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277行政管理学重点复习资料(最新整理)-(最新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824179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35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00277行政管理学重点复习资料(最新整理)-(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考00277行政管理学重点复习资料(最新整理)-(最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0277行政管理学重点复习资料(最新整理)-(最新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政管理学总复习提纲行政管理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 第一节第一节 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 1. 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是:行政管理。(单选) 2. 西方学术传统对“行政”的解释。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著政治学一书中,把当时城邦的职能划分为:议事、行政和审判三种职能。 洛克在政府论中,首次将政府(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外交权。(多选) 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或称“分权制衡”原则的是:孟德斯鸠。(单选) 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指的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单选)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古德诺主张研究行政学的起点是:行政与政治分的分

2、离。(单选) 3. 简述行政管理的特点。(简答)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行性活动 一种管理活动是不是行政管理,首先应看其:管理主体。(单选) 4. 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单选) 5.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行政机关对其内部事务的管理。(多选) 第二节第二节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 最早使用“行政学”一词是:史坦因。(单选) “行政学”一词,最早是徳国学者史坦因提出来的,当时主要是指:行政

3、法学。(单选) 行政管理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单选) 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威尔逊。行政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的先例(单选) 怀特:第一次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行政管理学理论的大学教科书行政学导学,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 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大部分。 2. 简述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简答) (1)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论产物。 (2)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同时,也是由于西方行政实践 发展的需要。

4、3. 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30 年代。 1.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 30 年代,在行政管理学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学派主要有: 官僚制组织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多选)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泰罗。(单选) 美国学者泰罗提出的著名管理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 (单选) 法国法约尔是管理过程理论的创始人,提出著名理论:管理过程理论。(单选) 认为管理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基本功能的是:法约尔。(单选) “官僚制组织理论”的提出者是:韦伯。(单选) 为传统行政组织理论奠定基础的是

5、:官僚制理论。(单选) 第二阶段:20 世纪 40 年代至 70 年代。 1. 20 世纪 40 年代至 70 年代,西方行政管理学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 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多选) 2. 行为科学学派。早期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以“经济人”假设理论基础,提 出“自私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市场”的自由经济制度三要素(单选) 梅奥的“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进而建立了行为科学的管理学说:人不仅仅具有物质方面的需求, 还有多方面的其他需求(单选) 3. 决策理论学派。 “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的代表是:西蒙(单选) 西蒙认为,整个

6、行政管理过程的中心是:决策。(单选) 开创了行政决策理论研究先河的是:西蒙的行政行为。(单选) 林德布洛姆的决策理论被人们称为:渐进决策理论。(单选) 综视决策理论的代表人是:埃佐尼。(单选) 4. 系统理论学派。 系统学派的代表理论有:行政生态理论、权变理论。(多选) “权变理论”的代表人物:卡斯特。(单选) 第三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1.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行政管理学理论有 : 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 政理论(多选) 2.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反对低效和浪费,实行私有化; 将企业管理方法引入政府管理; 在行政管理中引入竞争

7、机制; 在公共服务中坚持顾客导向: 政府应提供回应服务。(多选) 3.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公共能量场。(单选) 4.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行政管理理论的共同特征是:崇尚市场力量、市场作用、市场机制。(单选) 第三节第三节 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与意义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与意义 1. 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单选) 2. 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是: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比较方法。(多选) 强调在研究过程中只注重对事实的描述,而回避事实背后的规律的研究方法是:经验方法。(单选) 主要注重个别事例特殊性研究的方法是:案例方法。

8、(单选) 20 世纪 40 年代以前,在行政管理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方法是:规范方法(单选) 第二章第二章 行政环境行政环境 第一节第一节 行政环境的特点与类型。行政环境的特点与类型。 1. 行政环境的内涵: 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行政环境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多选) 2. 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有:复杂性。相关性与综合性。层次性。动态性。(多选) 3. 行政环境的类型。 (1)行政环境的基本类型有:自然行政环境、人造行政环境。(多选) 人造行政环境即通常所说的

9、:社会环境。(单选) 与行政系统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关系最为密切、影响最为直接的行政环境是:社会环境。(单选) 根据各种因素的作用领域不同,人们通常把人造环境因素细分为: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多选) 能够对行政系统策略层次的存在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行政环境是:宏观行政环境。(单选) 对特定行政系统的战略性、长期性与全局性存在与运行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集合,指的是:宏观行政环境。(单选) 对行政行为的影响最真实、直接和实在的行政环境是:微观行政环境。(单选) 4. 行政生态模式。 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的学者是:高斯。最早把行政问题与外部环境联系起来研究(单选) 真正

10、使行政生态研究成为一门系统的行政学分支学科并使其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的:雷格斯。(单选) 5. 雷格斯行政生态学“融合-菱柱-衍射”三种行政模式,对各国社会环境进行分类的标准是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程度。 农业社会融合型行政模式。 过渡型社会(受限市场模式)棱柱型行政模式。 工业社会衍射型行政模 式。 受限市场模式的提出者是雷格斯。(单选) 过渡型社会在社会结构上的主要特性有:形式主义、异质性。重叠性。(多选) 6. 简述过渡型社会行政行为的特性。(多选)(简答) (1)行政行为已出现专业化分工趋势,但又未能有效实现完全的真正的专业化分工。 (2)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已设立,但不能正常运作。 (3)

11、正式建立起来的行政制度,形同虚设。 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经济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 行政系统的经济环境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经济力量、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科技发展水平。(多选) 从根本上制约着行政规模,体制结构与运行方式等基本因素是:经济力量 2. 经济力量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是:经济活动。(单选) 从根本上制约行政系统的规模、体制结构与运行方式等的经济因素是:经济力量。(单选) 3. 社会经济结构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简答) (1)社会经济结构实质上体现为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属于经济基础,它必然对作为上层建筑主要成分之一 的行政系统产生基本性影响

12、和制约作用。 (2)社会经济结构包括国有经济比重,国有经济比重高,行政职能就越广,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频率就越高。 (3)社会经济结构还包括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程度,一般来说,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程度高,行政效率就越高。 雷格斯对各国社会环境进行分类的标准是: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程度。(单选) 4. 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核心是:社会资源调配机制。(单选) 经济体制直接影响行政系统的:职能范围、运行力式、运行手段。(多选) 5. 科技发展水平 被邓小平称为“第一生产力”的是:科学技术。(单选) 6. 我国现行经济环境。 “受限市场模式”的提出者是:雷格斯。(单选) 雷格斯认为过渡型社会的市场体制

13、类型是:受限市场模式。(单选) “受限市场模式”的特点是:价格的不可决。(单选) “受限市场模式”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价格双轨制。全国市场的分割性。(多选)(简答) 第三节第三节 政治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政治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 对行政系统影响最为明显最为重要的政治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及运行状况、政党制度、社会团体发达程度、社会流通性。(多选) 2.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实际运行状况。 直接决定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公共权力体系中地位的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单选) 实行联邦制的国家是:美国。(单选) 3. 简述政党组织影响行政系统的主要途径。(简答) (1)政党通过

14、自身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功能,为行政系统提供有关社会民众的政治要求,为行政系统的决策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2)政党运用自身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座重要的桥梁,把行政系统的相关信息反馈 给政策制定者和政策对象双方。 (3)通过成为执政党,使自己的政治主张通过政府得以实现。 政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是现实中的政党政治格局及其运行情况 是指经通由法律规定或实际行成的, 有关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 作用, 尤其是执政与参政的方式、 方法与程序等方面的制度性规范体系。 4. 社会团体与社会流通性的发达程度。 雷格斯认为,社会组织可以分为:基于血缘关系而结成的自然团体、以

15、利益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社会团体。(多选) 在现代社会里,对行政系统影响作用相对较大的团体是:社会团体。(单选)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单选) 5.我国现行政治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迅猛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第四节第四节 文化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文化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 行政系统的文化环境因素可以划分为:行政价值文化、行政功能文化、行政运行文化、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多选) 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又称为:政民关系观 行政功能文化

16、有两种代表性的文化观念: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 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内容有: 1.政府只是社会分工中的一个部门,其功能是有限的 2.政府各个部门只能行使特定的权力,承担特定的责任 3.政府各个部门和行政人员分工明确,责任明确。 2. 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简答) (1)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值观的转变。 (2)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转变。 (3)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的转变。 (4)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 第三章第三章 行政权力行政权力 第一节第一节 行政权力的产生及其来源。行政权力的产生及其来源。 行政权力最早萌芽于原始社会的管理权。(单选) 1. 从权力特性看,权力可分为:本原性权力、从属性权力。(多选) 2. 在现代社会,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性权力、政治性权力。(多选) 3. 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