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古生物总复习练习答案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748933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古生物总复习练习答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年古生物总复习练习答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年古生物总复习练习答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9年古生物总复习练习答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9年古生物总复习练习答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古生物总复习练习答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古生物总复习练习答案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填空题(40个空,20分),1. 石化作用常见有以下四种方式: 、 、 、 。 充填作用、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升馏作用 2. 化石保存的类型有: 、 、 、 、 。 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生物与沉积作用共同形成的化石、化学化石 3. 大多数的遗迹都是原地埋藏的,因此, 化石对 分析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 遗迹、古沉积环境 4. 就控制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而言, 提供物质基础, 提供条 件, 决定物种形成方向。 遗传变异、隔离、自然选择 5. 生物的结构、构造越简单,生物的类型越低级,其出现的时代也越 ,反之,则 出现的时代也越 。所以,地层中化石的结构、构造越简单,生物的类型越低

2、 级,说明该地层的时代也越 ,反之则越 。 早、晚、老、新 6. 生物进化具有阶段性,因此,可以利用地层中化石的 表现,来划分地层 的 。 阶段性、新老 7. 生物进化不可逆性表明,各种生物在地球上只能出现一次, 以后,决不会重新 出现,因此,不同时代地层中的 是不会完全相同的。 绝灭、化石群 8. 生物进化具有适应性特点,因此,可以通过对化石本身的 、 等各种特征的 分析,来推测它们原来的 和 。形态、构造、生活方式、生活环境 9. 现存的 可称为孑遗,如果它的个体全部死亡,不再留有后代时,就是该物种 的 。属于 中的 。 银杏、绝灭、终极绝灭、场景绝灭 10. 生物进化的主要特点有 、 、

3、 、 、 、 等。 进步性、阶段性、不可逆性、多样性、适应性、物种绝灭,11. 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可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浮游、游泳、底栖 12. 影响海洋生物的环境因素包括 、 、 、 、和 等几个方面。 温度、盐度、光照、底质、气体 13. 串珠虫属于 门 纲 目。 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有孔虫 14. 依据多房室有孔虫房室排列的形式,可分为 、 、 、 和混合壳几种 类型。 列式壳、平旋壳、螺旋壳、绕旋壳 15. 有孔虫的壳质成分可分为 、 、 三大类。 假几丁质壳、胶结壳、钙质壳 16. “虫筳”繁盛于 时期的 环境中,是该时期的标准化石。 石炭二叠纪 海洋 17. 四射珊瑚的地史

4、分布时期为: 。 奥陶纪二叠纪 18. 横板珊瑚的连接构造主要有 、 和 。 连接孔 连接管 连接板 19. 根据隔壁发生顺序,四射珊瑚的隔壁主要包括 、 和 三 种类型。 原生隔壁、序生一级隔壁、轮生二级隔壁 20. 双壳类是通过 、 和 来完成和控制壳体的开合。 韧带、铰合构造、闭壳肌,21. 依据头足类隔壁颈的长短、弯曲程度以及连接环是否发育等特征,可将头足类的 体管分为 、 、 和 四种类型。 无颈式、直短颈式、弯短颈式、全颈式 22. 三叶虫属于 动物门 纲,是 时代的标准化石,生活于 环境中。 节肢 三叶虫 寒武纪奥陶纪 海洋 23. 依据三叶虫头甲及尾甲的大小比较,可将三叶虫划分

5、为 、 、 和 四种类型。 小尾型、异尾型、等尾型、大尾型 24. 莱德利基虫属 动物门 纲,其繁盛于 时代。 节肢 三叶虫 早寒武世 25. 介形虫属于 动物门 纲。 节肢 甲壳 26. 腕足类的肉茎主要用于 。a.运动 b.生殖 c.开、闭壳 d.固着 d. 固着 27. 依据腕足类腹匙形台的形态和结构差异,可分为 、 、 和 匙形台四 种类型。 单柱、双柱、座落、悬空 28. 长身贝类的繁盛时代为 ,石燕贝类的繁盛时代为 。 石炭纪二叠纪 泥盆纪二叠纪 29. 笔石动物生活于 环境中,是 地史时期的标准化石。 海洋 奥陶纪、志留纪 30. 树形笔石的胞管可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正胞管

6、 副胞管 茎胞管,31. 依据牙形石的形态结构,可以将其分为 型 和 型。 单锥 复合型 平台 32. 牙形石出现于 时期的 相地层中。 寒武纪三叠纪 海 33. 叠层石是一类特殊的纹层状生物沉积构造,它是 和 的共同产物。 生物作用 无机沉积作用 34. 孢子的萌发器官为 ,花粉的萌发器官可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裂缝 孔 沟 孔沟 35. 伊迪卡拉裸露动物群出现于 时期。 晚震旦世 36. 纪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 寒武 37. 泥盆纪生物界发生重大变化,出现陆生植物,淡水鱼类繁盛,体现了生物 的进化过程。泥盆纪又被称为 的时代。 征服大陆 鱼类 38.恐龙绝灭于 时期。 白垩纪末期 11

7、0个空,二、名词解释(5题,10分),1. 古生物 1页 2. 化石 1页 3. 居群 居住在同一小区内的同一物种的一群个体称为居群。19页 4. 物种 就有性繁殖的生物而言,物种就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居群的集合,他们与其他不同类居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具体讲,就是那些在形态、生理、生态上基本相同,彼此交配能育的个体,总称为一个物种。 5. 辐射适应 28页 6. 同源器官 28页 7. 同功器官 29页 8. 个体发育 8页 9. 系统发生 指生物类群的起源和进化历史 10.生物重演律 10页 11.世代交替 299页 12.标准化石 地10页,13. 小壳动物化石 14. 终极绝灭 终极绝灭

8、是一个物种的所有居群都消失了,未留下任何后代物种,从而谱系中断,构成了真正的绝灭。 15. 异地埋藏 保存化石的地方不是生物原来生长的地方,称之为异地埋藏,其中的化石不同程度破碎,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且具有一定的定向性。 16. 原地埋藏 答:保存化石的地方是生物原来生长的地方,称之为原地埋藏,其中的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 17. 笔石页岩相,三、图形题 (6图,30分),1标明图中所指的“虫筳”的轴切面上的各构造名称 答:1.旋壁 2.隔壁 3.旋脊 4.初房 5.通道,2写出图中所指的珊瑚构造名称 答: 1.

9、泡沫板 2.鳞板 3.中轴 4.隔壁 5.外壁,3标出图中所指三叶虫头甲的构造名称 答: 1.头鞍沟 2.鞍前叶 3.眼叶 4.基底叶 5.颊刺 6.颈环,4. 标出图中所指的单锥形牙形石的构造名称 答: 1.顶尖 2.齿锥 3.基部 4.基腔,四、判断题(10题,10分),五、连线表示出各化石所属门类 (10题,10分),六、简答题 (5题,20分),1. 化石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答: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应具备如下条件: (1)生物本身:具有硬体,数量多。 (2)外部环境:迅速埋藏,免受机械破坏;迅速冷冻;还原环境;沉积物粒度细。 (3)石化作用:一定的时间内,经过压实与成岩作用转变成遗体化石。

10、 2. 生物进化的形态学(广义)例证、胚胎学例证和古生物学例证说明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19页 答:说明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生物的结构、构造是从简单到复杂;生物的类型是从低级到高级;生物的种类是从少到多;生物的生活环境是从海生到陆生和空中。 3. 物种形成的方式有那些? 22页 答:1. 渐变成种:一个物种,通过微小变异的长期积累,逐渐形成一个新种的成种方式,称为渐变成种,一般经过亚种阶段。又可分为继承式和分化式两种方式。分化式成种分地理隔离和生态隔离两种方式。 2. 骤变成种:一个物种,通过种内个体的突变,或由不同物种的杂交引起的突变,在短期内形成新种的方式,主要是由基因、染色体突变造成

11、。一般不经过亚种阶段。 3. 迅变成种:一个物种,在较短地质时期内迅速分化成新种,以后,新种在长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成种方式,成种时间短、相对稳定的时间长。又称为间断平衡学说。,4. 简述间断平衡学说 25页 答:主要内容有两点:1.认为大多数新种获得的性状主要是在迅速分化的初期完成的。在后期,虽然物种的延续时间很长,但性状的变异量却很少,处在一个长期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中;2.新种的发生地是在与主体居群相隔离的边缘小区内,这有利于小居群内的基因突变和新的性状的保存,如果小区内缺少天敌或竞争者,它们就有可能在短期内以迅速分化的方式形成新种。 5. 试比较广盐性动物和窄盐性动物 32页 答: 窄盐性动

12、物调节渗透压的功能不完善,为避免体内失水或渗入过多的危险,它们全都生活在与体液渗透压相接近的盐度比较稳定的正常海环境,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广盐性动物具有比较完善的调节渗透压功能,能生活在盐度变化大的近岸半咸水或咸水中,种类较少,个体较小,有些种类丰度大,盐度极低会出现壳体畸形。 6简述古代珊瑚的生态环境 答:大多数古代珊瑚的生态环境类似现代礁相泻湖的珊瑚,最大水深小于50米,温度1628度,水体清澈、动荡、富氧,阳光充沛、泥质少。 7. 如何判断腹足类壳体的旋向? 127页 答:腹足类的旋向判断方法如下:将腹足类的壳体的塔尖朝上,壳口朝着观察者,口在左侧者,则为左旋壳,反之为右旋壳。,8. “

13、虫筳”的演化趋势及演化的阶段性? “虫筳”是C、P的标准化石,其具有演化快、特征明显的特点,演化趋势表现如下: 大小:小大 形态:短轴等轴长轴 旋壁:单层三层四层或 具蜂巢层具副隔壁 隔壁:平直褶皱 但具拟旋脊蜓类的隔壁保持平直 旋脊:大小消失 部分原始蜓类的旋脊发展成拟旋脊 其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各阶段的特点如下表所示:,9. 对比横板珊瑚与四射珊瑚的形态、结构差异,10. 比较腕足类、介形类与双壳类的壳体的形态、构造差异,11. 简述双壳类的壳体特征 答:双壳类的壳体特征如下: (1)具有两片钙质外壳,由外套膜分泌的; (2)两壳形态相似、大小相等,但就每瓣壳而言,前后不对称; (3)通过韧带、铰合构造、闭壳肌控制两壳的开合; (4)铰合的一侧为背、相对的一侧为腹; (5)壳顶(或壳喙)偏向于壳的前背部,同心状纹饰前端密、后端稀;外套湾位于后端。 12. 双壳类的铰合构造由哪几部分构成,铰合构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双壳类的铰合构造由铰齿和铰窝组成,其可分为栉齿型、异齿型、古异齿型、厚齿型、弱齿型、贫齿型等多种类型。 134页 13. 简述介形虫的演化趋势 196页,14. 简述植物演化的阶段性 答:植物演化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菌类、藻类阶段:太古代中志留世,单细胞或多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