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配套课件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771050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配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配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配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配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配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配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配套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 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 与规律的要点。,2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一、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即考查考生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 展变化的能力。这一考试目标的着眼点是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 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地理学科术语来正确表述 地理事物和现象,准确地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具体包 括:,1.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必须掌握足够数量的地 理基础语汇,如地理基础名词和短

2、语、基本数据、基本图形语 言等,并能在需要的时候恰当地选取和运用这些语汇说明问题。,2.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 定量表述。从试卷上提供的信息中解读出定量的信息并加以应 用;同时要熟记一些终生有用的地理数据,如绝对数据、相对 数据、比例数据、顺序数据等。,二、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基本类型,1有关地形图的读图题是最基本的也是经常出现的试题。,2.有关经纬网和晨昏线的题目。 3.描述某区域的地形特征。 4.描述等温线的走向等。,三、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基本要求,正确阐释地理事物要善于概括归纳,要抓住实质、形成主 线、把握要点,把繁多的内容进行化简,讲究逻辑清晰。要以 地理原理、规律

3、为依据,由因果(果因)、由大小、由前 后等,环环相扣、层层分析,将要点整理成逻辑顺畅、层次分 明的论述。切忌思路混乱、语无伦次。,1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这是正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前提。 重要的地理事物包括教材和考试大纲涉及的大洲、大 洋,主要山脉、河流,主要国家、城市、交通线、人口等。对 地理事物的认识要通过揭示其特征来进行。构成地理事物的众,多地理要素中总有个占据主导地位,抓住这一主导因素,就 可以得知其特征。例如我国部分自然区域的地理特征可分别概 括为:东北地区冷湿;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西南地区 地形崎岖;西北地区 干旱;青藏地区 “高”、“寒”。,2理清知识联系,整合知识点,构建

4、知识网络,这是全面、,客观、动态地描述和阐释事物的根本所在。,复习过程中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立 体化,理清各个知识点的纵横关系,形成“知识网络”,就能 拓展思维,形成学科能力,从而达到应用自如的程度。在描述,和阐释事物时就能做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主旨明确、逻辑 严密、语言准确,而不会顾此失彼、东拉西扯。,3理解地理原理和规律,做好“理”字文章,这是正确阐,释事物的关键。,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构成地理规律和原理。地理原理不清, 地理规律不明,阐释事物时就可能张冠李戴、生搬硬套。,高考中常考的地理规律和原理有:,经纬度变化规律(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 为南纬;经度数

5、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向西递增的为西经)、地 球自转和公转规律(包括直射点移动规律、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四季变化规律、水平运 动物体偏转规律)、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在对流层内海拔每升高 100 米温度降低 0.6)、气压垂直变化规律(越往高处气压越低)、 大气运动规律、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规律、气候类型和自然 带分布规律、水循环规律、河流径流季节变化规律、洋流分布 规律、火山地震分布规律、城市化规律、地球上存在生命现象 原理、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原理、农业区位原理、工业区位原理、 人口增长模式原理等等。对这些规律和原理决不能“含糊不 清”,而应弄清其“来龙去脉”。,(

6、2011 年山东卷)图 17 为 19692008 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图 17,(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名师点拨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一般答题思路为“形态特 征,延伸方向(从哪里到哪里),怎样变化(递变规律)” 第(1)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越靠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 响越大,反之越小。盆地由于受到南部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两侧山地和高原由于海拔高,受寒潮影响小。第(2)题,由于水的热 容量大,可减缓地表温

7、度下降太快对农作物带来的冻害。,答案(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 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 区)。,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地形。,(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从而减轻冻害。,一、了解指导用语,明确答题要求,1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2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3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4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5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6指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7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 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

8、展的优势 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8对比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 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9评价用科学的观点和正确的地理思想对地理环境、 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 10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11判断从已知的前提出发,依据一定的逻辑规律,,推出新的结论。,二、细化答题程序,建构答题模板 例如: 1建构“描述地理要素”的特征的答题模板 海拔 地形类型及其结构 地形特征 地势(地面起伏) 主要地形的分布及其变化 其他:典型的地貌形态,气候特征,气温:最高、最低月均温,气温年较差 降水:年降水量,降

9、水的时间变化,径流量大小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汛期、汛期 水文特征 长短、水位变化) 含沙量 结冰期,其他 河流长度、密度 河流支流分布状况(形态、曲直) 水系特征 河流流速 河流落差(水能) 性质(内、外流河),河流特征,2“描述、指出分布(特征)”的答题要点:地理事物 分布位置(注意极值)空间变化方向(延伸方向)或时间变化等。 3“分析、简述原因(影响因素)”的答题要点:现象(事 物)特点成因(三者要对应,成因可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方面)。 4“评价、阐释条件”的答题要点:现象、事物的特点 对人类活动影响影响优或劣的原因分析(即评价要有优劣)。 注意:切不可机械照搬,应依据试题情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