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三首 .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705512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词三首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苏轼词三首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苏轼词三首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苏轼词三首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苏轼词三首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轼词三首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词三首 .ppt(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轼词三首,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嘉祐二年()中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宋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

2、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祐元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著有东坡全集一百一十五卷,今存。,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了我通报,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我要亲自搭弓射虎,看!咱多像当年的孙权,

3、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上阕着力描写出猎的阵势,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狂”字是核心,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下阕抒写为国效力的愿望。从熙宁三年到七年,辽和西夏数次南侵,北宋政府割地赔银,丧权辱国,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平。故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

4、人肃然起敬。,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苏轼,沙湖:在黄冈东三十里处。 狼狈:进退都感觉困难。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时苏轼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县) 已第三年。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词来,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

5、徐行。,不要去听雨点子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不妨一边舒适地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地走去。 吟诗、长啸,表示意态闲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要来得轻便。这雨有甚么可怕?虽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都不在意 芒鞋:草鞋。 竹杖草鞋步行所用,属于闲人。作者两年后离开黄州,初入庐山诗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用到竹杖芒鞋,即所谓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南歌子)。 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即俗所谓行人路上马蹄忙者。,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带着寒气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点冷。 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普照

6、, 好似在招手欢迎我。 料峭春风:带几分寒意的东风。 斜照相迎,也透露着喜悦的情绪。词序说:已而遂睛,故作此。七个字闲闲写下,却是点睛之笔。已而遂睛,仍牵带着原先的风雨。对于这一路上的雨而复睛,引出了怎样的感触来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望望刚才遇雨的地方,真是晴雨无常!回去吧,不管风吹雨打也好,阳光四照也好。 萧瑟处:指遇雨的处所。萧瑟,风雨吹打树林的声音。,词中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达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 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 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伟大的灵魂在艰苦的跋涉,无

7、声的探索,无歌无喜,无风无雨。 词人用象征手法,写出在突如其来的政治风雨面前,自己内心的坦荡与气度的从容。从历史和磨难中走来,在穿林竹叶声中吟啸徐行,不避崎岖,走入安宁,走入心灵的坦途,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自己崭新的位置。,从这首词中你得出怎样的人生思考?,浣溪沙 苏 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村南村北”概括“缫车”声,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

8、心情。,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缫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

9、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象,更是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浣溪沙词中有“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兴一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