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题解题技能 .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716175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题解题技能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实验题解题技能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实验题解题技能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实验题解题技能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实验题解题技能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题解题技能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题解题技能 .ppt(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样题细研 人体内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当 血糖代谢失去平衡时,人体就会患低血糖病或糖尿 病。某学校的学生兴趣小组做了以下的模拟尿糖的 检测实验,并进行了问题讨论,请根据以下材料完 成相关的内容:,实验题解题技能1 鉴定类实验,(1)实验材料:试管,试管架,滴管,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葡萄糖试纸(遇葡萄糖会出现一定的颜色),模拟的尿液样本甲、乙两份。 (2)实验目的 。 (3)实验步骤 取 支试管,分别编号,并放在试管架上。 在上述试管中 。 将葡萄糖试纸放到干净的纸巾上。 然后用一支干净的滴管,从1号试管中吸取少量液体(其它试管等量)滴在葡萄糖试纸上。, 。 。 将4张试

2、纸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4)问题讨论 某同学实验所得的4张试纸的现象没有很大区别,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仅凭尿液样本还不能断定某人患糖尿病,应该怎样进行进一步诊断? 。 除了用葡萄糖试纸检验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解析 根据题中所给实验材料有清水,葡萄糖溶液 和模拟的尿液样本甲、乙两份,葡萄糖试纸,可推知实验目的是学会用葡萄糖试纸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的方法。根据实验材料可知实验要鉴定甲尿液、乙尿液是否含有葡萄糖,葡萄糖溶液作为对照,清水作为空白对照。通过观察和记录葡萄糖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滴加葡萄糖液的试纸比较,鉴别甲尿液、乙尿液是否含有葡萄糖

3、。正常情况下,滴加清水的试纸肯定是与其他试纸的结果不同,但如果吸取液体样本时共用一支试管,污染了其他样本,会严重干扰实验结果。尿液中含糖不等于患糖尿病,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糖,尿液中也可能含糖,所以还要对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进行检测才能最终确定是否患糖尿病。检测尿液是否含葡萄糖,除了用葡萄糖试纸外还可以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看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答案 (2)学会用葡萄糖试纸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的方法 (3)4 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葡萄糖溶液、甲尿液、乙尿液 观察和记录葡萄糖试纸的颜色变化 重复步骤,用葡萄糖试纸测试另外3种溶液,记录每次试纸的颜色变化 (4)可能用的是同一支滴管取液体样本(

4、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可以检测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看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拓展提升 比较归纳教材中鉴定类实验 1.某些特定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2.用于提取或鉴定的试剂及颜色反应,变式训练 为进一步确定来源不同的A、B、C、D、E五种物 质(或结构)的具体类型,进行了下列实验,现象 与结果如下表: 各种物质(或结构)的性质、染色反应的结果, 见下表:,注:“+”表示有(溶解);“-”表示无(不溶解);灰分指物质充分燃烧后剩下的部分。,A为红色,检测A的灰分后发现其中含有Fe元素。 将适量的E溶液加入盛有D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

5、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和结果,推断出: A. ;B. ;C. ; D. ;E. 。 解析 以课本知识为背景,将表中信息与“注”中的信息相结合,即可推断出各种物质的名称。,答案 A.血红蛋白 B.脂肪 C.染色质(体) D.纤维素(半纤维素) E.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随堂演练 1.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乙烯的生理作用,进行了下列实验:取甲、乙两箱尚未成熟的番茄(绿色),甲箱用一定量的乙烯利(可释放出乙烯)处理;乙箱不加乙烯利,作为对照。当发现两箱番茄颜色有差异时,从这两箱中取等量的果肉,分别研磨成匀浆,除去匀浆中色素,过滤。取无色的等量滤液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的

6、斐林试剂,摇匀加热后观察。下列对该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 A.甲箱番茄呈红色 B.乙箱番茄呈绿色 C.乙试管中呈砖红色 D.甲试管中也呈砖红色,但比乙试管中的颜色浅,解析 乙烯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因此可以用乙烯(乙烯利)来促使未成熟的果实尽快成熟。果实在成熟的过程中,细胞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淀粉在酶的水解作用下大量转化成麦芽糖、葡萄糖等。麦芽糖、葡萄糖等均为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验鉴定,所以甲试管中也呈砖红色,但比乙试管中的颜色深。 答案 D,2.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低倍镜下看到的洋葱根尖分生

7、区细胞呈正方形 B.纸层析法分离出的色素,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 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物质 D.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时,一定要 用另一支滴管将提前一天准备好的肝脏研磨液 滴入试管中 解析 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如果放置时间过长,酶的活性会因研磨液的腐败而降低,故D项错误。,D,3.有时候,由于实验材料所限而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 A.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蒜叶代替洋葱 B.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可用30%的食 盐溶液代替30%的蔗糖溶液 C.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可用乙醇代替 丙酮

8、 D.做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时,可用新鲜猪血代替 鸡血 解析 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目的是要观察细胞分裂,而蒜叶细胞不分裂,故不能代替洋葱,(根尖)。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不能用30%的食盐溶液代替30%的蔗糖溶液,因为30%的食盐溶液浓度太高,分离速度快,会使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色素可以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丙酮、酒精、石油醚,故可以用酒精(乙醇)代替丙酮。猪是哺乳动物,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无DNA,不可替代鸡血。 答案 C,4.将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后装入一个半透膜袋内,扎紧袋口后将此袋放入装有蒸馏水的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从烧杯的液体中取样并等量分装于试管中,各滴入不同的试剂进

9、行检测,最可能观察到 ( ) A.滴入碘液摇匀溶液变成蓝色 B.滴入斐林试剂隔水煮沸有砖红色沉淀 C.滴入苏丹染液隔水加热溶液变成橘黄色 D.滴入双缩脲试剂摇匀溶液变成紫色 解析 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等成 分。淀粉是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麦芽糖是二糖,一般情况下也不可以通过半透膜进入烧杯中,只有葡萄糖可以通过半透膜进入烧杯中。滴入斐林试剂隔水煮沸,有砖红色沉淀。 答案 B,5.蛋白质的空间构型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都会使蛋白质变性。现提供: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碘液

10、、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等材料用具。 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 。 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解析 首先要清楚该实验的生物学原理:用碘液检测可溶性淀粉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反映出淀粉酶活性的高低;通过淀粉酶活性的高低,反映出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其次要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来设计实验,即在实验过程中,除了向一支试管滴加适量的蒸馏水,向另一试管加等量的无水乙醇外,其他实验操作都相同。对实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预测时一定要全。,答案 实验步骤:(1)取2支试管,分别编号A、B,然后向A、B试管各加入1 mL新鲜淀粉酶溶液,再向A试管加5滴蒸馏水,向B试管加5滴无水乙醇,最后再各加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注意等量原则);(2)将2支试管摇匀后,再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5 min;(3)取出A、B试管,各加入12滴碘液,摇匀并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1)A试管溶液不变蓝,B试管溶液变蓝,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2)A试管溶液不变蓝,B试管溶液不变蓝,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最可能的实验结果:A试管溶液不变蓝,B试管溶液变蓝,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