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692924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策略.专家指导,1.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掌握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会进行判断。 3.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知道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能提出问题并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5.能正确进行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的洗涤等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报告。,1.从命题内容及考查角度分析 (1)以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或现象为背景,考查化学研究的对象、绿色化学。 (2)以判断具体的变化类型为内容,考查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特征。 (3)借助实验装置

2、图,以判断操作正误或有无安全隐患等形式,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室安全规则。,(4)选取生活中或课本中的具体物质,运用实验探究的步骤和方法,考查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及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2.从中考的题型分析 (1)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室安全。 (2)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实验探究的思路和方法。,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变化类型的判断是中考的必考点,复习时建议: (1)采用表格的形式,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伴随现象、粒子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掌握区别两者的方法,再通过具体的实例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2)通过概念辨析的形式让学生明确“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并通过实例练习帮助学生明确两者在叙述方法上的不同,以便能够正确判断。,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中考的重要考点,复习时建议: (1)与实验操作相联系,使学生在操作练习中,熟记仪器名称、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同时结合操作强调实验的规范性,并对易错点作出特别提醒。 (2)重点实验操作如量筒、托盘天平等的使用,可以采用图示分析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错因分析。,3.化学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往往是作为独立的题型出现在中考中。复习时要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顺实验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加强对实验探究题的训练,

4、着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对现象的分析能力,以及得出并准确表达实验结论的能力。,考点.知识清单,要点.聚焦突破,一、正确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判断 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或生成沉淀等不能用来作为我们判断变化类型的依据,关键是要看本质,即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灯泡通电发光,虽然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但没有生成新物质,故为物理变化,又如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虽没有明显的上述现象,但生成了新物质碳酸钠,属于化学变化。 2.二者关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典例1】(2011巢湖中考)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思路点拨】解

5、答本题要明确以下两点: 【我的记录空间】选B。物理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苹果腐烂和面包发霉时均会生成有毒的物质;菜刀生锈时生成了铁锈,故以上变化均不属于物理变化。榨取果汁只是水果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故属于物理变化。,二、化学实验操作中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典例2】(2010桂林中考)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A.硫酸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烧碱溶液冲洗 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我的记录空间】选A。烧碱与硫酸反应

6、放出大量热,且烧碱具有腐蚀性,故不宜用来中和硫酸,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和;B中的处理方法,避免了药液与眼睛的充分接触,有效减轻了对眼睛的损伤;C中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时,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D中的做法能快速缓解浓硫酸与皮肤的接触,最大程度地降低损伤。,三、运用实验探究来解决化学问题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 (4)实验探究,(5)收集与整理证据 (6)解释与结论 (7)反思与评价 (8)表达与交流,2.实验观察基本方法 (1)关注物质的性质 包括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

7、、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 如是否有发光、放热现象、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生成等。,(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要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与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4)探究活动完成后,认真写出探究报告。,【典例3】(2011安徽中考)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

8、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 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 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 产生的火焰是由_(填“固态”或 “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往往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_ _。,【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明确以下两点:,【我的记录空间】火焰是气体物质燃烧时产生的,蜡烛燃烧时内焰产生的物质能用金属导管导出,说明内焰产生气体。钠的沸点

9、是883 ,比较低,能产生火焰。木炭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气体继续燃烧产生火焰。 答案:(1)3Fe+2O2 Fe3O4 (2)气态 (3)沸点 有 (4)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误区.案例剖析,【典例1】下列物质质量增加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B敞放的固体烧碱 C露天堆放的生石灰 D干燥木材吸水 【易错角度】A、B、C,【错因分析】,【参考答案】D,【典例2】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A.用pH试纸测得某地雨水的pH为5 B.用10 mL量筒量取了6.53 mL水 C.用20 g氯化钠和100

10、g水配制的120 g食盐水,其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用托盘天平称得某纯碱样品的质量为10.57 g 【易错角度】B、C、D,【错因分析】,【参考答案】A,真题.感悟中考,1.(2011金华中考)世界万物都在变化。下列各图所示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解析】选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湿衣服晾干是水分的蒸发,是物理变化。食盐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是电能转化为光能,是物理变化。,2.(2011绵阳中考)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 A.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自来水 B.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 C.用天然气作燃料煮饭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解析

11、】选C。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必须有新物质生成,否则不是化学反应。A项中,净水器是利用过滤的原理,是物理变化。B项中,是利用石墨质地软,可用作润滑剂,是物理变化。C项中,利用天然气燃烧产生大量的热来煮饭,是化学变化。D项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是物理变化。,3.(2011广州中考)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B。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的凹液面保持水平。用天平称量具有腐蚀性的物质时,腐蚀性的物质不能直接放到托盘上,要放到玻璃器皿或小烧杯中称量,以防腐蚀托盘。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用试管夹夹持,不能直接用手拿。,4.(2011怀化中考)下列实验操作,可能

12、引发严重安全事故的是( ) 【解析】选C。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若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密度小,水在浓硫酸上面,放出的热量使水沸腾,造成液滴飞溅而伤人。,5.(2011济宁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 是( ) A.用金属汞作温度计中的液体 B.用液氮祛除面部的小瘤、痣 C.用二氧化碳作温室气体肥料 D.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 【解析】选C。二氧化碳作温室气体肥料是利用了它能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这一性质,属于化学性质。,6.(2011眉山中考)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证明呼出的

13、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解析】选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而氧气的含量较低,故呼出的气体不能使木条燃烧更旺。,7.(2011重庆中考)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的几种常用仪器,请按要求填空。,(1)仪器C的名称叫_。 在读取E中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 _。 (2)进行过滤操作,除铁架台,A和D外,还需要用到上述仪器中的_(填序号)。 配制质量分数一

14、定的NaCl溶液,还必须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 仪器D最常见的用途是_。,【解析】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过滤时,应在滤纸和漏斗组成的过滤器中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NaCl溶液,需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玻璃棒可用于搅拌、引流、蘸取少量液体等。 答案:(1)酒精灯 保持水平 (2)B 托盘天平(或天平) 搅拌,8.(2010烟台中考)维生素C(简称V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人体缺乏V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 探究一:测定饮料中Vc的含量。 【查阅资料】Vc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

15、色。 【设计方案】分别向盛有1 mL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四支试管中逐滴滴加果味饮料、苹果汁、梨汁和0.04的Vc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Vc含量最高的是_,含量为_(各液体密度上的差别和每一滴的体积差别忽略不计)。 探究二: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含量是否有影响。,【设计方案】请你用新鲜的黄瓜、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_。 【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_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的含量有影响。,【实验反思】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不会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_。 A每次实验所用的果汁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解析】由实验数据可知,使1 mL等浓度的高锰酸钾稀溶液褪色,所用的苹果汁的滴数最少,所以苹果汁中Vc含量最高。所滴加的苹果汁的滴数是0.04%的Vc溶液的2倍,所以苹果汁中Vc含量是0.04%的Vc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