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最新精选编写)-(最新版-已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834957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51 大小:44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最新精选编写)-(最新版-已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版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最新精选编写)-(最新版-已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最新精选编写)-(最新版-已修订)(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教案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教案 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 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 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 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 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理解意境是山 水画的灵魂。学习多角度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 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通过赏析,培养学生 自主

2、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 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 信息。 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与揭题 我们到山里去旅行,常常会发觉大自然的伟大。山中的巨石,高耸的 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使我们 很想画下来。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山水的喜爱。可是,要 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

3、的。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 表现这些景色的呢?思考: 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在山水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 画? 1. 大自然风景图片欣赏。 2. 揭示课题。 二、欣赏与比较 有没有同学欣赏过中国山水画?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 探寻山水画 的独特之美。 今天的知识点比较多, 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 : A 组隋唐 (青绿山水) 、 B 组北宋(水墨山水) 、C 组南宋(水墨山水) 、D 组元(文人画) 。 三、欣赏解析 魏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 山,水不容泛” ,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隋:游春图

4、是我国已知存世最早的一幅独立的山水画卷,以 春游为主题,画幅虽不大,场面却开阔。辽阔的水面为远近的山坡所 环抱, 画中湖水融融, 青山叠翠, 白云缭绕, 桃花绽开, 一派春和景明, 树木、亭台、船只等将游春的环境点缀得富有生活气息,可以感受到 春山带给我们的大自然表情。 画中人物虽小,却描绘的很具体。或乘骑于山径,或泛舟于湖上,姿 态各异。画中的山用石青、石绿染出一片明媚的春色,展子虔的这种 画法发展到唐代的李思训,便形成了“青绿山水” ,被后世誉为“唐 画之祖” ,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有的还勾以金色, 称为“金碧山水” 。作品中人物与山水有了恰当的比例,丈山、尺树、 寸马、豆

5、人形象的描绘了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唐:唐朝以后,中国山水画为了强调山的高大挺拔,特意将人画得很 小。这样,大自然的雄奇伟大就显现出来了。山水画有许多是画在屏 风上的,山水画挂在屋内,可以使坐在屋子里的人,有坐在山水里一 样的感觉。画面是直立式的,我们称为“立轴” 。 江帆楼阁图立轴,绢本,青绿设色,101.954.7 厘米,台 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思训是皇亲,是唐代开元初年的左武卫大将军,他画的用大青绿着 色,江天浩淼,风帆溯流,画出了勃勃的大唐气象。唐代的山水画多 半用线条勾勒,勾出山的轮廓。 宋:范宽是北宋卓越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雄强浑厚,苍苍茫茫。 画面具有重量感,线如铁条,把山的质感

6、表现得极为突出,树木用墨 变化,皆给人苍郁朴茂的感觉。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绢本墨笔,206.3103.3 厘米,台 北故宫博物院藏。 采用对比、大小、起伏、开合等艺术手法使人产生雄伟崇高之感。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央的主峰,右侧 有深谷瀑布,另一边是矮小的侧峰。近景中央冒出两块巨大的岩石, 背后坡岸道路上一行行旅, 点出画的主题。 中景两座山丘, 隔溪相对, 山上密布阔叶与针叶木,叶梢露出宏伟的寺庙建筑。中景与主山间, 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座大山用细点的皴法来 表现岩石的坚硬粗糙。山顶上密集着小树。大山右边有一道白色的瀑 布,像一条细线,从高处

7、垂直落下来。瀑布下方是一片茫茫的水气, 隔开了后面的大山和前面的山丘。前面的山丘是离我们比较近的地 方。山丘右上方有一些楼房的屋顶,被树木包围着。山丘下方是一条 路。我们可以看到右边有一队驴子,正驮着货物,由人驱赶着前行。 商旅所占画面极小,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烘托出山的高大,如此雄伟 壮丽的高山,如此渺小辛苦的行旅,画中人前行不觉,观画人则不由 喟然长叹。虽然是一幅大画,可是在描绘细致的人物、建筑等细节方 面一点儿不马虎。 北方多大山, 崇山峻岭, 一层又一层的, 观赏者必须抬头仰望, 因此, 在画家的画中,就出现了非常陡直的构图。北宋的山水画经过写生的 观察训练,对每一种岩石的质地、皴法都做

8、了研究,对水的波纹、树 叶的构成, 甚至季节的变化, 都仔细加以观察分析, 所以有非凡成就。 南宋时代,北方的领土被金人占据,都城迁到江南的杭州。中国南方 多河流,地势比较低。因此,南宋的山水画就产生了和北宋很不一样 的风格。因为南宋建都临安,画家接近的多是水乡泽国, “水”的主 题逐渐替代了北宋的“山”的主题。北宋的都喜欢画高大的山峰。南 宋的喜欢画河流,画水,画很秀气的山。 踏歌图绢本,水墨,谈设色,192.5111 厘米,北京故宫博 物院藏。 以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宋山水画突破了北宋以来的全景 式构图,对景色进行大胆剪裁,追求单纯与精炼。 踏歌图是南宋 画院山水画的经典之作,近景、中景、

9、远景十分清晰,边角之景,大 量留白是南宋画院山水的一种创新, 留白将绘画艺术带入一个耐人寻 味的性灵空间。就如白居易所言:此处无声胜有声。 富春山居图1650 年被烧断,2011 年(庚寅) ,三个庚寅年。 一幅分隔了三百多年,每一个文人都念念不忘的绘画作品,终于在 2011 年 6 月 1 日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 黄公望在富春江一带住了很久,对这一带的山峰、河流、房舍、 树木都很熟悉,所以很容易画出了景物特色。然后他又把这很长的画 带在身边,随时加以修改。这种力求完美的态度,使这一卷看来平凡 的画,变成了中国美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长卷形式的绘画,是 中国人的独创,它非常适合画河流两岸的风

10、景。我们欣赏时会觉得那 些山峰有时靠近,有时推远,有时就在眼前,有时又远在天边。山水 画的布局和构图很困难,画家其实借鉴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 富春 山居图这张画,画了三四年,且不排除花费更多时间的可能性。黄 公望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云游。他从 79 岁到 82 岁,在富春江一带, 有时候行于中流,有时候靠船于岸。所以他跟两岸的风景时远时近, 时快时慢,时时将自然山水融于胸中,草木葱茏,溪桥渔浦,一个七 百厘米的长卷,绝对不是一个定点的风景,而是他一生的回忆。因为 落款(庚寅年)后还继续在画,离他 86 岁去世还有四年的时间可以 画这张画。所以它是一个七百厘米的长卷。是其一生走来漫漫长途的 回顾,

11、 “也无风雨也无晴” ,那个“回首向来萧瑟处”的心情,在这里 流露出来的黄公望以写书法的笔法去写画,将绘画变成了观念,具有 象征意义的文人画形式。 元以后凡有山水画的地方, 皆有子久的影响。 倪瓒的画, 画面特别干净, 常常只是一段山坡, 一两株细细瘦瘦的树, 一抹淡淡的远山。他习惯用很干的毛笔,在纸上擦出淡淡的墨痕。给 人一种寒冷寂静的感觉。元代的文人在山里住久了,不食人间烟火, 听见的只是风声、水声。 清凉环翠图清代,龚贤(16181689) ,纸本水墨,30.2 厘米144.2 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描绘的是南京清凉山 一带的风光。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画面湿润厚重。

12、 独创“积墨”画法,墨色浓重苍润,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 色。 画家在描绘自然山水的同时, 也为我们记录下了沧海桑田的变迁。 通过南京此时此景图片的观察对比,感受画家记录的山水变迁。这幅 画描绘了层峦叠嶂, 丘壑纵横, 林木深郁的山间书屋。 画面气氛肃穆, 步步高峻的山岭以“积墨法”画出,墨色浓重苍润,使画面气象峥嵘。 “积墨法”为龚贤在总结前人画法的基础上独创的画法,龚贤精研此 法是追求一种苍润的境界,他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 令山林树木呈现出鲜润沉厚的墨韵,使画面湿润厚重之感,这种画法 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 同时也使龚贤的绘画具有了一种 深郁静穆的格调。 淮扬

13、洁秋图 清代, 石涛 (1641约 1719) , 纸本, 89.3 厘米57. 1 厘米。 描绘了古扬州变幻莫测的风貌。 全景布局十分别致, 江流弯弯, 一波三折,坡岸呈“之”字状萦回蜿蜒,近景中垂柳枝叶纷披,水面 芦苇柔韧挺秀。画面给人雅致明洁、渺远清旷之感。 石涛绘画对传统的最大突破在于章法, 在他的作品中, 布局变化多端, 新疑奇妙,能给人一种强烈、新鲜的视觉冲击感。且石涛作画无固定 章法,纯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 在皴法方面, 石涛也是不拘一格的, 此外, 他还喜用各种夹叶、 圆圈、 三角形等来疏通画面,使画面蓬勃灵动,生机盎然,以增加变化。 这幅画运用了石涛特有的 “拖泥带水皴

14、” , 连皴带擦, 浓淡、 干湿并用, 描绘出湿润沃疏的质感。画中的房屋用粗笔,芦苇用细笔,形成生动 的对比。此图满幅洒落的浓墨苔点,吸收采用了董源一派的皴法点土 石,配合着尖笔剔出草丛,使整个画面萧森郁茂,苍莽幽邃,体现了 一种豪情奔放的壮美。 万山红遍现代,李可染(19071989) ,纸本,84 厘米131 厘米。 “红遍万山染成林,飞流直下显白练。幽燕大地生紫气,而今 华夏小康里。 ”画家一反平时常用的淡墨画法,使用了大量名贵的上 等朱砂,集中突出“红色” 。整幅画面色彩强烈醒目,又以浓厚的墨 色为底,形成冷暖调子的对比,构成红、白、黑三色的交响。 万山 红遍 是李可染以毛泽东诗词 沁

15、园春长沙 中的名句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为主题进行的创作。赏析此作品重在理解画家通过画作所 表现的对祖国山河无限的深情。 江山如此多娇现代,傅抱石(19041965) 、关山月(1912 2000) 合作, 纸本。 傅抱石、 关山月根据毛泽东 沁园春雪 所创作, 旭日东升,江山壮丽,表现了新中国的勃勃生机。为了表现中华大地 的辽阔,画家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充分发挥 中国传统绘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表现手法,采用全景图式,把山 舞银蛇的北国风光, 与郁郁葱葱的江南景色有机地统一在同一画面之 中,使人们更深一层地体会到祖国江山的秀美。 四、讨论与交流 1. 你在作品中看到

16、了哪些景物? 2. 你能通过作品“读出”怎样的意境? 五、归纳与总结 中国山水画印象,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文人画、寄情山水。 中国 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我们还读到了画家的精神诉求、 内心表白、人生追求,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以山 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流露,是画家人 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 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是人与自然合一的写照,使得山水有着人的 表情,真可谓万水千山总是情。 六、作业拓展 你眼中的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有什么不同?中国山水画独特的 装帧形式还有哪些? 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 的色彩,感受季节美。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对风景表现形式和表 现语言产生一定的认识。2、技能目标 : 通过欣赏、讨论、观察、感受、 叙说,借鉴大师和画家的手法和表现语言,尝试用笔墨等工具表达, 让学生互相学月,互相研究,掌握一定的风景绘画技能和技巧。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