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6-13 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748032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6-13 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6-13 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6-13 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6-13 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6-13 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6-13 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6-13 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时两极世界的形成,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美苏两极格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含义、表现;“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两极世界的形成,美国,苏联,美苏,国家利益,2表现,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北约,华约,民主共和国,大韩民国,越南,古巴,局部热战,学法点睛 本知识点归纳为“一、二、三”,史观史论 美苏“冷战”打破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旧国际关系格局,导致两个阵营尖锐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与冲突,但“冷战”局面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也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实录一 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

2、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 实录二 影响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各国综合国力的消长变化。二战后之所以出现两极格局,一是由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二是因为美苏两国实力的增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形成美苏两极格局。两极格局下,世界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冷战”。苏美两国由战时同盟走向对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以苏美为首的东西方长达40多年的“冷战”正式开始;“冷战”中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诞生,其在欧洲的全面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角度1 世界两极格局是

3、怎样形成的? 提示:二战结束后,美国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妄图称霸全球,把苏联看作其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同时也出于推广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的目的,发动“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相继登台亮相。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成立,则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角度2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关系如何? 提示:三者的关系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

4、成。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角度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2011福建文综,2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解题思路 答案C,1阅读下列材料: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1947年3月1

5、2日在国会两院 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杜鲁门主义”出台的直接背景是什么? (2)“杜鲁门主义”的主要基调是什么?,答案(1)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最大的障碍。 (2)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在“冷战”形势下,导致一些国家分裂,如德国分裂、朝鲜分裂;导致国际形势紧张,如美国先后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苏之间还出现“古巴导弹危机”。,“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角度 如何认识两极格局的特点? 提示:(1)美国、苏联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两个阵线都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大局。 (2)世界两极格局,实际

6、是以美苏为中心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美苏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 (3)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在一起。“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压制共产主义和稳定资本主义过程中不诉诸战争。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角度 美苏争霸的影响 (2008江苏单科,19)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解题思路 答案B,2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两极世界美苏争锋,图二美国世界霸权政策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一漫画反映

7、的是什么事件? (2)据图二指出“冷战”对国际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 答案(1)古巴导弹危机。 (2)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5年12考)美苏“冷战”,马歇尔计划 “冷战”的影响,【示范1】(原创题)以下海报是荷兰政府于1949年刊印的。由此可知,荷兰政府()。 A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荷兰的阴谋 B宣传马歇尔计划对荷兰经济的重要性 C成为美国的盟友,共同遏制苏联 D希望民众与政府齐心协力克服经济困难,解析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由图片中的文字“没有马歇尔计划”“你便没有面包可吃”“而你的孩子也会挨饿”可知,

8、荷兰政府是在向人民宣传马歇尔计划的重要性。因此答案为B。 答案B,【示范2】(张家界模拟)美苏“冷战”导致国际政治地图重绘,使得国际安全环境充满了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D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解析根据所学,美苏“冷战”局面的出现,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但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结合本题,“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答案C,(5年4考)

9、“热战”: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冷战”下的“热战” 朝鲜战争,【示范3】(预测题)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较大的局部战争之一,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下列观点,最有可能为我国当时史学界所接受的是()。 A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明之间的激烈碰撞 B是在“冷战”背景下发生的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 C是在朝鲜半岛发生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内战 D是美帝国主义指使韩国军队发动的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战争 解析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当时”这一词,即1950年到1953年。当时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一边倒”,所以我国当时史学界观点必定为当时的政治服务,因此可推知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示范4】 (

10、改编题 )下面两图是朝鲜战争(19501953)期间美军撒下的传单。上面写着“中共士兵被迫为苏俄工作”“你为什么要为苏联死”字样。这反映了当时()。 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上的冲突中国出兵朝鲜并非明智之举 A B C D 答案C,(5年3考)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马歇尔计划的影响,【示范5】(长沙调研)有学者如此评价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一项举措:“美国统治当局似乎找到了一种途径,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溶为一体。一箭双雕,成了真正的受益者。”这项“一箭双雕”的举措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提出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建立“北约”组织

11、解析注意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二战后初期”、“遏制”共产主义,有利于“制造商、出口商”,根据所学知识,最符合题意的是C项的马歇尔计划。 答案C,【示范6】(预测题)2011年6月,在京举办的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上,美国资深战略家、88岁的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建议中国:展开“胡锦涛计划”,援助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发挥当年“马歇尔计划”之效用,并借此令中国成为全球领袖国家。基辛格在此强调的“马歇尔计划”之效用指的是()。 A抵制社会主义势力的渗透 B建立世界霸主地位 C实现欧洲经济的复苏 D在政治上控制欧洲,解析注意基辛格所强调的是当年“马歇尔计划”的正面作用:援助了西欧经济,促进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基于此基辛格建议中国实行“胡锦涛计划”。故答案选C项。 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