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最新版-已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792604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76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最新版-已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最新版-已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最新版-已修订)(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2/3) 1.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 1/3) 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 (淋巴循环) 3、细胞外液的成分 a.水,无机盐(Na+, Cl- ) ,蛋白质(血浆蛋白) b.血液运送的物质 营养物质: 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 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 O2、CO2等 激素, 抗体, 神经递质

2、维生素 c.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 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d.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 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 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a.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 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kpa,相当于细胞 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 - 2 - 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 0.9%; 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b.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3 H+ + HCO3- c.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 ,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

4、温 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 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营养不良 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6、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 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5、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尿液流经肾 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 重新吸收, 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 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剩下的水和无机盐、 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 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

6、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 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 - 3 - 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5、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 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 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酸

7、碱度(PH值) 渗透压 a. 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b.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c. 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d.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 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 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 - 4 - 短) 、轴

8、突(长)构成。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 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将感受器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 兴奋 : 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 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 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 兴奋是以电信号

9、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 兴奋的传导过程 : 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 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 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4) 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5、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 小 体 的 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 膜 突 触间隙突触后膜 (

10、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6、 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 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 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 书写中枢(W 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 区)运动 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 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 区)

11、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3)其他高级功能 :学习与记忆 - 5 - 二、激素的调节 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激素分泌部位激素名称主要作用 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血压 下丘脑 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 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 垂体 多种促激素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 的发育)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胸腺胸腺激素促进 T 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 T 淋巴细胞的功能 肾上激腺肾上腺激素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 胰岛素使血糖水平降低 胰岛 胰高

12、血糖素使血糖水平升高 卵巢雌激素等 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 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 睾丸雄激素 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 男性第二性征 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 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4、激素调节的实例:实例一、血 糖平衡的调节, (甲状腺激素分泌 的分级调节:课本 P28) 1) 、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2)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 6 - 3) 、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 B 细胞 作用机理: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

13、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 2 个来源,促进 3 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 A 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 2 个来源) 4) 、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馈) 血糖升高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 血糖降低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 5) 、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 6) 、糖尿病 病因:胰岛 B 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 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 检测:斐林试剂、尿糖

14、试纸 7)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 统的工作,这种调节凡是叫做 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 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5.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两者比较: 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 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 作用

15、时间短暂比较长 (二)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 7 - 3、 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 : 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 4、体温调节过程: (1) 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 、 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 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体温维持相对

16、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三)水平衡的调节 1、 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 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 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 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 过程 : 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 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总结 : 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 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四、免疫调节 1、 免疫系统的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