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期末复习资料-(最新版-已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832656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1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路基础-期末复习资料-(最新版-已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路基础-期末复习资料-(最新版-已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基础-期末复习资料-(最新版-已修订)(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路基础电路基础-期末复习资料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每空 2 分,共 20 分)一、填空:(每空 2 分,共 20 分) 1、图 1 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的功率为 。() ) 2、图 2 所示电路中电流 I 为 。 3、图 3 所示电路中电流 U 为 。 4、图 1.1 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吸收的功率为 。 5、图 1.2 所示电路中电阻的单位为,则电流 I 为 。 6、已知 i=10cos(100t-30。)A,u=5sin(100t-60。)A,则 i、u 的相位差为 且 i u。 7、为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对容性负载,应并接 元件。 8、三相对称电路,当负载为星形接法时,相电压与线电

2、压的关系为 相电流与线电流的关系为 。 二、选择题(单选):(每空 2 分,共 30 分)二、选择题(单选):(每空 2 分,共 30 分) 1、电阻与电感元件并联,它们的电流有效值分别为 3A 和 4A,则它们总的电流 有效值为( ) 。 A、7A B、6A C、5A D、4A 2、关于理想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下列各式正确的有( ) A、u=Li B、u=Li C、u=jLi D、u=Ldi/dt 3、耦合电感的顺串时等效电感为( ) 。 A、Leq=L1+L2+2M B、Leq=L1+L2-2M C、Leq=L1L2-M2 D、 Leq=L1L2-M2 4、单口网络,其入端阻抗形式是 Z=

3、R+jX,当 X0 时,单口网络呈( ) A、电阻性质 B、电感性质 C、电容性质 5、电流与电压为关联参考方向是指 。 A. 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降参考方向一致 B. 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升参考方 向一致 C. 电流实际方向与电压升实际方向一致 D.电流实际方向与电压降实际 方向一致 6、 应用叠加定理时,理想电压源不作用时视为 (1) ,理想电流源不作用时视为 (2) 。 (1) A. 短路 B. 开路 C. 电阻 D. 理想电压源 (2) A. 短路 B. 开路 C. 电阻 D. 理想电流源 7、直流电路中, 。 A 感抗为 0,容抗为无穷大 B 感抗为无穷大,容抗为 0 C 感抗和容抗均为

4、 0 D 感抗和容抗均为无穷大 8、在正弦交流电路中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是 。 A 负载串联电感 B 负载串联电容 C 负载并联电感 D 负载并联电容 9、正弦电压 u(t) =U cos (t + u )对应的相量表示为 。2 u UUA. u UUB . u UUC2. u UUD 2. 10、任意一个相量乘以 j 相当于该相量 。 A 逆时针旋转 90o B 顺时针旋转 90o C 逆时针旋转 60o D 逆时针旋转 60o 11、三相对称电源星型联结,相、线电压的关系为 。 A线电压是相电压的倍,且线电压滞后对应相电压 30 3 B相电压是线电压的倍,且相电压滞后对应线电压 30

5、 3 1 C线电压是相电压的倍,且线电压滞后对应相电压 302 D相电压是线电压的倍,且相电压滞后对应线电压 30 2 1 12、电路如图 4 所示,电压源 A. 吸收 120W 功率 B. 吸收 0 功率 C.产生 120W 功率 D. 无法计算 10A12V 1.2 + 图4 a b cd 50 100 30 80 60 图 5 13、电路如图 5 所示,Rab = 。 A 100 B50 C150 D200 14、已知图 4 中电流表 A1、A2、A3读数均为 10A,则电流Is为 。 (13)A10A B20A C30A D40A 三、简算题(每题 5 分,共计 30 分,要求有求解步

6、骤)三、简算题(每题 5 分,共计 30 分,要求有求解步骤) 1、电路如图 6 所示,电流 I。 2、电路如图 7 所示,试求Ix。 3、 对称三相电路, 角形联接负载阻抗Z=6+ j 8W, Y 形联接电源相电压为 220V, 求负载的相电流和线电流有效值,以及三相负载总功率。 图 6 图 7 4、电路 8 如图,试求电压。 2 U 5、如图 9 所示双口网络的 Z 参数矩阵。 6、某负载阻抗 Z=2+j2,与的电流源相联,试求电源提供给Attis2cos25)( 该网络的视在功率、网络吸收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和复功率。 图9 22 2 12 2 1 四、计算题:(每题 10 分

7、,共计 20 分)四、计算题:(每题 10 分,共计 20 分) 1、 电路如图 10 所示, 开关S 在t = 0 时由a投向b, 且开关S 在a时已处于稳态, 试求t0 时i(t)。 2、电路如图 11 所示,试求电流I。 t=0 图:10 1011 0 0.1F 7 1H 1A S a b i(t) 图11 电路基础电路基础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填空:要求有计算过程。(每空 2 分,共 20 分)一、填空:要求有计算过程。(每空 2 分,共 20 分) 1、-60W 2、1.5A 3、115V 4、-15W 5、1A 6、120 超前 7、电感 8、UL=1.732UP IL=IP 二

8、、选择题(单选):(每空 2 分,共 30 分)二、选择题(单选):(每空 2 分,共 30 分) 1、C 2、D 3、A 4、C 5、A 6、 (1)B (2)B 7、A 8、D 9、B 10、A 11、B 12、B 13、A 14、A 二、简算题(每题 5 分,共计 30 分)二、简算题(每题 5 分,共计 30 分) 1、电路如图 6 所示,电流 I。 解:列 KCL 方程 (2 分)20 1 II 图 6 I1 列 KVL 方程 (2 分)50205 1 II 解得: (1 分)AI2 2、电路如图 7 所示,试求Ix。 解:求出Ix所在支路之外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2 分)Vuo

9、c618 63 3 18 63 6 (2 分) 4 63 63 63 63 eq R (1 分)A R U I eq oc x 25. 0 204 6 20 3、 对称三相电路, 角形联接负载阻抗Z=6+ j 8W, Y 形联接电源相电压为 220V, 求负载的相电流和线电流有效值,以及三相负载总功率。 解: 相电流有效值 (2 分)A Z U I l P 38 86 3220 | 22 线电流有效值AII Pl 663 三相负载总功率 (2 分)kWWIUP Zll 1 . 2626136 86 6 6632203cos3 22 4、电路 8 如图,试求电压。 2 U 解: (2 分)5 .

10、 050 10 1 2 2 Li ZnZ (2 分)VU 033 . 3 010 5 . 01 5 . 01 1 (1 分)VU n U 0 3 . 33033 . 3 10 1 12 5、如图 9 所示双口网络的 Z 参数矩阵。 解:电流电压相量参考方向如图。 列 KVL 方程: (1 分) 1 211 )(22 UIII (1 分) 2 212 )(22 UIII 整理得: (1 分)21 1 24 IIU (1 分)21 2 42 IIU 图 7 图9 22 2 12 2 1 + - - 1 I2 I 1 U 2 U 所以 (1 分) 42 24 Z 6、某负载阻抗 Z=2+j2,与的电

11、流源相联,试求电源提供给Attis2cos25)( 该网络的视在功率、网络吸收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和复功率。 解: 45) 2 2 (210522|5 22 arctgVIZUAI ss 视在功率 (1 分)AVIUS s 2505210 有功功率 (1 分)WIUP s 50)45cos(5210cos 无功功率 (1 分)var50)45sin(5210sin s IUQ 功率因数 (1 分)707 . 0 )45cos(cos 复功率 (1 分)AVjjQPS)5050( 四、计算题:10 分四、计算题:10 分 1、 电路如图 13 所示, 开关S 在t = 0 时由a投向b

12、, 且开关S 在a时已处于稳态, 试求t0 时i(t)。 解:相应的s 域电路模型如图 13.1 所示。 (2 分) (3 分) 107 71 10 7 7 )( 2 ss s s s s s sI (1 25 )( 21 s K s K sI 分) (1 分) 3 2 2 7 )()5( 5 5 1 s s s s sIsK (1 分) 3 5 5 7 )()2( 2 2 2 s s s s sIsK 2 3 5 5 3 2 )( ss sI t=0 图10 0.1F 7 1H 1A S a b i(t) 图10、1 7 s 1 s 10 s I(s) (2 分)VteesILti tt )() 3 5 3 2 ()()( 251 2、电路如图 10 所示,试求电流I。 解:设网孔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列写标准化网孔电流方程: (6 5)3020(3020 3030)3055(5 1 321 321 1 III III I 分) 解得:I2= 2A、I3=0.5A (2 分) 所以: (2 分)AIII5 . 1 32 图11 1 I 2 I 3 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