其区域开发的条件,注意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 (3)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在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如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多有过衰落经历,原因大体相同,即产业结构单一、

8、传统产品成本上升或市场需求量下降,或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环境污染严重加上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原因。 (4)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主要有两大途径:调整产业结构,对能源、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3山西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而德国鲁尔区则以能源优势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山西省和治理前的鲁尔区在能源开采或利用方面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酸雨蔓延 B市场收缩 C资源枯竭 D运输量大 (2)为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两地共同采取的改造措施是() A调整工业结构 B调整工业布局 C发展有色

9、冶金 D实行产业转移,【解析】第(1)题,山西省是重要的能源基地,其煤炭销往全国,而鲁尔区是世界主要工业区,产品行销世界,目前其所需能源主要从区外运入,两者都面临着运输量大的问题。第(2)题,两地都属于传统工业区,产业结构单一是共同的问题,因此共同的改造措施是调整产业结构。 【答案】(1)D(2)A,(2010四川高考)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及特点,(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2)制约省进一步开发水能

10、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信息提取】通过图文材料可得出以下有效信息: 1四省的能源资源分布及生产结构状况。 2四省的能源结构。,【精讲精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各省区的能源资源分布状况,确定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省区。可按以下思维流程:,【参考答案】(1)C(2)D,(2012烟台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部分资源型城市三种产业GDP构成比较表(2006年),区域的资源开发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材料二山西省是我国煤炭储量最丰富的省,其煤炭产量从1949年的267万吨,到2008年的6.56亿吨。59年

11、间,山西共生产煤炭105.24亿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4以上;外调量约为72.5亿吨,占全国省际煤炭净外调量的70%以上,山西煤炭还销往亚、欧、拉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煤炭出口占全国煤炭出口量的50%以上。山西煤炭工业无论是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还是在兴晋富民、支撑山西经济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1)分析材料中城市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并阐述原因。 (2)简述山西省煤炭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信息提取】从图文材料中可以获取以下有效信息: 1材料一中部分资源型城市的三大产业结构特点。 2山西省的煤炭资源的开发状况及影响。 【精讲精析】第(1)题,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资

12、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不均衡,从表中的数据信息中,将其特点描述出来即可。第(2)题,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位于黄土高原上,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必然带来许多的环境问题,抓住煤炭生产的特点进行环境问题分析即可,但要注意解决措施的分析应依据前面答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参考答案】(1)不合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三大产业结构比例失调,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过小。(回答出三大产业的特点即可) (2)问题:地面塌陷;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污染大气、污染水源等。(任答四点即可) 措施:利用矿渣或表土回填采空区;植树造林,做好复垦工作;加强煤炭的储存、运输

13、和使用的管理,防治对环境的污染。(回答合理即可),晋陕蒙接壤地区分布着我国和世界上罕见的特大煤田,被称为“黑三角”或“乌金三角”,包括内蒙古的准格尔、鄂尔多斯、陕西的神木、府谷、山西的朔州等地。目前已成为我国优质动力煤生产和出口基地。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乌金三角”能源基地建设的优势条件的是() 煤炭储量丰富 煤炭质量高,开采条件好 水资源充足,邻近广阔的能源消费市场 水陆交通便利 AB C D 2下列做法与“乌金三角”地区能源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是() A努力扩大煤炭的开采量和外运量,提高经济效益 B调整产业结构,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C发展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浪

14、费 D积极进行生态环境整治,控制三废污染,【解析】“乌金三角”地区的优势资源是丰富的煤炭,开采条件好,且又靠近我国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但由于地处我国的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水资源短缺,水运条件较差,制约了该基地的建设。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参照我国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建设的思路去发展。 【答案】1.A2.A,(2012洛阳调研)读山西省某三年的产业结构图,回答34题。,3该省产业结构变化情况是() A第一产业的比重略有回升 B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 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 D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幅度最大 4该省工业的主导产业是() A机械制造 B有色冶金 C能源工业 D轻纺工

15、业,【解析】第3题,比较三年的数据可知,该省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并一直占主导地位;第一、三产业的比重都有下降,但从幅度上看,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幅度最大。第4题,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该省的主导产业应以能源工业为主。 【答案】3.C4.C,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提高煤炭的产量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 B C D 6该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16、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 B C D,【解析】第5题,煤炭的深加工,增加了附加值;煤炭的气化,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二氧化硫等部分气体的回收,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该生产结构体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第6题,由于减少了煤炭的外运量,排放的二氧化硫气体将增多,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同时工业用水增加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答案】5.C6.C,7. (2010山东高考)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下图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