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经济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615723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经济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经济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经济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经济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经济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经济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经济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 他是科举考试的状元,面对外国资本的入侵,毅然放弃仕途,投身实业以救国他是()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由材料中“科举考试的状元”、“放弃仕途,投身实业救国”等信息,可知材料中“他”指的是张謇。因为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他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图一是张謇。故选A。2. 1898年,慈禧太后坐了一次汽车之后,就下令不再坐汽车了,因为汽车的司机不跪且坐,而且居然坐在太后的前面这一现象反映了()A. 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B. 慈禧厉行节约C.

2、 汽车售价昂贵D. 中国不需要汽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材料反映出慈禧太后不坐轿车的原因,主要是司机与她平起平坐,并且还坐在她前面。可见,封建等级观念是汽车被弃之不用的主要原因。故选A。 材料反映出慈禧太后不坐轿车的原因,主要是司机与她平起平坐,并且还坐在她前面。可见,封建等级观念是奔驰轿车被弃之不用的主要原因。3. 央视电影频道台标(如图)中有“1905”的字样它蕴含的意义是() A. 1905年是电影的诞生年B. 1905年电影来到中国C. 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电影D. 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彩色电影【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

3、。首先要从题干中提炼关键词“电影”、“1905”。再联系课本知识: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京剧舞台片定军山,这是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故选C。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景丰第一个拍摄了京剧定军山片段的电影,题干所述是为了纪念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问世,故选B。4. 某市文化单位要举办一期“近代中国摄影作品展”,下列历史照片中不可能被展出的是()A. 慈禧太后的生活照B. 中国某男士穿中山装的照片C. 道光帝周岁生日留影D. 詹天佑在京张铁路通车典礼上的照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照相术于19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40年代以后传人

4、中国。而道光帝出生在1782年,周岁生日应该是1783年,当时照相术还没有出现。故选C。5. 看电影是我们闲暇时的消遣方式之一。那么,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A. 风云儿女B. 铁蹄下的歌女C. 定军山D. 桃李劫【答案】C【解析】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正确答案为C;风云儿女是“电通”于1935年初拍摄;铁蹄下的歌女是风云儿女的插曲,不是电影;桃李劫是中国电通影片公司1934年摄制。6.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你的生活中会有下列哪些现象出现() 用轮船经营航海业在唐山可以坐火车到胥各庄用电报和上海的朋友联系中国有了近代第一支海军A. B. C. D

5、.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相关史实。由所学可知,轮船、火车在19世纪末已传入中国;(1880)八月中旬,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奏准筹设津沪电报线时,在天津成立官办的津沪电报总局。1888年10月7日,清政府批准,北洋海军正式成军。由此可知选项ABC不全面,选项D全面。故选D。7. 状元实业家张謇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历经艰辛创办了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体现的主张是A. 变法图强B. 民主共和C. 民主科学D. 实业救国【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张謇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后,清政府被迫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激发了民间兴办实业的热潮,以实业救国为口

6、号,以维护中国利益,发展中国工商业,获得利益为目的,创办了大生纱厂,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张謇8. 1909年有人描述上海的女学生:或坐洋车或步行,不施粉黛最文明,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这样的描述主要反映了A. 我国交通工具近代化B. 女学生文明有礼貌C. 近代年轻人精神面貌的变化D. 我国日常生活近代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相关知识。清朝末期,由于引进了西方的交通工具,创办了新式学堂等,中国尤其是城市的社会生活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如:坐洋车,接受新式教育等,因此出现了题文中近代年轻人精神面貌的变化,故C符合题意;AB都比

7、较片面,故AB不合题意;D项忽视了“上海的女学生”这一重要信息,故D不合题意。故选C。9. 最著名的中文报刊申报,1872年创办于()A. 上海B. 武汉C. 北京D. 广州【答案】A【解析】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1872年4月30日,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因历史原因停刊申报主要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申报的创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注意掌握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0. 19世纪80

8、年代后,一位住天津的高官有急事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有A. 拍电报B. 写封书信C. 上网D. 打长途电话【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在近代受西方影响在生活方面的变化。首先,写信肯定已经不是最佳手段,其次,上网和打长途电话这两种通讯工具在19世纪80年代还没出现在中国。由此可见,BCD三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根据教材知识,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的侵略,西方的科学技术也传到了中国,并影响着中国生活方式的改变。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出现电报。故选A。11. 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符合史实的是( )A. 人们坐在家中看报纸

9、B. 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C. 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D. 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四个选项中D选项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是不正确的,因为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已经废除了这些有损人格的礼节和称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和“先生”“君”等称呼。故选D。12. 与“状元实业家”、“大生纱厂”等关键词相关的人物是()A. 曾国藩B. 左宗棠C. 侯德榜D. 张謇【答案】D【解析】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

10、企业,被称作“状元实业家” 故选D 本题考查状元实业家-张謇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张謇的贡献13. 下列现象和近代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A. 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B. 刘某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C. 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D. 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答案】B【解析】略。14. 如图所示的历史现象发生在() A. 洋务运动中B. 戊戌变法期间C. 义和团运动中D. 辛亥革命后【答案】D【解析】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

11、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留有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图片反映就是当时革命军在街头给行人剪辫子的情景 故选D 本题考查的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内容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除去剪发辫之外,还有禁缠足、改称谓、变服装等,应注意掌握15. “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材料中“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的主要原因是:( ) 辛亥革命的推动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洋务运动的刺激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A. B. C. D.

12、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从材料中的“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故“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的原因就是此时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 是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是1927年的事件。由此分析,可以排除BCD,故选A。二、读图说史题16. 中国近代社会,大众媒体的主要方式是创办报刊。报刊也因此成为各种政治力量宣传自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的阵地。请观察以下报刊和杂志的图片,并回答: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宣传了哪些思想或政治主张?对当时社会的变革有什么重要

13、影响?图四创办于何地?有何历史地位?作为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中学生,我们今天还可以通过哪些大众传播媒体来获取信息、了解社会?面对众多的信息,我们应该持何种积极态度?【答案】(1)变法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民主共和,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科学,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2)上海;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3)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明辨是非,远离不良信息。【解析】(1)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相关内容。图一的时务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刊物,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宣传变法维新的思想,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14、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新青年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领导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进攻,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2)本题考查近代文化生活的变化。图四是申报。由所学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主要是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是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3)本题考查当代中学生获得信息的相关问题。今天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了解社会,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但是当今的社会,信息非常丰富,但也良莠不齐,所以,面对众多的信息,我们应该善于明辨是非,远离不良信息,获取积极的信息。17. 九(2)班以“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历程”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A、B两组同学就收集到的部分图片提出下列问题。请你回答。 (1)A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的原因。(2)B组问题:图三、图四史实(事件)对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