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走进高考5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764908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7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走进高考5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走进高考5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走进高考5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走进高考5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走进高考5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走进高考5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走进高考5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景中蕴涵情味 诗中的景物,大都是为烘托气氛、抒发感情服务的,感情大致可分为“好的”和“坏的”两种。考虑到景物与感情的这种密切关系,我们不妨将感情方面的“哀”与“乐”也用来形容景物。下面,分几种情况简要举例介绍:,第一种情况,“乐”景反衬“哀”情。古人曾评价说:“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倍增其哀乐。”这是古代诗歌中可追溯到诗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是“反衬”这一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最基本的体现。从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也可看出这一特点,中间两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表面上描写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景色的,

2、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在美好的景物中,寓含着思乡的愁绪。,王勃的滕王阁中表现得更加突出,诗歌通过描写人们在滕王阁上宴乐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色,抒发了哀婉低沉的人生慨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用春江花月之夜清新静谧的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美景,衬托出离别之愁苦及人生短暂之伤感。欣赏这类诗歌的关键,是要抓住全诗的中心句和关键词,要联系上下文。,第二种情况,“哀”景正衬“哀”情。与第一种情况类似,凄凉之景也可以用来烘托凄凉的气氛,而且更为常见。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用“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描绘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银河淹没

3、在破晓的曙光中的阴冷凄清的景色,用这种阴冷凄清景色衬托出离人之间的哀愁。又如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全诗集中表达的是对朋友杜甫的思念之苦。为此,第二句的“高卧”即是孤独的诗人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不得已之举;第四句的“秋声”更是明显地渲染了凄苦的心情。,第三种情况,“乐”景正衬“乐”情。例如,在写景绘色方面备受推崇的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初秋时节,天色向晚,山雨初霁,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

4、这里对清新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追求恬淡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清新美好的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写照。,第四种情况,“哀”景反衬“乐”情。景是为情服务的,若全诗是“乐”情,前面的“哀”景完全有可能是为反衬“乐”情服务的。杨炯的从军行中“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进军的鼓声交织在一起。这两句描写了战场环境的恶劣和战斗的激烈惨状,尾联却转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抒发要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无畏的英雄气概上。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

5、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第五种情况,“哀”景不“哀”。就是说,景物表面上似乎是破败萧条,好像是借以表达伤感之情。实际上却相反,诗人对此非常欣赏和得意。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在于诗人特殊的身份和审美取向。像陶渊明、王维等喜欢归隐田园的这类诗人,在他们眼里,质朴、清静的农家田园风光远胜于繁华热闹的都市。例如王维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写道:“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乍一看,有人可能会为这一老者的孤独和无所作为而伤感,而实际上却绝非如此。前两句写人,塑造了一个意态安闲的老者的形象;后两句写景,营造出一个恬静闲适的意境。我们万不可不顾诗人个体之异,孤立片面地去理解诗中的意象。,

6、二、景中蕴涵理趣 我们先看众所周知的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句写自己登楼的过程,却也让人自然联想到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写自己游庐山所见所感,但是这一感想又有着普遍意义的哲理。例如:看问题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的具体内容写的是“方塘”,但是联系诗题,本诗又绝非限于写景。三、四两句透过“清”和“源头活水”,我们体味到的是丰富深

7、刻的思想认识和及时吸收新知之间的密切联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古代诗歌的情感往往是通过景物描写传达出来的,因此由景物走进诗人内心,是洞悉诗人情感秘密的重要途径。所以阅读古代诗歌必须熟悉写景的方法,理解情景交融的类型,细心揣摩客观景物背后的主观情景。 本题型的答题步骤是: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抒情方式(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都属于间接抒情);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真题演练 1(2011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

8、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 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_,解析(1)考查考生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要注意从借景抒怀方面入手来回答。诗人在春日黄昏里,浏览秦国遗址,眼前一派衰草连天的景象,与昔日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怀古伤今之情油然而生。“荒郊一望欲消魂”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泾水”“远村”“牛马”“春草”“古碑”“残阳

9、”“黄沙”等意象渲染出了一幅故国荒凉图画,“不堪回首”的悲伤之情让人潸然泪下,点明了全诗的主旨。(2)由上题可知,情由景中自然流露。写的是荒草、残碑、残阳、黄沙等哀景,抒发了一种哀伤之情。,答案(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题目。,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题目。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答:_ 解析此诗写旅中思归,深藏不露;只是句句写景,然景中自有缕缕情思。以“城里钟”起,以月下歌止,拓前展后,留下足以使人驰骋想象的空间,同时以有意之“听”照应无意之“闻”,表现了感情的变化。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动作),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心理),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意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