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指南-(最新版-已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817146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7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指南-(最新版-已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指南-(最新版-已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指南-(最新版-已修订)(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切实 将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 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 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 工作格局,特制定本指南。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坚持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 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

2、,以落实 中小学生守则(2015 年修订) 为抓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 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 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 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保证中 小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坚持遵循规律。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 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努力增强 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

3、性、实效性。 (三)坚持协同配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 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 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四)坚持常态开展。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途径和载体,将 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贯穿融入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努力形成一以贯之、久 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三、德育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 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 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 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 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 础。 (二)学段目标 小学低年级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爱亲敬长、 爱集体、 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 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 好品质。 小学中高年级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 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

5、 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 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 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初中学段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 继承革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树立规则意识、 法治观念, 培养公民意识, 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养成热爱劳动、 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 创新等良好品质。 高中学段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 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

6、民族自尊心、 自信心和自豪感, 增强公民意识、 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 具备自主、 自立、 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德育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加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精神,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 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 时事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

7、、改革开放史和 社会主义发展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 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的信念和信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 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 情教育、 国家安全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 法治教育、 诚信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等, 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 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

8、、 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 于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 修养教育,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 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 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 生态文明教育。 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 开展大气、 土地、 水、 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 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尊 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

9、、低碳环保、自觉劳 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 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 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 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五、实施途径和要求 (一)课程育人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 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严格落实德育课程。按照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 与法治、思想政治课,落实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 要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10、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 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 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发挥其它课程德育功能。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各门 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 语文、历史、地理等课要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 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的引导。 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 真求实的思想品质。 音乐、 体育、 美术、 艺术等课要加强对学生审美

11、情趣、 健康体魄、 意志品质、 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培养。 外语课要加强对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 能力的培养。 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要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以 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因地制宜开发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引导学生 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和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家乡、爱 祖国的感情,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统筹安排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展法治教育、廉洁教育、反邪教教育、文明 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影视教育等 专题教

12、育。 (二)文化育人 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 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 明水平,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优化校园环境。学校校园建筑、设施、布置、景色要安全健康、温馨舒适, 使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学校要有升国旗的旗台和旗杆。建好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室。积极建设校 史陈列室、图书馆(室) 、广播室、学校标志性景观。 学校、教室要在明显位置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 字、 中小学生守则 (2015 年修订) 。教室正前上方有国旗标识。 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等进行文化

13、建设,可悬挂革命 领袖、科学家、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 或进行主题创作。 营造文化氛围。凝练学校办学理念,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引导全 校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 鼓励设计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的校徽、校训、校规、 校歌、校旗等并进行教育展示。 创建校报、校刊进行宣传教育。可设计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服。 建设班级文化,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班级口号等, 增强班级凝聚力。 推进书香班级、 书香校园建设, 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半小时、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 1 小时。 建设网络文化

14、。 积极建设校园绿色网络, 开发网络德育资源, 搭建校园网站、 论坛、 信箱、 博客、 微信群、 QQ 群等网上宣传交流平台, 通过网络开展主题班 (队) 会、冬(夏)令营、家校互动等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避免沉溺网络 游戏,远离有害信息,防止网络沉迷和伤害,提升网络素养,打造清朗的校园 网络文化。 (三)活动育人 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 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 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开展节日纪念日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 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开展介绍节日历史

15、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校 园文化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 利用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集 中开展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热爱劳动、尊师重教、爱护环境等主题教育活动。 利用学雷锋纪念日、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 祭日等重要纪念日,以及地球日、环境日、健康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日、 航天日、航海日等主题日,设计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要体现庄严神圣,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和 道德价值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

16、合。 严格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除寒暑假和双休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除 假期外,每周一及重大节会活动要举行升旗仪式,奏唱国歌,开展向国旗敬礼、 国旗下宣誓、国旗下讲话等活动。 入团、入队要举行仪式活动。 举办入学仪式、毕业仪式、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活动。 开展校园节(会)活动。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节(会)活动, 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充实学生校园生活,磨练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 康发展。 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读书会。可结合学校 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自主开发校园节(会)活动,做好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 开展团、队活动。加强学校团委对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明 确中学团委对初中少先队工作的领导职责,健全初中团队衔接机制。确保少先 队活动时间,小学 1 年级至初中 2 年级每周安排 1 课时。 发挥学生会作用,完善学生社团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体育、艺术、科普、 环保、志愿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学校要创造条件为学生社团提供经费、场地、 活动时间等方面保障。 要结合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及办学特色,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开展 丰富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