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杭州总体规划的综合评价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47048 上传时间:2017-06-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杭州总体规划的综合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杭州总体规划的综合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杭州总体规划的综合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杭州总体规划的综合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杭州总体规划的综合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杭州总体规划的综合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杭州总体规划的综合评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杭州总体规划的综合评价姓名: 学号: 杭州位于浙江省中部偏北,是浙江省的省会,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游览胜地。杭州湾内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中国东南沿海交通枢纽之一,沪杭、浙赣、 杭甬和杭长四条铁路线交汇于此。公路、航运也十分发达,航空有一级民用机场。杭州市政区包括 6 个市区: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半山;7 个县: 余杭、 萧山、富阳、桐庐、临安、建德、淳安,总面积 16596 平方公里,总人口 530 余万人。 仅市区面积 430 平方公里,人口 120 余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97.3 万人(1984 年底)。城市布局按照 “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塘)江新区,逐步改造旧

2、城,统筹生活设施,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调整。引自百度百科介绍纵观古今,杭州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兼有以西湖美景著称的优美环境和中国东南交通要塞功能的历史文化城市。而今作为浙江省会合并了七县的杭州更是一个地域和人口的大城市。作为一名城市规划这门课的学生更是作为一名出生成长在杭州的本地人,我将尽可能结合所学知识和在这里生活中对这个城市的印象和感受,以杭州最引人注目的生态规划和最令人诟病的交通规划,对这个城市的规划做一个简短的评价。生态规划对于城市规划而言,了解这个城市的背景,抓住城市的特色并对城市的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做出正确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杭州市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著名的文

3、化古都,交通要塞和旅游胜地,更是拥有钱塘江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西湖这样的世界遗产,素享有“丝绸之府” “人间天堂”的美誉。因此,杭州市的总体规划中,杭州基于水网生态系统开展的生态建设一直有着重要地位。可以说,杭州的生态规划是总体规划中最重要也是最有特色的一部分。早期规划杭州围绕西湖展开的改造和开发是自建国西湖区被正式归入杭州城内(原来西湖在杭州城墙外)后早期的杭州城市规划的重点内容。这一时期的规划主要围绕现有景观资源展开,以改造扩建项目为主,其中尤以西湖为中心进行大量公园景观的开发。杭州将城内的许多私家园林改建成了宾馆(如汪庄改为西子国宾馆) 、 对外公园(如蒋庄归入花港观鱼景区) ,也用中式

4、、西式或是中西式结合的方法建造了许多新的公园(如植物园、 动物园等) 。在西湖湖滨的建设中,自 12 世纪一来就形成的 “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历史关系被要求保障,因而规划严格限定了湖滨建筑的类型和高度,使得西湖在景观面的视觉效果得以存留。另外,改革开放前的杭州的绿地形式较为单一,街头绿化的建设较为落后,城市风貌较为落后。而 1981 年至 2000 年的规划布局结构可以概括为:一个西湖风景区、五个工业区、五个生活居住区、七个卫星城,预留钱江两岸发展用地。现行规划20012020 年新一轮规划中,杭州的规划范围由 430 平方公里变为为 3122 平方公里,预计至 2020 年中心城区城市常住

5、人口 405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370 平方公里,六大组团城市常住人口 40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30 平方公里,城市空间布局也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从“三面云山一面城”走向钱塘江时上世纪末杭州范围代的杭州,山湖江的自然禀赋日益得以彰显,千年古运河、六朝古都的文化借着经济强劲发展的势头而大放异彩。这一时期杭州总规提出了“生态规划”的理念,使杭州的生态面貌焕然一新。杭州除了公园之外, 对在城市综合生态工程有了新的认识并对各种形式的绿地建设加以重视, 例如新的 城市绿化管理条

6、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 就规定, 新建住宅用地的附属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应该不低于 30%。截至 2012 年底,杭州市城区绿地面积达到 166.4 平方公里,城区绿地率 36.78%,绿化覆盖率 40.1%,人均公园绿地 15.5 平方米,而全国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 11.8 平方米。杭州作为世界性的旅游城市,2001 后较之前一个阶段最大的变化就是各大公园取消了门票, 这让西湖完全成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 使所有市民、 旅游者都可以接近的生态景观。 这种取消门票的做饭极大地提高了杭州生态环境的开放度, 让人们可以真正在这些地方休憩、游玩,是杭州生态工程建设中最有价值的一个尝试。此外杭州对西

7、湖进行了“西湖西进”等工程,并在推进西湖之余, 也注重钱塘江、 西溪、 运河等区域的开放,在钱塘江边建造了城市阳台, 在西溪开发了西溪湿地, 在运河开发了拱宸桥、 信义坊。 杭州的这一阶段的生态保护和开发是把杭州城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水系治理连接其之前散落的生态节点, 并进而依照水网以线成网, 形成以水网为基础的生态网络系统。 这样, 杭州的绿地渗透在了城市中,稍大一些的景观点也散落在各个区域,并通过水系等联系在一起。另外,杭州在整体规划之中充分利用了杭州、 萧山、 余杭等地已有的自然环境,利用包围在杭州周围的灵山、径山、超山等丘陵以及钱塘江、西湖、湘湖、运河等水网, 充分保护并改造这些自然条件

8、,形成生态带。“六条生态带”介绍总体规划中特别提出了“六条生态带” ,分别为 (如图中箭头所示部分) :1、灵山、龙坞、午潮山风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2、径山风景区-北、南湖滞洪区- 闲林、西溪湿地风景区;3、超山风景区-半山、皋亭山、黄 鹤山风景区- 彭埠交通生态走廊;4、石牛山风景区-湘湖旅游度假区;5、青化山风景区-航坞山-新街绿化产业区(大型苗木基地); 6、东部钱塘江滨海湿地保护区 -生态农业区。六条生态带的主要功能定位包含了水源涵养、森林生态保育、农林复合经济、湿地生态保育、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污染生态控制等多方面。对于污染型企业,具体的限制有:在西北部生态带将会限制发展一般工业和

9、污染型工业,并在部分地区严格限制污染型企业的布局与建设;在西南部生态带,将会严禁布局和建设有可能对环境产生严重破坏的化工、造纸、采矿企业,并将搬迁和关闭与该区域功能不符的污染型企业;在南部生态带,将严禁布局任何污染型企业;在东部生态带,将会适时改造、迁出沿江的污染型企业等。此外,为了保护、控制生态,在这六条生态带中,还将对人口密度进行控制,从而降低生态带内非建设用地区的人口压力,将人口集中到主要城镇。除了谋求更好的生态环境之外,建设这六条生态带,还将在“一主三副六组团”之间,形成一种自然生态上的连接和过渡,从而促进构建“山-水-城-林-田”的景观安全格局,落实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城市建设规

10、划的目标要求。生态规划现存问题杭州尽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条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存在大量问题:(1)水环境质量总体上没有质的改善,城郊众多小河支汊仍有黑臭象 现象存在,西湖富 营养化依旧严重,城市饮用水源安全存在 隐患。(2)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基本达到二级标准,但西湖 风景区一 级标准的达标率不高。汽 车尾气污染影响日渐明显,局部地段工 艺废气污染扰民现象仍比 较严重。(3)声环境问题特别是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仍是居民投诉的热点,由于交通道路系统不够完善,道路交通噪声仍居高不下。(4)城市生态系统和结构功能布局不尽合理,旧城区人口密度与建筑密度 过大,

11、土地开 发强度过大,老城区绿化覆盖率低,旧城居住适宜性差。(5)老污染如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还没有效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如放射性、 电磁辐射和光污染等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逐渐明显,(6)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生态工程相对滞后,特殊资源如湿地的保护工作比较薄弱,生态监测体系亟待建立完善。交通规划上一篇论文中我们可以意识到城市交通规划对于城市的巨大影响。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在生活品质和城市发展等方面都有巨大作用。然而在杭州,我们看到的是十年如一日的糟糕的交通状况。早晚高温期拥堵的街道、公车系统的萎缩、立体交通低下的效率、停车场的缺乏、交通节点设置不合理等现状,严重困扰着在这个城市中

12、居住的人们,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这些情况与杭州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密不可分。平面交通系统杭州的交通问题建立在快速增长的交通负荷和发展缓慢的城市交通体系的矛盾上。这种矛盾包括道路容量和路线合理性俩方面。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展和生活区块的边缘化,居民的出行量和出行时间都显著提高,而杭州现有的主城区道路总长仅有 2100公里,甚至不及杭州所有私家车头尾相连的长度,从而造成道路上大量车流的滞留。解决容量有2 个思路,一是大量扩建道路,构建密集的城市道路网络;而则是扩大公共交通系统的容量。前者在我记忆中一直在进行。杭州现在的基本道路的宽度相较 2000年有了很大改善,然而扩建速度显然远不及车辆增

13、长速度;但路面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显然十分不尽人意。杭州普通公交的价格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与此同时其舒适度和满意度却十分低下。乘客对公交车不满意的地方包括:车次过少、等待时间过长、公车间隔不稳定、路程过长、过于拥挤等、路线不合理等。为此杭州推行了快速公交系统并开辟了快速公交专用道路和站岛。现有 4 条快速公交线,4 条快速公交区间线,6 条快速公交支线。但这一举措收效甚微:首先,快速公交路线过少,覆盖面不够,为此做出的线路调整不但没有得到合理组织反而造成大量无谓的绕路,导致快速公交的路线过长,失去了“快速”的能力;再者快速公交专用的道路和站岛占据了大量道路面积但使用频率并不高,造成了道路的浪费;

14、而在高峰期拥堵的时候快速公交的道路也会被私家车所占据,使得快速线路一样遭受堵车之苦;最后快速公交的价格4 元每人次并不十分合理,多人出行或短程出行人们显然更愿意选择普通公交和出租车。合理的交通组织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城市的基本布局与城市交通节点和道路组织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在杭州中心城区功能十分集中,交通出行的向心性特征十分明显。而杭州是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基本格局,城市路网呈南窄北宽的漏斗状,东西向更是缺乏贯穿的道路,仅艮山-环北-天目山路一线、文三-文晖-天城路一线还有德胜-文一路一线这三条线。这些布局加上每年 3600 余万人次的游客,导致市区干道平均车快速公交路线图,可以

15、看出市区稀疏的覆盖率速严重下降,主要路口拥堵严重。由于西湖的特殊地位,为了不破坏西湖景区的景观,单纯的路面建设已然不能满足交通需求,因而将会在下面立体交通中提到。而关于中心城区功能过于集中的问题,杭州提出了将各个功能组团向郊区转移的方法,然而交通建设却没有适应组团的变化,但这导致了新的问题:比如滨江对岸的大量居民仍然在市区供职,与此同时所有跨江的南北交通都局限于钱江一桥、二桥、三桥、四桥、庆春路过江隧道等,这七八公里长的区域,不但要承担所有到达这里的交通,还要承担穿越性交通,导致秋涛路、艮山路、中河路压力特别大。 ;而另一些组团如下沙所谓的“经济开发区”却由于缺乏足够吸引力的项目鲜有问津,大量

16、道路长期空置。由此可以看到,城市道路和城市布局的合理安排和相互配套的重要性。平面的交通布局上,杭州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立体交通系统在交通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平面交通系统的组织是相当困难的,这种时候就要考虑交通分层的方式,即立体交通。立体交通最常见的方式包括高架道路系统和地下交通系统。然而杭州的高架建设存在大量问题。早在数十年前开始了对东西向高架的规划,即天目山路高架。然而由于靠近西湖景区,出于景观完整性的考虑和当地居民抗议的结果,天目山路高架至今仍未建成;另一个著名的杭州高架可数连接文一路口德胜高架,从建设初期遭受大量居民的抗议,到建成后获得“堵王”盛名。这处高架使得本来需要往城市中心的车辆在这里与东西通行的车辆纠结在一起。同样的遭遇还有德胜路东新路口。种种因素杭州现行的大量主要高架道路的拥堵现象毫不逊色地面。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因素是进展缓慢缺乏全盘思考的规划。另一方面,地下交通系统,现在讨论比较多的地铁也存在包括是否合适杭州地质、路线合理性、价格等问题。目前地铁存在类似快速公交的价格和覆盖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