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复习 .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699688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复习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复习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复习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复习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复习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复习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复习 .ppt(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时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例1: (2011年重庆第25题)工资水平(W)是劳动者选择“工作”或“休闲”的关键因素。若工资水平提高,劳动者最初会选择增加工作时间,以获得更多收入,此时,劳动力供给量(L)会增加;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以至于劳动者认为休闲比收入增长更重要时,宁愿选择增加休闲而减少工作时间,致使劳动力供给量(L)反而减少。下列能体现这一变化规律的图形是,典例赏析,本图表揭示的是工资水平与劳动力选择工作还是休闲的曲线关系。第一种情况,随着工资水平提高,劳动者选择工作,因此二者是同方向上升关系;第二种情况,随着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出现“拐点”,劳动者反而选择休闲不工作,所以这时二者是反方

2、向运动关系。,【答案】 B,例2: (2011年北京第35题)二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三大产业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典例赏析,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推论出我国 农业总产值逐渐减少 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 劳动者对服务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上升 劳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A B C D,典例赏析,农业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并不等于总产值减少,所以是错误的。三大产业不能反映出口情况,与材料无关。,【答案】 D,认识型问答题,考法指导,一、题型特点 认识型问答题是指要求考生从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谈谈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的简答题,一般以“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等词语联系材

3、料与设问。学生在解答这类题时,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种题型是目前高考中较为常见的简答题形式。,二、解题对策 解答认识型问答题一般可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说明“是什么”。即题目表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的观点是对还是错。这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概括时要有意识地往相关的学科知识点上联系,若设问中(或材料中)已有明确表述,则该点可以省略。,第二步,分析“为什么”。可从分析某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该事的危害性等角度进行思考。依据:即某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根据;重要性:某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等;必要性:某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可能性:某

4、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危害性:是做或不做某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分析设问中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原因,一般分析理论原因和现实原因。分析其现实原因时,角度要全,要善于综合运用教材知识,多角度分析其“影响”,若该现象正确,则分析其积极意义;若该现象错误,则分析其危害;若该现象正误混杂,则要一分为二,分别加以说明。 第三步,说明“怎么做”。即说明针对某种现象应当怎么做,如何解决问题。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理论要求和现实要求,要结合教材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全面分析。回答怎么做时要弄清事件的主体是谁,是党、国家、公民,还是企业、消费者、个人,然后结合教材知识,对行为主体的相关行为进行分析,

5、回答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三、考题印证,例:(2011年浙江第41题)近年来,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出现了“用工荒”,一些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农民工。“用工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材料二 表:不同地区农民工月均收入及增幅,图: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单位:%),材料三就“用工荒”问题,三位同学各抒己见。 小张认为,“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小王认为,“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要大大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则认为,“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只要让“看不见

6、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分别指出表、图中的经济信息。 (2)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别评析三位同学的观点。,设问(1)图表题关键在表头(即图表标题),表有两处关键信息,即不同地区、收入及增幅。图的标题关键信息是地域分布。设问(2)属于辨析题,既要判断又要评析,设问锁定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答案】(1)表显示,东部地区民工工资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增幅小于中西部地区。图表明,东部地区吸纳了全国外出农民工的绝大部分,但2009年的比例下滑。相对于2008年,2009年农

7、民工的东部、长三角、珠三角就业的比例下降,在中西部地区的比例上升,省内就业比例上升,省外就业比例下降。,【答案】(2)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企业招不到工人,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无法结合,不能创造财富,必然影响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小张的观点有道理。企业提高工资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用工荒”,但企业不转变发展方式,就不可能持续提高工人工资。何况,企业要招到工人,还应为工人提供劳动安全、社会保障等。从根本上讲,解决“用工荒”的出路在于东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小王的观点不全面。在我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现象,市场机制对于“用工荒”的解决有重要作用,但市场有局限性,要更好更快地解决“用工荒”,还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小周的观点是片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