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616001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的重要主张。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答案】D。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2.学校教育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答案】B。解析:学校教育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就我国而言,夏代属于奴隶社会初期,据古书记载,夏代有“序”“校”,是当时的学校,说明学校教育已产生。3.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

2、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因素B.社会条件C.主观努力D.成熟机制【答案】D。解析:格塞尔一生主要研究儿童的生长和发展问题。他的主要观点是所谓“成熟势力说”,他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4.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的是()。A.蔡元培B.席勒C.王国维D.斯宾塞【答案】A。解析:蔡元培在中国首次提出“美育”,他提倡要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5.下列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A.柏拉图和霍尔B.柏拉图和华生C.霍尔和洛克D.洛克和华生【答案】D。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的

3、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在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中,洛克的“教育万能论”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有着很大的影响。6.智育中的“智”是指()。A.知识B.技能C.智力D.知识技能和智力【答案】D。解析:智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7.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A.知识、智力、能力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知识、智力、情感【答案】C。解析: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都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内容

4、。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句子意为:君子的教化是让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导,而不去强迫别人服从;对待学生严格,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这和启发式教学法是一致的。9.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内容提倡广泛,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讲究方法,这是()课程观的观点。A.人文主义B.科学主义C.知识本位D.能力本位【答案】A。解析:这是人文主义课程观的观点,人文主义理论认为课程内容的安排要尊重儿童,要以人为本。10.在人文教育与科学

5、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B.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C.坚持科学教育为主D.要看情况而定【答案】B。解析: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不能偏废任何一科。11.一位语文教师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内容“浊”这个字,而“浊”字右边的“虫”,正好是今天学的字“茧”的下面的部分。于是当学生再学“茧”这个字时就容易多了。这位语文教师运用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B。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

6、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题干中的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联系、复习已有知识,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实际锻炼B.榜样示范C.陶冶教育D.品德评价【答案】C。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指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墙壁是校园环境的一部分,对墙壁的优化是环境陶冶方式的一种。13.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示范教育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答案】A。解析:说服教育法主要是通过

7、口头语言向学生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白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这是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14.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A.唐代B.清末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答案】B。解析: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我国于1862年在北京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15.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答案】C。解析:一个优秀班集体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

8、大的教育力量,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16.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家是()。A.杜威B.夸美纽斯C.赞可夫D.布鲁纳【答案】B。解析:夸美纽斯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民主主张,认为“所有男女青年,不论富贵和贫贱,都应该进学校”。为了实现这一主张,他创制了学校体系,发明了班级授课制。17.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

9、法是()。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行动研究方法,即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方法。18.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论语D.理想国【答案】A。解析:夸美纽斯适应了社会形势的迫切要求,在大教学论中阐述了班级教学制度的优越性,确立了班级教学制度。19.下列关于活动课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B.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C.课

10、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D.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答案】B。解析:活动课程是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教学;课外活动则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20.一份教案的核心是()。A.提出教学目的B.选择教学方法C.涉及教学进程D.规划板书内容【答案】C。解析:教案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核心是教学进程,内含教学纲要和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种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等。二、解答题1.简述教学的意义。【答案要点】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11、(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意义。【答案要点】(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2)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学生社会化,又能促进学生互相启发,相互帮助,发挥集体教育作用。3.简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答案要点】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4.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答案要点】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

12、结合。五、论述题论述讲授法的含义及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答案要点】(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讲述是指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解是指教师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说明和论证。讲述和讲解各有侧重,但在教学中常常结合使用。讲演则是系统全面地描述事实,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教师采用这些方式,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听讲的方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紧密结合起来,否则,就容易导致注入式的讲授。(2)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

13、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所提高。注意启发。在讲授中善于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讲究语言艺术。应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六、案例分析题两个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个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自学,再让学生表述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然后问学生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学生

14、再说出自己的观点,体现的是学生要学,学生再自己通过猜测、验证获得知识。请比较分析这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及启示。【答案要点】从设计意图来看,这两位教师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但前者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而后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半径和直径的关系通过自学是能够找到答案的。教师A无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面对已知结果的操作,学生索然无味,激不起学习的热情。教师B则充分正视学生的现状,调整教学思路,把对未知的探索变为已知的思辨,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认真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展示出来,这样的操作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学习,这样的操作活动才能达到有效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有正确的定位。在设计操作活动时,不能为了操作而设计操作,而应根据学生内容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完成操作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8本文摘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