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一讲 考向二环境、艺术手法(含语言)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754092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199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一讲 考向二环境、艺术手法(含语言)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一讲 考向二环境、艺术手法(含语言)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一讲 考向二环境、艺术手法(含语言)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一讲 考向二环境、艺术手法(含语言)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一讲 考向二环境、艺术手法(含语言)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一讲 考向二环境、艺术手法(含语言)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一讲 考向二环境、艺术手法(含语言)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1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向二 环境、艺术手法(含语言),一、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环境 一篇小说,除了要展示五光十色的社会环境,还要描写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环境形成人物性格,是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规律总结】 在高考中,对小说环境的考查多和表达技巧、形象鉴赏结合在一起。具体而言,本考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二、小说表情达意的技巧艺术手法 小说技巧指小说创作所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它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熟练而又独特地运用多种表现方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段、布局谋篇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的艺术技能。考试说明强调的是分析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通过文本

2、阅读,找出作者表达主题的方法,体悟小说艺术特征,以此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1.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指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小说运用最多的是记叙和描写。 (1)记叙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做的叙说和交代。记叙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常用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2)描写(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描写的手法运用

3、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2.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表达效果,感染读者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手法。小说中常用到的几种特殊的表现手法有烘托、对比、点面结合、以小见大等。,3.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修辞手法的使用可使语言变得更生动,更有表现力。,三、小说内容的载体语言 小说的语言分为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人物语言不同

4、于作家自己的语言,它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叙述人语言是作者叙述事件、描绘环境、刻画人物、说明情况、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的语言,最能够体现作者的语言风格。,对小说的艺术手法及语言的考查是小说阅读考查的重要方面之一,例如:,【规律总结】 在高考中,对艺术手法及语言的考查形式是多样的。其中对艺术手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情节结构技巧、环境描写技巧、人物塑造手法等方面。而对表达技巧的考查则不仅限于某种手法的判定上,更多的是考查这种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效果,因此它往往把手法的判定和表达效果的分析综合起来考查。,(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20分) “这是你的战争!”

5、 宗璞 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明仑大学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批注阅读密码 蒙上白色、雪花飘扬暗示了时代背景,墙上的标语渲染了战争的气氛,开篇扣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动员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言语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 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

6、“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介绍征调动员大会的情况,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表现了孟弗之教授的敬业精神。,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他们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一群热血沸腾、摩拳擦掌的爱国青年形象跃然纸上。,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

7、时已是一块湿布了。 雪越下越大了。 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中文系的,似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递”“接”“还”这些温馨的动作,既表明孟先生对应征学生的欣赏、爱护、支持、赞扬,及由衷地高兴,又表现了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交融。 雪越下越大,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 “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

8、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 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弗之转身,尽量平静地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孟弗之对本在应征之列,却为了个人的创作计划不去应征的蒋姓学生持反对态度。蒋姓学生形象与其他热血青年形成对比。,规定办。”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

9、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论告一段落,玮说:“萧先生,我要做的事是要和您说的。”子蔚微笑道:“不是商量,是,“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这是全文中比较重要的一句话,需要仔细理解。,通知?”玮道:“也是商量。”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 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 “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那是当然。

10、”子蔚说。玮向子,澹台玮不在征调之列,却放弃开拓新学科,主动应征,与蒋姓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自私,一个无私;一个胆小,一个勇敢;一个忧己,一个忧国。二人形象跃然纸上。,蔚鞠了一躬。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 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 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 “萧先生,我去了。”子蔚默默 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 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 改,标题为选者所拟。) ,“腊梅林”象征青年们志愿保家卫国的纯洁无瑕的爱国情。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阅读启示录】 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先要找出作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一般先找

11、出作品突出使用的艺术手法,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比如本文中运用了细节描写的表现手法,其中手帕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对学生的嘉许和关爱。,1.文中第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4 分) 【审题推断】 细审文本及题干,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 【信息1】 上文写了征调动员大会的情况,第节写了被征调人员的条件。 推论: 对征调动员大会做补充。,【信息2】 第节写了孟弗之对征调大学生入伍的积极支持态度。下文分别写了工学院三年级学生、蒋姓学生以及孟弗之的外甥对应征入伍的不同态度。 推论: 写征调条件及孟弗之的态度,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学生的形象做了铺垫。,【解题

12、指导】 第一步:审读题意,明确这是对第节师生问答的内容这一情节作用的考查。要结合上下文的人、事叙写分析。 第二步:分析全文的情节结构,并在脑中简单概括。 全文共涉及了以下主要情节:第节,交代背景,战场急需译员,学校举行了征调动员大会;第节,孟弗之上完课后与学生的问答;第节,孟弗之对志愿入伍的工学院三年级学生的支持、爱护;第节,孟弗之反对四年级蒋姓学生不愿应征入伍;第节,孟弗之的外甥主动应征。,第三步:第节师生问答体现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四步:从上下文的情节看,第节师生问答补充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联系第节叙写孟弗之对志愿入伍的工学院三年级学生的支持、爱护,第节反对四年级蒋姓学生不应征入伍与

13、第节他的外甥主动应征,然后加以分析。 第五步:结合答题的一般模式组织出答案。,请你组织答案:_ 【规范答案】(1)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 (2)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做铺垫。(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 得失反思:回答段落的作用,须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根据下文内容分析其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鉴赏表现手法】 2.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4 分) 【审题推断】 细审文本及题干,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 【信息1】 孟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

14、般。孟弗之将叠得方整的手帕递给志愿应征的大学生擦沿鬓角流下来的雪水。而后又将已是湿布的手帕顶在自己的头上。,推论: 表现出孟弗之对应征学生的欣赏、爱护、支持、赞扬,并由衷地高兴。 【信息2】 一个学生接过,又递给另一个。 推论: 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默契、互助。,【解题指导】 第一步:用了什么方法。本题题干已明确指出文中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 第二步:表达了什么内容。文中写三年级的几个学生愿意当志愿者,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把保卫祖国视为分内之事,这种爱国热情让孟弗之很感动。,第三步:有何效果或作用。孟弗之先生将叠得方整的手帕递给志愿应征的大学生擦沿鬓角流下来的雪水,而后又将已是湿布的手帕顶在自己头

15、上,“递”“接”“还”这些动作既表明孟先生对应征学生的欣赏、爱护、支持、赞扬,并由衷地高兴,又表现了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交融。,请你组织答案:_ 【规范答案】(1)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和关爱。 (2)学生间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 (3)师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水乳交融。 得失反思: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答题的一般思路可以这样:(一)确定运用了什么手法;(二)表达了什么内容;(三)有什么效果或作用。,高考专家如是说: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具体考查考生对

16、动作细节的分析。分析细节描写对于小说来说主要从其对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的作用来分析,分析的准确、全面是本题区分度所在。,高考状元如是说:老师在讲解细节描写的作用时曾系统地总结过。做这一题时,我先抓住了几个细节性的动词,然后联系每个人物在当时的气氛感染下,揣摩出了几类人物的情感活动,既有孟弗之老师自己的心理,也有学生当时的情感。,阅卷老师如是说:在今年的高考阅卷现场,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出孟先生对应征学生的欣赏、爱护,但忽视了生生之间传递的情感和在抗战这个大背景下这种情感的升华。可见考生答题时需全面、细致,不能只看到非常明显的作用。,3.孟弗之与蒋姓学生、萧子蔚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方面加以分析。(6分) 【审题推断】 细审文本及题干,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 【信息1】 蒋姓学生本在应征之列却为了个人的创作计划不去应征。 推论: 蒋姓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