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化学考前纠错必备-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4847118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WPS 页数:25 大小:6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中考化学考前纠错必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1年中考化学考前纠错必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1年中考化学考前纠错必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1年中考化学考前纠错必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1年中考化学考前纠错必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中考化学考前纠错必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中考化学考前纠错必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年中考化学考前纠错必备年中考化学考前纠错必备 易错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易错分析】 在考试中学生因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而造成的失分现象非常普遍。 比如关于化学用 语的题目,理论上说是送分题,但在中考中错误率却很高,如:元素符号的书写大小写字 母问题,错字、 别字,物质化学式书写张冠李戴,常见化学式书写错误,缺少条件,未写气 体符号和沉淀符号等的情况相当普遍。 像这些试题失分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题目本身难度大,而是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不高以至 对这些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的。 【好题闯关】 1. 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2Cu 中 的“2”表示 2个铜元素

2、 B、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 个单位的正电荷 C、H2S中的“2”表示1 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 2个硫原子 D、 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记清这些数字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认 真仔细读懂每一个选项、弄清各个数字的含义才能正确解题。 答案:B。 易错点睛:审题不仔细易误选C;只注意化合价的位置而忽略了化合价的数值误选D。 2. 生石灰是白色的块状物,应用非常广泛。 (1)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在食品包装中,常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其干燥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使用时,是用纸袋装着生石灰放入食 品包装盒中,如

3、果用塑料袋装生石灰就起不到干燥的作用,原因是 。 (2)在农村,生石灰也常用于畜禽栏舍的消毒。畜禽出栏后,将生石灰用水 20%的石 灰乳,涂刷墙面和地面。 某农户误将生石灰直接撒到猪圈中消毒,一段时间后发现猪的蹄部 干燥开裂,有的甚至出现灼烧、溃疡,原因是 。 (3)上述用于消毒的浆状物要现配现用,放置过久,就没有消毒效果了,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联系生活实际问题,以信息给予题出现,有效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 以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方式提供已知条件,考查处理信息的应用能力,注重从生活中发现学 习化学的教育素材。 答案: CaO CaO+H2O=Ca(OH)2,因为塑料袋不透

4、水,阻隔了水与生石灰的接触, 所以生石灰起不到吸水作用。 生石灰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腐蚀了猪蹄。 Ca(OH)2+CO2=CaCO3+H2O。 易错点睛:要注重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 3. 铁、 盐酸、 石灰水、 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 B、 C、 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有气泡产生 B、无明显现象 C、有红色固体析出 D、有蓝色沉淀生成 解析:本题以维恩图的形式,选取单质、 酸、 碱、 盐 4类物质中的典型物质进行相互反应, 利用两圆的公共部分表示发生

5、反应的实验现象,以新的图示方式考查了化学的主干知识, 突出化学的特点。 四个选项中涉及的实验现象均是 4种物质发生反应的正确实验现象,只是 位置放置错误,实验现象大多为特征反应,是考生比较熟悉的,由于受考生对酸碱盐知识 的熟悉程度和读图能力的影响,本题有一定难度。 答案:C。 易错点睛:熟悉酸碱盐知识,正确把握实验现象。 易错2:概念模糊 【易错分析】 很多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一味地强调做题,却忽视了根源问题,那就是对课本 不熟悉,对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固,从而丢失了很多本不该丢失的分数。 因此,在最后的复习 中,同学们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本,牢记掌握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

6、程中可以协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对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理解和记忆。 【好题闯关】 1. 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 同种元素构成的粒子,其质子数一定相等 D. 电离生成 H+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单质、 置换反应、 元素、 酸四个概念的判断。 A 中将单质定义中的纯 净物换成了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B 中没有指明反应物也应 是单质和化合物,所以不一定是置换反应;D 中没有强调阳离子全部是 H+,

7、所以也可能是 盐类(如NaHSO4)。应选 C。 易错点睛:平时注重对概念中关键词含义的理解,结合具体实例,明确概念的范围, 加强对概念的辨别能力。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纯净物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B.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C.一种单质只能由一种元素组成 D.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 解析:此题最易乱选,因为没有弄清物质分类的脉络,不知道纯净物、 混合物是按照物 质的种类来分的,而不是按元素的种类来分。 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 答案:C 易错点睛: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定期有针对性的练习加以强化。对于一些概 念性的东西在新课时就尽量让学生自已去分析。

8、 然后加以整理,增强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就能加深印象,从而减少一些因审题不清带来的错误。 3. 已知 和 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1)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2)下列表示的气 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解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图中 C、 D 表示的物质由不同 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其中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 物,如选项B;选项 A 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答案:(1)B (2)C、D。 易错点睛:弄不清物质的分子构成,误认为选项 D 属于纯净物。图示法判断物质的分 类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并不少

9、见,解题的关键是弄清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 成。即给 出的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该物质是否由同种分子(原子)构成。 易错3:审题不清 【易错分析】 学生在完成习题过程时,不少人做题比较浮躁,不能心平气和地读题,加上基础知识 较薄弱,因此,题目的意思还没有理解清楚,就已经开始下笔答题了。 【好题闯关】 1. 用右图所示装置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对有关现象和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支持燃烧 B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 21 C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 21 D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解析:此题学生解答时往往容易错选 B,因为没有注意质量和体积的问题。

10、 答案:C 2.下列对一些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都生成了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解析:此题学生解答时往往选择 C,对于实验现象概念不清,与实验的结果经常混淆。 答案:D 易错点睛:俗话说“读题百遍,其意自现”,在考场上虽然没有这么多时间读题,但 是把题目的每个字都看清楚再动笔也不迟,所以弄清题目问的是什么问题,再去解题才能 保证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易错4:误入圈套 【易错分析】 试题中往往给出一些不必要的数据,以干扰考生答题,在选择题中较为常见。 【好题

11、闯关】 1. 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8,其质子数是 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为( ) A. 38 B. 50 C. 88 D. 126 解析:本题虽然给出了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实际上在解题中是不需要的。 如果一些 同学不认真思考,用88减去38得到 50,就中了命题者的圈套。 答案:A。 易错点睛:仔细分析题中的信息,判断是否都是有用信息只有排除干扰信息,识破命 题陷阱,答案就显而易见。 易错5:思维片面 【好题闯关】 1. 有100g 5%的氯化钠溶液,若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 加入 5g 氯化钠 C. 把溶剂蒸发掉

12、 50g D.加入 100g5%的氯化钠溶液 解析:有些同学将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片面理解成使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或使溶剂 的质量减少一半,而错选A、B。 答案:C。 易错点睛:要树立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溶质、 溶剂的质量都会影响溶液的质量,从 整体上理解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因素。 易错6:以偏概全 【好题闯关】 1. 把 ag 某物质加入到水中,完全溶解后得到 100g 溶液,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 A. =a% B. a%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解析:有些同学将本题简单化,认为所得溶液就是该物质的溶液,而错选了 A。 此题需 要分析该物质的多种可能性。当该物质是氯化钠等

13、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当 该物质是氧化钠等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a%;当该物质是结晶水合物时,所得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a%。 答案:D。 易错点睛:注意训练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易错7:顾名思“义” 【好题闯关】 1. 欧盟国家已禁用水银温度计,因为它在使用时易破碎而泄漏水银危害人体健康。 水银 属于( ) A. 化合物 B. 混合物 C. 单质 D. 氧化物 解析:有些同学将水银拆开来理解为水和银的混合物,易错选 B。 答案:C。 易错点睛:平时积累一些化学物质名称的字面意思和实质含义不一致的例子,切记不 能完全根据物质名称的字面义来推测其含义。 易错8:脱

14、离实际 【好题闯关】 1. 已知t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40g。 在该温度下,将25g 氯化钾固体加入到 50g水中, 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25% B. 28.6% C. 33.3% D. 50% 解析:有同学不考虑溶解度概念的限制,直接将 25g 氯化钾当作溶质的质量代入计算, 错选C。 答案:B。 易错点睛:要多考虑问题的结果是否是合理的,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易错9:读题不仔细 分析能力不够 【易错分析】 学生在遇到新题或者有数据分析的题目时,不会去分析,不知道如何思考。 尤其是分析 说明题和实验探究题。 【好题闯关】 1.毕业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

15、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 右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再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 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 解析:此题看上去很新颖,大部分学生不知如何下手去解答,实际上只是换个方式考 查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所以只要从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一一去分析,则很 容易得到:只可能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然后再深入思考为什么温度会降低,即可正 确解答该题。 答案:加热前蜡烛火焰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加热后蜡烛火焰温度达到了着火点 2. 小明对妈妈破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鱼鳔产生了兴趣,他以“探究鱼鳔内气体体积和 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小

16、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 1/4,其 余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氮气。探究分两步进行: (1)测量鱼鳔内气体体积。 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法:A、 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鱼鳔内气体, 测量其体积;B、在水下刺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鱼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你认为测量 结果不准确的一种方法是_,理由是_;与理由有关的化学 方程式_。 (2)探究鱼鳔内气体的成分。现有两瓶鱼鳔内的气体,请你帮助小明设计实验进行验 证。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验证鱼鳔内含O2 验证鱼鳔内含CO2 解析:学生的错误大多在验证鱼鳔内含氧气这一实验操作上,主要是在审题时没有注 意到题目要求验证的是“含有氧气”,很多学生认为就是验证纯氧,所以选择用带火星的 木条来检验,那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