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1部分 专题2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687585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1部分 专题2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生物 第1部分 专题2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生物 第1部分 专题2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生物 第1部分 专题2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生物 第1部分 专题2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1部分 专题2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1部分 专题2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部分,专 题 2,课题 3,理解教材新知,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向一,考向二,1.纤维素酶是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 葡萄糖苷酶等组分。 2纤维素酶的作用是:纤维素 纤维二糖 葡萄糖。 3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 后,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4分离后,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进行发酵 产纤维素酶的实验。,自读教材夯基础 1纤维素 (1)基本组成单位: 。 (2)含量:是地球上最丰富的 类物质。 (3)分布: 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此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葡萄糖,多糖,棉花,复合

2、酶,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C1酶和Cx酶,葡萄糖苷酶,(3)实验验证:,11,1 mL,完全,分解,基本无,变化,3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方法: 染色法,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先 ,再加入 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 时就加入 。,刚果红,培养微生物,刚果红,倒平板,刚果红,以纤维,素分解菌,红色,跟随名师解疑难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筛选原理: 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该复合物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2)筛选方法:,自读教材夯基础 1实验设计流程 (1)土壤取样:选择

3、富含 的环境,纤维素,浓度,微生物,选择培养基,摇床,12 d,混浊,(3)梯度稀释 (4)涂布培养:将样品涂布到 的培养基上 (5)筛选菌株: 染色法,挑选产生 的菌落,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刚果红,透明圈,2课题延伸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 (1)为确定得到的透明圈中的菌落是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 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 和 两种。 (2)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 进行 测定。,纤维素酶,液体发酵,固体发酵,葡萄糖,定量,1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梯度稀释? 提示:通过梯度稀释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2

4、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只是分离纯化的第一步,为确保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做什么工作? 提示: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跟随名师解疑难 1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过程中所用两种培养基的成分和作用 (1)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5 g 1g 1.2g 0.9g 0.5g 0.5g 0.5g 0.5 g,(2)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过程中所用两种培养基的比较 (1)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利用液体培养基能使营养成分充分消耗,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2)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因为需要在培养基上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菌落。 (3

5、)在上述选择培养基中能以纤维素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可以正常生长,而其他绝大多数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而在上述鉴别培养基中,绝大多数微生物都可以正常生长。,特别提醒 (1)判断某个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时,应设立基础培养基进行对照。 (2判断所使用的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时,应设立不接种该菌种的培养基进行空白对照。,例1 下列有关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 B刚果红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 C在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不需要灭菌 D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不需要灭菌,解析利用刚果红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

6、,也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要进行灭菌,以防杂菌的侵入,影响纤维素分解菌菌落的形成;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灭菌。 答案C,例2 某实验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分泌淀粉酶的芽孢杆菌,设计实验步骤如下,请给予合理的补充。 (1)采样与培养:将采集的土样混匀后称取1 g,置于经过_法灭菌处理的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28 振荡培养。,(2)接种与选择:为避免培养液中菌体浓度过高,需将培养液进行_处理。之后,将菌液涂布接种于以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30 条件下培养。为避免污染,需将培养皿呈_状态放置。此外,为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提高实验可信度,本步

7、骤需设计_作为空白对照。 (3)筛选与纯化:将适量的碘液滴加在平板中的菌落周围,如果菌落周围的现象是_,则说明此种菌能够_。从平板中挑取实验效果明显的目的菌株,采用_法接种于新的培养基平板上,可对菌株进行进一步的纯化。,解析(1)对培养基的灭菌方式是高压蒸汽灭菌,因为后面要进行涂布,所以应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 (2)减小培养液菌体浓度一般用稀释方法。由于题目要求选出能分泌淀粉酶的芽孢杆菌,所以培养基中的碳源就应只有淀粉。倒置可以减少培养基受污染,为排除其他因素影响,需要设置未接种的空白的培养基作对照组。 (3)淀粉被水解,培养基会出现透明圈的现象。用平板划线法来培养,可进一步纯化菌种。,答案(1)高压蒸汽灭菌液体 (2)系列稀释(或“梯度稀释”)淀粉倒置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或“接种等量无菌水的培养基”) (3)出现透明圈分泌淀粉酶使淀粉发生水解平板划线,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而那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