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1部分 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686379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1部分 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中生物 第1部分 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中生物 第1部分 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中生物 第1部分 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中生物 第1部分 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1部分 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1部分 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理解教材新知,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第 3 节,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向一,考 向二,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 H、O、N、P、S等元素都不断从无机环境 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 环过程。 2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循环性。 3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化学燃料短时间 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迅速增加,打 破了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 化学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 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是物 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 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碳循环与温室效应,自读教材夯基础,1循环形式填空 (1)在生物群落与无机

2、环境间: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 (2)在生物群落内:以 的形式进行。,CO2,含碳有机物,2过程图解填图, , , , , , 。,动物(消费者),呼吸作用,植物(生产者),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光合作用,3特点填图 ,循环性。,全球性,4温室效应填图 (1)形成原因:主要是化学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 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 的平衡。 (2)危害:加快 的融化,导致 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CO2,碳循环,极地和高山冰川,海平面,1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以什么形式进行循环?,提示: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以二氧化碳

3、或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2碳元素通过什么生理过程进入生物群落?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哪些?,提示:碳元素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仍然是呼吸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3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减缓温室效应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示: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减缓温室效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开发新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二是大力植树造林,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跟随名师解疑难,1碳

4、循环的分析 (1)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或者是部分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2)碳元素返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通过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3)碳元素在循环过程中的形式: 在无机环境中:CO2和碳酸盐等无机物。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CO2。 在生物群落内部:含碳有机物。,(2)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学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CO2。 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2)防止或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 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核能、水能等),尽量减少煤炭的燃烧量(减

5、少CO2的来源)。 大力推行植树造林活动(增加CO2的去路)。,物质循环及其与能量流动的关系,自读教材夯基础,1物质循环填空,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判断正误 (1)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独立进行。() (2)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3)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1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元素还是化合物?,提示: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2结合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说一下生产者的作用。,跟随名师解疑难,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2.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碳循环过程分析,(2012南师附中测试)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

6、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 为生产者 B表示CO2通过甲、丙、 乙的呼吸作用进入大气中 C表示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 D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思路点拨,精讲精析据图可知:大气中的CO2只能通过丙进入生物群落,故丙为生产者,为生产者将CO2固定为有机物;丙被乙捕食(图中过程),丙和乙最终被甲分解,故甲、乙分别为分解者、消费者;表示通过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将生物群落内的有机物分解为CO2返回大气。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形式传递,其途径为食物链(网),故D错误。 答案D,(1)被其他三种成分指向的A为大气中的CO2,因为生产者、

7、消费者、分解者都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进入大气。 (2)与A有双向箭头的B为生产者,在释放CO2的同时,也能固定CO2,形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 (3)被B与C指向的D为分解者,它可以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剩余者C为消费者。,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下面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在图中过程中是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 B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C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中反复循环利用 D若M表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则的能量值为与对应的能量值之和,思路点拨,精讲精析,答案A,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捕食链中能量和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物质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物质是可循环的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可循环的能量是单向流动,可循环的 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变化而流动的能量不是伴随物质变化而流动的 AB C D,解析:物质是循环的,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推动物质的循环。 答案:C,1探究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2探究生态系统中各成分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典例剖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由各种成分参与的,它们各自起着相应的作用,为了探究各成分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探究消费者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号锥形瓶第二步应如何处理?_。 (2)用仪器测量1号和

9、2号锥形瓶中CO2浓度变化,会发现1号锥形瓶_,2号锥形瓶_。 (3)通过上述实验说明消费者能够_ _。,(4)2号和3号锥形瓶内的金鱼相比较,哪个生存时间更长?为什么?_ _。 (5)2号和3号锥形瓶对比能否说明“分解者”是物质循环中必不可少的?若不能,应如何设置?_ _。,解析要观察消费者的作用,则消费者应为实验的自变量,以1号为对照组,2号实验组中应比1号对照组多消费者,消费者会加快物质循环,所以2号锥形瓶中CO2浓度高于1号锥形瓶。要完成物质循环,生产者和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3号锥形瓶中应有分解者,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物质自给自足,要说明分解者的作用则应设置一组没有分解者的对照组,为了满足等量原则,还应加有河泥,但要灭菌。,答案(1)等量金鱼藻、金鱼 (2)下降变化较小 (3)加快物质循环 (4)3号,河泥中的分解者会分解金鱼粪便供金鱼藻利用,所以维持时间更长 (5)不能,另设一组对照,加入烘烤过的杀死微生物的河泥,其他条件与3号相同,归纳拓展,探究活动的设计 (1)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相互交流。 (2)设置实验步骤需分对照组、实验组。控制变量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3)实验中还有很多影响实验结果(因变量)的变量皆为无关变量,实验中要确保各组中的无关变量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