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自觉性:高中地理考试选择题精选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44738700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1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自觉性:高中地理考试选择题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自觉性:高中地理考试选择题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自觉性:高中地理考试选择题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自觉性:高中地理考试选择题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自觉性:高中地理考试选择题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自觉性:高中地理考试选择题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自觉性:高中地理考试选择题精选(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地理选择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自觉性地理选择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自觉性 考试说明指出: “所谓地理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 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过程,包括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一、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 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一、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 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的最基本的形式,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和 提示。 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 需要对这些信息做

2、进一步提炼, 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 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无关紧要的信息。把提炼的重要地理信息逐条分析,以把握它们的内在 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建的线索,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1. 根据材料给出的信息,判断区域位置,并联系区域的典型特征。1. 根据材料给出的信息,判断区域位置,并联系区域的典型特征。 区域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的地表空间单位, 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 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在构成与地理环境的要素中有一个或几个要素起了主导性作用,该区域的地 理活动一定得环境都围绕他展开,提取和解读区域信息,应当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找出区域地理的 主导要素,并

3、围绕它加以分析。如西北地区想到水分,珠江三角洲想到改革开放政策等。 2. 获取时间信息,联系与时间相关联的地理要素;找出不同地理阶段的不同,予以分析比较。2. 获取时间信息,联系与时间相关联的地理要素;找出不同地理阶段的不同,予以分析比较。 提取的时间信息主要分两种,第一种为日期,时刻。年内日期主要思考气候、与气候相关的地理 要素;具体时间点主要联系地球运动有关知识、气温的日变化。第二种为年份、不同历史阶段。这种 对这种呈现形式,要着重思考条件变化与结果变化,对前后阶段加以对比;注重长时期自然、短时期 人为”的原则,关注“今是昨非原则”“今是昨非原则”指导下的思考方向。 何为今是昨非?之前破坏

4、,现在保护;之前不科学,现在科学;何为今是昨非?之前破坏,现在保护;之前不科学,现在科学; 3. 注重提材料中给出的新概念、影响因素,思考其作用机理(新概念迁移类模型)3. 注重提材料中给出的新概念、影响因素,思考其作用机理(新概念迁移类模型) 2 材料中给出影响因素的题目,多为新概念迁移类问题。新概念迁移类问题新概念迁移类问题遵循“问题表征理论建 模应用迁移”的命题指向,层层深入。解决这类问题,一要将新概念与所学知识进行挂靠,二要 思考影响因素:正相关还是负相关?三要考虑作用机理,即影响因素通过怎样的方式对概念起作用。 新概念迁移类问题的表述形式一般如下: XX 是/指/是指XX 是/指/是

5、指,与 XX、XX、XX 等因素密切相关(对 XX,XX,XX 有重要作用) ,下图为 XXX, 据此回答 XX-XX 题。 解题方法: 迁移:新概念是哪个旧概念,或与哪个旧概念相关? 两个方向: (1)考虑影响因素:正相关 or 负相关?影响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 (2)考虑作用机理:正相关 or 负相关?与它描述的对象有什么关系? 新概念迁移类问题=概念迁移+影响因素/作用机理。 以新概念迁移模型为依托,引入一种新模型。另有隐情模型。另有隐情模型。另有隐情模型是指某种因素对地理事物 产生影响,按照思维定式,这一因素通常是主导因素,但分析相关性与作用机理可知,如果是该地理 要素主导,那么产生的

6、地理的地理现象将与现在不同,甚至相反。这说明在这一地理要素之外,有另 一地理要素主导,即另有隐情。另有隐情模型,意在引导考生破除思维定势,走出思维误区,避免题 海战术引领下的背诵题目,对具体地理情境做具体分析。 4. 根据标点符号的运用,揣测命题人的命题意图,价值判断与答案导向4. 根据标点符号的运用,揣测命题人的命题意图,价值判断与答案导向 考试说明将“符号”列为地理信息的一种。标点符号作为一种符号,也承载着有效的信息。事实 上,高考试卷是命题专家精雕细刻的产物,题干表述中的标点符号颇具匠心,体现出了命题者的倾向 性。 句号句号:作为一种句末点号,分割了题干信息层次。提取文字信息,首先应以句

7、号为划分依据。一句一 分析,一句一提取。 分号分号:分号代表着同类信息的病例,应分析分号修饰的各个部分,着重分析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3 顿号顿号:顿号代表同类信息的并列。应分析并列部分的性质与特征,分析并列部分与材料其他信息的关 系。 引号引号:象征着引申,强调。要分析喻体与本体的关系,找出引号内事物的性质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 原因。引号一加,一般就不是喻体与喻体原因。 冒号:冒号:冒号代表着解释说明,冒号前为总述,冒号后为分述。 5. 注重提取材料中出现的阿拉伯数字,注重数量变化、规模修饰、结构反思。5. 注重提取材料中出现的阿拉伯数字,注重数量变化、规模修饰、结构反思。 高考文科材料主体

8、一般用现代汉语进行论述,因此在材料中出现阿拉伯数字,就显得意味深长。高考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而阿拉伯数字正是定性、定量信息的重要呈现形式,要抓住阿拉伯 数字获取有效信息。思考的方向主要由以下几种: 一数字大小修饰对象的规模;一数字大小修饰对象的规模; 同类数字间的对比反应变化及问题。同类数字间的对比反应变化及问题。 由数字大小引起的对结构合理性的反思。由数字大小引起的对结构合理性的反思。 6. 根据材料中出现的常见地理事物,思考其影响因素、产生原因、影响。6. 根据材料中出现的常见地理事物,思考其影响因素、产生原因、影响。 除了以上五项常见信息来源以外,高考的文字材料时常给出其他常

9、见地理要素。考生应结合所学知识 与生活常识,思考这些地理事物的产生原因,作用机理、影响,并与时空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把握 内在联系,构建线索网络,实现信息整合。 如砾石等于搬运作用弱,上游;沉积等于地势低等等。 二,能够快速,有效,准确地获取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 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着的信息 二,能够快速,有效,准确地获取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 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着的信息 图表信息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等类型。以地 图为例,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 表格信息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资料信

10、息及数字彩资料的属性,类别,单位等信息。地理图表 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方式与重要内容近年来对地图的考查形式不断创新,考查考生对各种信 4 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侧重对地理思维能力 的考核。 例如半岛河流流向就能判断地势的高低,见到滩涂、三角洲面积的扩大,就能判断水土流失的加剧; 见到侵蚀平原,能够知道该地地势较低,若能运用绘制简图(如近日点和远日点简图) 、添加辅助线(如 添加等值线)图文转化等方法,往往能迅速准确的做出判断。 1、根据等势线的延伸更替,弯曲、闭合、疏密情况,结合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分析区域地理特征。1、根据等势线的延伸

11、更替,弯曲、闭合、疏密情况,结合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分析区域地理特征。 等值线是地理图像中用于描述事物数量特征及变化的重要因素。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自 然地理诸要素有相互作用和统一演化的关系。可以结合等值线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区域地理特征。 等值线弯曲,可参照“山脊”与“山谷”进行类比。影响等值线弯曲的因素比较典型,如“等温线陆 上弯曲地形” 、 “海上弯曲洋流” 2.根据河流水系特征判断区域地形。2.根据河流水系特征判断区域地形。 一般来说,河流是支流汇集干流。因此支流发育之处,海拔较高。 对于流域水系图,可判断其流域边界山脊分水岭 山地丘陵,河即是谷;河网密布,多为平原。 3.

12、3. 根据表格等信息,提取绝对数据与相对数据,并加以分析、区别,总结提升为结构数量模型根据表格等信息,提取绝对数据与相对数据,并加以分析、区别,总结提升为结构数量模型 绝对数据是描述事物多少的数据,通常表现为“量” ;相对数据用以描述事物的结构与比重,通常表 现为“率” 。量大不一定率高,率高不一定量大。对绝对数相对数的分析与区别,是各类考试命题的 重要方向。 将绝对数与相对数的区别予以抽象、概括,并推广到历史、地理中,可得到结构数量模型。结构数量 模型的主要内容与应用如下: 结构数量 模型的主要内容与应用如下: 比率和数量的区别。 内部结构调整和外部数量增减的区别。 一定规模下对事物内部结构

13、的反思与调整。 5 结构与数量不能互为因果。 例子: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量。 不患贫而患不均(贫是数量,不均是结构) 我国家电、塑料等 200 多种产品产量占全球第一,但奢侈品消费大多发生在境外。 耕地复种指数降低耕地面积减少? 信息消费总额达 2.2 万亿元,智能手机增长 99%,智能电视机增长 31%,电话下降 5%,短信下降 20% 单位 GDP 能耗降低=GDP 总量增加? 老龄人口比重降低=老龄人口数量减少?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减少财政支出? 企业负债率降低=信贷规模减小? 另外,注意观察不同坐标图上横纵坐标代表的坐标单位是否一致。区别月降水量与年降水量。 4. 根据图片范围和比例尺

14、的大小,思考区域的空间尺度问题4. 根据图片范围和比例尺的大小,思考区域的空间尺度问题 宏观区域图的判读一般是指以某大洲、大陆或国家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内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及 区域定位。微观区域图主要借助图中的各种地理信息,考查要素的分布、变化、特征,或进一步阐释 其成因、 规律及联系, 探讨区域开发方向、 区域问题的整治措施、 区域联系或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空间尺度影响区域内事物特征的主导因素选取。如一个小尺度区域,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因素差 异不大,不是特征分异的主导因素。 比例尺是体现区域尺度的重要形式。多见于一经一纬双线定位或不出现经纬线的图像中。 5. 根据区域典型景观图,分析区域地

15、理特征5. 根据区域典型景观图,分析区域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植被、太阳、交通、人居 6. 根据图例提取信息。6. 根据图例提取信息。 三、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三、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6 审题时,需要对题目所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如空间、属性、时间等特 征。 空间特征: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属性特征:地形地貌、岩石、气象、气候、水文、土壤、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 时间特征:某一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或某一时间段。 此外,还要注意地理信息的数量、质量等特征。 审题的目的是要理解题目的

16、要求以及考查意图。试题的要求如: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是判断还 是推理、是演绎还是归纳、是比较还是综合等,进而明确考查什么概念和原理、什么能力和方法、什 么主题和观念等意图。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实例分析:踩词法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实例分析:踩词法 一、工业区位一、工业区位 1. 市场1. 市场 市场分区域市场、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 判断主导因素是否为市场, 既要判断当地的经济社会特征 (人 多 or 潜力大) ,又要判断产品类型、销售目的地(针对本地市场 or 转销市场、国内市场) 一般地,低端产品主要针对区域市场;高端产品主要依托国际与国内市场,对区域市场要求小。 市场导向型:产品产值低 成品体积大 总量增加多 易腐烂变质 易燃易爆炸 运输不便易碎 市场为主导因素的题目例析: 市场广阔: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公司在美国设厂、非洲北美洲设玻璃厂、南非设汽车生产基地。 市场潜力大/提前占领广阔市场:1994 年外国机器人企业进入中国 拓宽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在摩洛哥进行渔业捕捞与加工 国内市场广阔:中国汽车整车出口小,虽然中国成本高于东南亚,但工厂数量仍很多。 产品就近销售:一次性餐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