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限度 .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699804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的限度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化学反应的限度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化学反应的限度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化学反应的限度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化学反应的限度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的限度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的限度 .ppt(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笃学一 可逆反应,1.定义:在 条件下,既能向 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 方向进行的反应。 2.特点:(1)在同一条件下,正逆反应 发生。这儿所谓的正逆反应也是相对的,一般把向右进行的反应叫做 ,向左进行的反应叫做 。 (2)反应物和生成物 存在于同一反应体系中。 (3)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有一定 ,反应物 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可逆反应用 代替“ ”。,同一,正反应,逆反应,同时,正反应,逆反应,同时,限度,不能,“”,1.化学反应的限度: 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反应物 转化为生成物,即 反应有一定的 。 2.化学平衡状态概

2、念: 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 速率和 速率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笃学二 化学平衡状态,可逆,不能完全,可逆,限度,可逆,正反应,逆反应,相等,不再发生变化,3. 化学平衡状态特征:可以用“逆”、“等”、“定”、“动”、“变”五个字概括。 (1)“逆”是指研究对象为 ; (2)“等”是指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3)“定”是指反应混合物的组分浓度 ; (4)“动”是指化学平衡是一种 平衡,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化学反应仍在 ; (5)“变”是指当反应条件改变时,原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一段时间后会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可逆反应,等于,保持不变,动态,进行,【慎思

3、3】 若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装入密闭容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后,其正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又怎样变化? 提示(1)反应开始时,v(正)最大,v(逆)为0。当反应进行时,v(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反应达平衡时,v(正)v(逆)。(2)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生成物浓度为0。当反应进行时,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反应达平衡时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慎思4】 如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了平衡状态? 提示抓住两点来判断,一是v(正)v(逆)0,这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实质,二是各种成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发生m

4、A(g)nB(g) pC(g)qD(g)可逆反应,下列状态下,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解析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有:v(正)v(逆),叙述的都是逆反应,根据计量数之比,转换为同一物质时v(正)v(逆),叙述的是一正一逆两个反应,转化为同一物质时v(正)v(逆),、不能说明,可以。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强调各自的浓度不变,而不是反应物浓度等于生成物浓度,、都不能说明。该反应的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同,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可以。 答案,“v(正)v(逆)”是指同一物质的速率,对不同物质要根据计量数转换为同一物质进行比较。“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强调体系

5、中各自的浓度在反应过程中不变,可扩展为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等均保持不变。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改变的可逆反应来说,可利用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否随着时间改变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可逆反应不能用此标志。,【体验1】在一定条件下的固定容器中,反应2A2B 3CD(A、B、C、D均为气体)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A,同时生成n mol D B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同时消耗1.5n mol C 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解析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同时生成n mol

6、D,则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同时消耗1.5n mol C,都是表示的逆反应速率,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因为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不论反应开始进行,还是达到平衡状态,体系的压强始终不变,故压强不能作为判定依据;该反应是一个气态反应,在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密度也不能作为判定依据。 答案A,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计算,【例2】在2 L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气体和6 mol 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4 A(g)6 B(g) 4 C(g)5 D(g)。经5 s反应达到了平衡,平衡时剩余B的物质的量为3.6 mo

7、l,试回答: (1)05 s内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 (2)5 s末时C的浓度; (3)05 s内用D的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解析本题是有关反应速率计算与比较的题目,利用“三段法”求解如下: 4 A(g)6 B(g) 4 C(g)5 D(g) 开始 (molL1)2.03.0 0 0 转化 (molL1)0.8 1.2 0.8 1.0 平衡 (molL1)1.2 1.8 0.8 1.0 (1)v(A)0.8 molL15 s0.16 mol(Ls)1。(2)5 s末时c(C)0.8 molL1。(3)v(D) 1.0 molL15 s0.2 mol(Ls)1。也可以通过v(A)

8、v(D)45,计算出v(D)0.16 mol(Ls)1540.2 mol(Ls)1。 答案(1)0.16 mol(Ls)1(2)0.8 molL1(3)0.2 mol(Ls)1,求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尽管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根据定义直接求或根据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来求的。运用“三段法”求解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的有关题目时,要注意这三组量必须是相同的物理量,单位要统一。,【体验2】把6 mol A气体和5 mol B气体混合放入4 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 2C(g)xD(g)。经5 min达到平衡,此时生成C 2 mol,测定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

9、L1min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2 BB的转化率为20% C平衡时A的浓度为0.75 molL1 D恒温下达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85%,解析本题是一道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题,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各个量的含义。因n(D)v(D)Vt0.1 molL1min14 L5 min2 mol,n(C)n(D)2 mol2 mol11,所以x2。 3A(g)B(g) 2C(g)2D(g) 起始量(mol)65 00 变化量(mol) 3 1 2 2 平衡量(mol) 3 4 2 2,实验探究九可逆反应具有一定的限度 【案例】 甲、乙两个研究小组决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证明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限度,

10、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平衡状态”。 ()甲组:取5 mL 0.1 molL1的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0.1 molL1的FeCl3溶液2 mL,发生如下反应:2I2Fe32Fe2I2。为了证明该反应具有一定的限度,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取少量反应液,滴加AgNO3溶液,发现有少量的黄色沉淀(AgI)生成,证明反应物没有反应完全;再取少量反应液,加入少量CCl4,振荡,发现CCl4层显浅紫色,证明萃取到了I2,即有I2生成。,结合的结论,他们得出该反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反应限度。 (1)指导老师指出他们上述实验中不合理,你认为是_,改进的方法是_。 (2)有人认为步骤适合检验生成I

11、2较多的情况,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灵敏地检验是否生成了I2,这种方法是_。 ()乙组:取4 mL 1 molL1的CaCl2溶液于试管中,发现滴入1 molL1的Na2SO4溶液6 mL后已经观察不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了,发生的反应是:Na2SO4CaCl2 CaSO42NaCl。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确证上述反应具有可逆性和反应限度,简要列出实验步骤和结论:_。,解析要探究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可以在某一反应物相对过量的前提条件下,检验另一种反应物和某种生成物都存在,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没有彻底进行,即化学反应有一定的可逆性和反应限度。 ()甲组:为了证明2I2Fe32Fe2I2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和反应限度,则应该检验反应体系中存在I、Fe3、Fe2 和I2四种微粒。从反应物的量的角度考虑,I相对过量,所以不能检验I。为了检验方便、典型,只需检验溶液中存在Fe3和I2即可,分别用KSCN溶液、淀粉溶液(或CCl4萃取)等合理方法。,答案()(1)该反应中的KI溶液相对过量,不能直接检验是否存在I取少量反应液,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血红色,则可证明Fe3没完全反应(2)取少量反应液,滴加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则可以证明生成了I2 ()将混合液过滤,在滤液中加入1 molL1的Na2C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反应有一定的可逆性和反应限度,不能完全进行到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