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第4课《送考》同步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4705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第4课《送考》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第4课《送考》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第4课《送考》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第4课《送考》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第4课《送考》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第4课《送考》同步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第4课《送考》同步练习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第 4 课 送_考一、字音辨读二、 、词语辨析1吐露袒露析例句墙角墙脚析例句、熟语释义1抱佛脚:谚语,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原来比喻平时没有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2老羞成怒:因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3沸反盈天: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4不胜欣羡:十分羡慕。5心灰意懒:灰心丧气,意志消沉。也说心灰意冷。6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7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一、走近作者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

2、江桐乡人。1914 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8 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9 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 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1924 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 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1924 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1929 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 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

3、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二、相关背景送考中作者通过四个场景的描写,从孩子们的表现中可以看出考试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让他们失去了这个年龄该有的童真;孩子们被残酷的考试摧残得已经失去了许多童年该有的欢笑和纯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也深深地埋下了考得一个好学校就是今后有好的生活的开始的观念;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而作者对此虽有不满,但也只能无奈地付之一笑。这篇文章写于 1934 年西湖招贤寺。三、主旨把握 第 4课 送 考 文章记述了作者本人送一群小学生到杭州考初中的经历,展示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

4、生活,以及纯真、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世界的向往之情,也流露出了对当时考试制度的反感。四、结构图示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1文章一共出现了几个场景?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的内容。明确:文中一共出现了四个场景,分别是:(1)村民与自然奋斗,学生们只顾埋头读书;(2)考试之前气氛紧张;(3) 等候消息焦虑不安,放榜如同晴天霹雳!(4)连夜启程来杭入学。2出现的人物最多的是第一个场景,出现的人物是“我” 、村民和一群学生。村民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有什么不同?“我”是如何看这一现象的呢?明确:村民:“运河两岸,水车同体操队伍一般排列着,咿呀之声不

5、绝于耳。村中农夫全体出席踏水有的车上,连妇人、老太婆和十二三岁的孩子也都出席。这不是平常的灌溉,这是人与自然奋斗!”村民关心的是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学生们:“但那班投考的孩子们对此如同不闻不见,只管埋头在升学指导 、 初中入学试题汇观等书中。但他们的眼向两岸看了一看,就回到书上,依旧埋头在书中。后来却提出种种问题来考我:穿山甲喜欢吃什么东西? ”“我”:“老羞并不成怒,笑着,倚在船窗上吸烟。 ”“笑”表明了作者对学生们不关心生活,只知读些无用的书的无奈。 3 “不久,所有的学生都捞得了一个学校。 ”这句话中的“捞”字有什么深刻含义?明确:考试本来应该是很严肃的事情,而“捞”却是很随便的,

6、说明无论考得如何,每一个学生都有学校可去,但学生还是对考试很紧张,这是由他们看待考试的性质决定的,这也表露出了作者对考试制度的不满。4丰子恺的散文,率直、朴素、富有人生哲理,状物写人,意趣横生。课文对这些投考的小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你认为哪些描写最为生动、形象?并说说你的理由。明确:(1)人们全力抗旱的壮观场面令作者感动不已,但是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小孩子却如同不闻不见,这说明了他们幼小年龄就承受着异常沉重的精神压力。(2)考试内容都是无聊的,毫无价值可言的,可是孩子却独衷于这一点,而对人和自然的奋斗无动于衷。(3)考后短暂的兴奋,体现了孩子的天真活泼和内心的期盼。(4)通

7、过对孩子等待发榜的焦急心情的描述,表明这种考试制度给孩子带来的压力。(5)发榜后对孩子不同的神态和心情描写,流露出作者对这种考试制度的反感和对孩子的同情。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本文运用的是人物群体描写的方法。对众多考生在考试前后不同的神态、心态,作了带有分析性的叙述,通过细致而形象地刻画,既表现了少男少女们的纯真、活泼和机灵,又表现了他们在考试重压下的焦虑和期盼,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同情,揭露了这种考试制度的弊端。1叙述、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有几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愁容满面地上车,好像被押赴刑场似的,看了真有些可怜。 ”“这数秒间的空气的紧张,是我这枝自来水

8、笔所不能描写的啊!” “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的啊!叫他们吃这种霹雳,真是残酷!”作者将这些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很巧妙地融合在事情的叙写之中,画龙点睛,揭示旨趣,营造了感人的艺术力量,深化了文章的主题。2心理、细节描写生动传神作者善于观察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将感知的触角深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通过心理和细节描写,将这一群孩子写得血肉丰满。学生考老师时用手“伸出一根手指点着我” ,考完之后的“议论纷纷,沸反盈天” ,等到发榜时的“寝食不安,茶饭无心” ,发榜之时神态各异的张望,以及久等不来之后的咒骂等,极其生动传神。3语言自然随意,朴实无华文章采用拉家常式的自然话语,在不经意中透视出生活的本真,让

9、读者感受到作者本真的心灵闪动。阅读送考选段,完成 14 题。我除了早晚听他们纷纷议论之外,白天统在外面跑,或者访友,或者觅画。省立学校录取案发表的一天,奇巧轮到我同去看榜。我觉得看榜这一刻工夫心情太紧张了,不叫他们亲自去看,同时我也不愿意代他们去看,便想出一个调剂紧张的方法来:我和一班学生坐在学校附近一所茶店里了,叫他们的先生一个人去看,看了回到茶店里来报告。然而这方法缓和得有限。在先生去了约一刻钟之后,大家眼巴巴地望他回来。有的人伸长了脖子向他的去处张望,有的人跨出门槛去等他。等了好久,那去处就变成了十目所视的地方,凡有来人,必牵惹许多小眼睛的注意,其中穿夏布长衫的人尤加触目惊心,几乎可使他

10、们立起身来。久待不来,那位先生竟无辜地成了他们的冤家对头。有的女学生背地里骂他“死掉了” ,有的男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学生料他“被公共汽车碾死” 。但他到底没有死,终于拖了一件夏布长衫,从那去处慢慢地踱回来了。 “回来了,回来了!”一声叫后,全体肃静,许多眼睛集中在他的嘴唇上,听候发落。这数秒间的空气的紧张,是我这枝自来水笔所不能描写的啊!“谁取的” , “谁不取” ,一一从先生的嘴唇上判决下来。他的每一句话好像一个霹雳,我几乎想包耳朵。受到这种霹雳的人有的脸色惨白了,有的脸色通红了,有的茫然若失了,有的手足无措了,有的哭了,但没有笑的人。结果是不取的一半

11、,取的一半。我抽了一口大气,开始想法子来安慰哭的人。我胡乱造出些话来把学校骂了一顿,说它办得怎样不好,所以不取并不可惜。不期说过之后,哭的人果然笑了,而满足的人似乎有些怀疑了。我在心中暗笑,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的啊!叫他们吃这种霹雳,真是残酷!1作者既然是去送考的,为何学生考试时自己却“白天统在外面跑,或者访友,或者觅画”?联系全文,说说这是什么原因。答:_答案:文章开头说到,送考的还有好几个人,因此自己也就没有什么重要责任,颇有闲散心情,可以旁观学生们投考。2 “我觉得看榜这一刻工夫心情太紧张了,不叫他们亲自去看,同时我也不愿意代他们去看,便想出一个调剂紧张的方法来”作者仅仅是因为紧张

12、就不让学生去看,自己也不愿代学生去看吗?作者是如何写出这种学生紧张的表现的?答:_答案:作者不让学生去看,自己也不愿代学生去看的原因,固然有紧张的一面,但并不仅仅因为这个原因。考试是残酷的,作者不想让学生经受考试失败的折磨。写学生的紧张一是从他们的神情上去写:先生去了没多久,大家眼巴巴地望他回来,有的伸长了脖子张望,有的跨出门槛去等,凡有行人经过都会成为注目的焦点。二是从语言上去写学生紧张急切的心情,久等不来,就把先生当成了他们的冤家对头,言语多有不敬。3如何看待学生骂看榜老师的那些话?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答:_答案:这是学生纯真个性的体现。他们骂老师并不是心口一致,而是反映了他们想知道考试成绩的急切、紧张与不安的心情。4为什么说“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