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716176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学习目标 1理解系统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2了解系统配置设计的方法; 3掌握代码设计原则; 4掌握模块的概念; 5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 6掌握输入与输出设计方法。,5.2 相关理论知识,5.2.1 系统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1系统设计的任务 (1)系统配置。 (2)各种模式设置。 (3)系统模块结构设计。 (4)数据库设计。 (5)编写系统设计报告。,5.2 相关理论知识,2系统设计的原则 (1)系统的可靠性。 (2)系统的实用性。 (3)系统的有效性。 处理能力参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处理的业务量。 运行时间参数,是指系统从数据输入到输出信息,完成整个处理的时间。 响应时间参

2、数,是指用户从发出数据请求到得到系统回答之间的等待时间。 (4)系统的可维护性。 (5)系统的经济性。,5.2 相关理论知识,5.2.2 系统配置设计 1系统设计的依据 系统设计的依据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系统的吞吐量。 (2)系统的响应时间。 (3)系统的可靠性。 (4)集中式还是分布式。 (5)地域范围。 (6)数据管理方式。,5.2 相关理论知识,2系统体系结构的选择 (1)什么是C/S结构。C/S(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中,服务器通常采用高性能的PC、工作站或小型机,并采用大型数据库系统,如Oracle、Sybase、Informix或SQLServer,

3、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下图所示的是C/S模式结构图,5.2 相关理论知识,(2)什么是B/S结构. 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把C/S 模式中的服务器部分分解为一个数据服务器和若干个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从而构成了一个三层结构的客户服务体系。B/S模式本质上是一个特殊的C/S模式,只不过它的客户端应用程序简化为只使用单一HTML 语言的客户端软件,一般是一个通用的浏览器,例如Internet Explorer,其中浏览器负责用户界面处理和部分通信功能.业务处理功能由网络服务器担任,由数据服务器对分布在网络服务器上的各种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即数据处理

4、和数据库管理仍由数据服务器完成。其工作方式如下图所示。,5.2 相关理论知识,5.2 相关理论知识,3计算机硬件选择 计算机硬件的选择取决于数据的处理方式和要运行的软件。管理信息系统对计算机的基本要求就是速度快、容量大、通道能力强、操作灵活方便,但计算机的性能越高,其价格也就越昂贵,因此,对计算机硬件的选择应当全面考虑。一般来说,如果系统的数据处理是集中式的,系统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则可以采用主机终端系统,以大型机或中小型机作为主机,可以使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对于企业管理等应用,其应用本身就是分布式的,则使用微机网络系统更为灵活、经济。,5.2 相关理论知识,4计算机网络

5、选择 (1)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一般有总线形、星形、环形、混合形等。在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上应根据本单位、本部门、本系统的地域分布、信息流量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来说,应尽量将信息流量最大的应用放在同一个网段上。 (2)网络的逻辑设计。 首先按软件将系统从逻辑上分为几个分系统或子系统,然后按需要配置设备,例如,主服务器、主交换机、主路由器、分系统交换机、子系统集线器、通信服务器等,并考虑各设备之间的连接结构。 (3)网络操作系统。目前流行的网络操作系统有Unix、Netware、Windows NT等。Unix历史最早,它是唯一能够适用于所有应用平台的网络操作系统;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

6、适用于文件服务器/工作站模式,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Windows NT由于其Windows软件平台的集成能力,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向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延伸,无疑是最有前途的网络操作系统。,5.2 相关理论知识,5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原则 (1)构造数据库的难易程度。 (2)程序开发的难易程度。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性能分析。 (4)对分布式应用的支持。 (5)并行处理能力。 (6)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 (7)数据完整性约束。,5.2 相关理论知识,(8)并发控制功能。 保证查询结果一致性的方法; 数据锁的颗粒度(数据锁的控制范围,表、页、元组等); 数据锁

7、的升级管理功能; 死锁的检测和解决方法。 (9)容错能力。 (10)安全性控制。 (11)支持汉字处理能力。 (12)突发事件处置能力。,5.2 相关理论知识,6数据库管理系统 (1)Oracle。Oracle是最早商品化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也是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Microsoft SQL Server。Microsoft SQL Server是一种典型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在许多操作系统上运行,它使用Transact-SQL语句完成数据操作。 (3)Microsoft Access。作为Microsoft Office组件之一,Microsoft Acce

8、ss是在Windows环境下非常流行的桌面型数据库管理系统。,5 相关理论知识,5.2.3 代码设计 1什么是代码 代码又称为编码,它是客观实体或其属性的代表。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代码是一串字母、数字、符号的组合,便于计算机的存储、处理、输出。它也是管理人员与计算机的共同语言。它比文字数据简短,具有鲜明的层次结构和规律性,是计算机进行数据分类、汇总、运算处理、统计和检索的关键字。 2代码的功能 简洁明了。 效率功能。 代码提高了数据的全局一致性。 代码是人和计算机的共同语言,是两者交换信息的工具。,5 相关理论知识,3代码设计原则 唯一性,代码的唯一性表示每一个代码只能唯一地表示某个实体或属性,

9、不能有二重性,这是最重要的特性。 标准化,代码的设计要适应并符合国家、部门及行业的标准,同一类型对象的编码应该统一,例如,对于总账科目编码,国家财政部已有统一的标准,设计时可以向它靠拢。 扩展性,代码结构必须能适应实体或属性集合体不断扩充的需要,即要留出足够的备用代码位。 简便性,在不影响系统容量和扩展性的情况下,代码的设计越短越好,这样既便于人们的识别与记忆,又可减少输入操作时的错误。,5 相关理论知识,4代码的分类 (1)顺序码。顺序码又称为系列码,它是一种用连续数字代表编码对象的码,例如,用1代表校长,2代表教务处长,3代表教研室主任,4代表某个教师等。 (2)区间码。区间码是把数据项分

10、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都具有一定意义。典型的例子是邮政编码。表5-1所示的是某企业的用户分类代码。,5 相关理论知识,(3)助记码。 助记码是用文字、数字或文字和数字相结合来进行描述,其特点是可以通过联想帮助记忆。例如,会计电算化里摘要就用助记码帮助记忆,如LRZE代表利润总额,NYJT代表能源交通建设基金,TZTJ代表投资方向调节税等。 (4)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 代码作为计算机的重要输入内容之一,其正确性直接影响整个处理工作的质量。特别是人们重复抄写代码和将它通过手动输入计算机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更大。为了保证正确性,有意识地在编码设计结构中原有代码的基础上,另外

11、加上一个校验位,使它事实上变成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校验位通过事先规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出来。代码一旦输入,计算机会用同样的数学方法按输入的代码数字计算出校验位,并将它与输入的校验位进行比较,以证实输入是否有错。,5.2 相关理论知识,(5)常用的确定校验位值的方法。确定校验位值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算术级数法举例如下。 原代码: 1 2 3 4 5 各乘以权: 6 5 4 3 2 乘积之和: 6+10+12+12+10=50 以1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到的余数作为校验码。 50/1146 因此代码为123456。 几何级数法举例如下。 原代码: 1 2 3 4 5 各乘以权:

12、32 16 8 4 2 乘积之和: 32+32+24+16+10=114 以1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到的余数作为校验码。 114/11104 因此代码为123454。,5.2 相关理论知识, 质数法举例如下。 原代码: 1 2 3 4 5 各乘以权: 17 13 7 5 3 乘积之和: 17+26+21+20+15=99 以1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到的余数作为校验码。 99/1190 因此代码为123450。 注意,以11为模时,若余数是10,则按0处理。,5.2 相关理论知识,5代码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设计的代码在逻辑上必须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在结构上应当与处理的方法相一致。 (2)

13、一个代码应唯一表示它所代表的事物或属性。 (3)设计代码时,要预留足够的位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 (4)代码要系统化,代码的编制应尽量标准化,尽量使代码结构对事物的表示具有实际意义,以便于理解及交流。 (5)要注意避免引起误解,不要使用易于混淆的字符,不要把空格作为代码;要使用24小时制表示时间等。 (6)要注意尽量采用不易出错的代码结构,例如,字母字母数字的结构比字母数字字母的结构发生错误的机会要少一些。 (7)当代码长于4个字母或5个数字字符时,应分成小段,这样人们读写时不易发生错误。(8)若已知代码的位数为P,每一位上可用的字符数为Si,则可以组成的码的总数为: 例如,有一个三位代码

14、,对应字符为09,那么它共可以组成C101010=1000种码,如果对应的字符为07,那么它共可以组成C=888=512种码。,5.2 相关理论知识,6代码设计步骤 (1)确定编码对象,明确代码目的。 在业务核算和管理上需要系统化和标准化处理的数据。 为了方便计算机分类、检索、合并、汇总和输入等处理操作而需要进行编码的数据。 (2)分析编码对象,确定编码方法。 决定代码种类。 决定编码方法。 决定是否采用校验码。 (3)编写代码设计书。 (4)编写代码。,5.3 相关实践知识,5.3.1 系统模块概述 1基本模块定义 所谓模块就是具有指定功能的一个程序、子程序、子系统或程序段的雏形,是在系统设

15、计阶段构成软件系统的基本单元。 模块实际上是一组程序语句,这组程序语句必须具有输入与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程序、内部数据等4种属性。 (1)输入与输出属性:一个模块的输入来源和输出去向都是同一个调用者,也就是这一模块从调用者那里获得输入,然后再把产生的输出返回给调用者。 (2)逻辑功能属性:模块的逻辑功能是指它能做什么事,表明了它把输入转换成输出的功能,它也可以只是输入或输出功能。 (3)运行程序属性:运行程序是指它如何用程序实现逻辑功能,它可以调用其他模块,也可以被其他模块所调用。 (4)内部数据属性:内部数据是指属于该模块自己的数据。,5.3 相关实践知识,2理想模块 一个理想的模块最好是一

16、个黑箱模块,对用户来说,他所感兴趣的是这个模块的功能,而不必去理解内部的结构与原理。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 (1)对于已知的输入,可以获得预期的输出。 (2)不需要知道模块的内部结构及如何实现模块功能,只需知道如何使用模块。 (3)知道模块功能,就知道它能干什么。,5.3 相关实践知识,3模块图形 在模块结构图中,一个模块用一个矩形表示,如下图(a)所示,其中打印总账模块为预先定义的模块,预先定义的模块不需要程序员再编写程序。,5.3 相关实践知识,4模块间的联系 模块间的联系分为直接调用、判断调用、循环调用等三种,它们都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1)模块间的直接调用 上图(b)所示为两个模块之间的联系,表示模块A调用模块B,模块B执行完它的功能后,再返回到A处。我们并不需要知道A和B两个模块中的结构如何,只需知道模块A有调用模块B的功能,B模块执行完它的功能后,返回到A处,因此,把A称为调用模块,B称为被调用的模块。 (2)模块间的信息传递。 上图(c)所示为个模块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当上级模块调用下级模块时,将原始数据M传下去,下级模块得到数据M后,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