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教师招聘考试重点详细.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615971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教师招聘考试重点详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1教师招聘考试重点详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1教师招聘考试重点详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1教师招聘考试重点详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1教师招聘考试重点详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教师招聘考试重点详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教师招聘考试重点详细.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补充一:法律法规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一、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二、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支持办好现有的乡镇和村幼儿园;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充分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和社会资源,改扩建或新建乡镇和村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三、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

2、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四、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完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扩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五、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

3、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补贴标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制定教师住房优惠政策。建设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国家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六、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制定高等学校、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七、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二、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4、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亮点1 2012年基本缓解“入园难”坚持多种形式办园,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优先保证幼儿园建设用地。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新建改造扩建一批、多元主体举办一批、盘活资产新设一批、改善提升扩大一批。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对城乡办园规范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适当补贴;对符合税法规定和有关要求的,给予税费减免优惠。2011年起对城乡低保家庭幼儿入园保教费实行补助。通过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到2012年基本缓解“入园难”问题。亮点2 2015年基本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坚持政府负责、公办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公办学校充分吸纳,并与当地学生享有同等的义务教育政策。

5、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帮助学习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首先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到2013年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到2015年基本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亮点3 2017年免费上普通高中我省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程,力争到2017年实行普通高中免费教育。到2020年,90%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优质高中阶段学校就读。鼓励和引导普通高中向城市、县城集中办学。到2015年,优质高中比例达到75%;到2020年,全面实现普通高中优质化。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力争到2017年实行高中阶段免

6、费教育,这与我省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适应,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做起来。亮点4 2014年中职全免费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的基础上,从2011年秋季开始对中职学校一年级学生免除学费,到2014年全面实行中职教育免学费制度。到2015年,职业院校紧缺人才相关专业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保持在70%以上,国家示范专业(点)和改革创新重点专业(点)达60个。亮点5 2020年研究生教育规模翻一番稳步发展普通本科教育,扩大本科教育学生规模。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重点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规模。到2020年,建成若干所国际国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校,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7、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实现研究生教育规模比2009年翻一番。亮点6 学生课业负担将设监测、举报和公告制度各级政府不得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育部门和学校业绩的主要指标,不得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和公告制度。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不得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不得随意加深难度、增加课时,减少作业量,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到2012年全面建立省、县、校三级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网络,建立10个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和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基地。亮点7 民办教育将享受平等法律地位民办教育是我省教育改

8、革发展的重要力量,要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捐资和出资人不要求回报的民办学校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用地、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出资人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享有国家规定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亮点8 探索本科高职分类考试规范高校招生录取办法和加分政策,规范艺术、体育类专业考试办法,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和公信力。探索高水平大学采取统一考试、学校联考、学校单考等多样化考试招生方式;一般普通本科学校以国家统一考试为主,结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建立高等职业学校自主考试选拔或根据高中阶段学生学业成绩注册入学制度。补充二

9、: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学校的关系等。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 教育制度是国家内部各种教育机构的系统,泛指有组织的教育和教学的机构体系,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机构(如: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少年科技馆、儿童影剧院等)以及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等。 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对社

10、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制是国家通过立法作出规定而建立起来的,从而保证一个国家学制的统一性、稳定性和完整性。 二、制定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 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的。但是,制定学制不能凭主观意志,因为任何一种学制,都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 首先,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 其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的成立。 再次,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第四,民族文化传统也是建立学制的一个制约因素。 在制定学制的过程中,不仅要考察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学制的制约作用,保证学制性质与

11、社会的一致性,同时要充分研究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以及民族文化传统对学制的影响,使学制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 二十世纪,社会呈现高速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学制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西欧双轨制变革更为明显。各个国家都在不断地改进学制,以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纵观当代学制发展,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 一 ) 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 ( 二 ) 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 三 ) 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 四 ) 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 ( 五 ) 接受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继续教育 第二节 学制的形成与发展一、我国学制的形

12、成与发展 ( 一 ) 旧中国学制的建立 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我国古代的学制,萌芽于西周,如最早设立的“庠、序、校”等,形成于西汉,到唐宋时期才比较完备。但由于古代学校教育不发达,因此这一时期的学制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具有完整体系的学制是以现代学制的出现为标志。我国现代学制建立比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晚,到清朝末年才出现。 1902 年,由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首次制定了现代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虽然该学制未能实行,但从此形成了旧中国现代学制。 癸卯学制: 1903 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这个学制体现

13、的是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形式,也保留了一定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该学制的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从小学堂至大学堂要 21 年,至通儒院要 26 年。 壬子癸丑学制: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于 1912 年对学制进行修订,称为壬子癸丑学制,次年又陆续颁布了一些学校令,综合起来就构成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对旧学制的改动不大。 壬戌学制: 1922 年,由当时留美派主持的教育联合会,参照美国的“六、三、三制”,制定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这个学制从小学到大学比癸卯学制缩短了 5 年,为 16 年,并在小学实行四二分段,这一改革至当时的社会发展十分

14、有利,后虽几经修改,但都没有重大变动,一直沿用到建国初期。 ( 二 ) 老解放区的学制 本世纪 30 40 年代,中国共产党为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在革命根据和解放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学校,文化教育机关,创立了一种新型学制。 其具体特点是: 1 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并举 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培养革命干部。与此相适应,根据地的教育就分为群众教育和干部教育,而尤以干部教育为重。在干部教育中,在职干部提高重于未来干部的培养。在群众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是传授战争和生产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2 学校教育的组织形式多样化,富于灵活性 为了适应战时

15、和生产的需要,革命根据地在学校类型、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各级学校的衔接等方面都采取了灵活的政策而没有统一的要求。如群众教育的形式有冬学、夜学、半日学校、识字班等,干部教育的形式有日校、夜校、半日学校、轮训制、实习制等。 3 依靠群众办学 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注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办学的积极性。学制除公办外,还提倡民办或民办公助。正是由于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才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 三 ) 我国社会主义学制的建立与发展 1 1951 年的学制改革 解放初,我国实际上存在着两种学制:一种是老解放区的学制,另一种是国民党统治区原来实行的学制。随着政治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改革旧学制、建立新学制已成为必然。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 1951 年 10 月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指出我国原有学校的许多缺陷,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人、农民的干部学校、各种补习学校和训练班,在学校系统中未置于应有地位;技术学校没有一定制度,不能适应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要求等。为此规定我国当时的学制为: (1) 幼儿教育: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的为幼儿园,招收 3 至 7 周岁的儿童。 (2) 初等教育: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小学,修业年限为 5 年,入学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