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教师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615193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9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教师版)(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学案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版)【考纲解读】 1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2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语句3根据试题要求对原文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4研究文章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内在联系5理清顺序,抓住要点,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能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6在整体阅读中通过审读标题、寻找文章的中心句、概括文中重点段落的大意等方法,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专题突破】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某一事物的所有性质及

2、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是该事物的属性。其中,为该事物所特有并对该事物有决定意义的属性,是本质属性。概念和词语有联系也有区别。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思想;词语是概念的存在和表现形式,是表示事物或概念的语言形式。不同的民族对于同一事物的正确反映是相同的,同一民族的语言中,也常常用不同的词语去表示同一的概念。概念是思维的起点,一切科学都是由一系列概念组成的理论体系。所以,对于论述类、说明类文章,2007年普通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改为“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这样表述更准确。所谓“重要概念”,就是指含义丰富深刻,能够蕴涵文章主题思想,能够体现作者观点态

3、度的概念,一般涉及以下三点: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既有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又要根据词语的具体语境来体会。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所谓“文中重要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是指对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等内容或形式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句子。一般来说,这样的句子可以算是重要的句子。从内容上看,是指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句子,段落中那些有概括段意作用的句子;从表达方式看,是指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那些发表议论的句子;从结构上看,是指那些能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句子,表示承前、启后、过渡的句

4、子,有重要指示代词的句子,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句子;从修辞上看,是指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反复、象征手法的句子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句子。此外,还有一些警句。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阅读目的取舍信息的思维活动,捕捉和选取有效的、符合阅读目的的重要的语句,体会有关语句的隐含信息,舍弃无关紧要的内容。整合,就是将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整理综合。重要信息,是指文章的基本内容,比如基本概念、新的见解、对概念的阐述以及那些表明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筛选和整合”一是指能够识别材料中信息的正误,二是指能够从文章中筛选出符合试题要求的有关语句,进行简答表述。4分析文章结构

5、,把握文章思路文章结构是指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现形式。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多个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发展的过程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文章的结构组织是否清晰、严密,又表明对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了鲜明的印象、想法、态度和感情。高考对文章的

6、结构和文章思路的考查,大多与文章的段落、句群相联系,考查对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等。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就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阅读思维过程。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每一个主体段落都相对集中表达了一个中心思想。我们把这个中心思想叫做段落的中心。段落的中心有时用中心句或中心词加以概括,这种中心句或中心词往往分布在段首的开启句或段末的收束句。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或中心词,这就要在深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找到一个上位的词句总括全部内容,这就是概括段落的中心。一个段落的中心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内容要点

7、。一般来说,文章有几个主体段落就有几个内容要点。多个内容要点按或并列、或对比、或层进、或阐释等关系组合在一块,就形成了文章的中心。论述文中的内容要点大多是全文的分论点,全文的中心意思大多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大多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阅读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对论述的社会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一般来说,论述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明确的。在整体阅读中可以通过审读标题、寻找

8、全文的中心句、概括文中重点段落的大意等方法,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论述文从总体上看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明确的,但具体到文中某一部分内容的观点态度,如引用、转述别人观点时作者本人的意图就比较隐蔽,这时就需要对不同人的观点结合语境作求同存异的分析,以明确作者的态度。概括的方法有三种:提取要点,即判定中心句。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明的文章;抽象说明,即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即把文中的分论点综合起来进行阐述要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要点解说】论述文中的重要词语主要是一些论述术语,明确这些术语的方法主要是拟定一个操作性定义。所谓操作性定义主要是在篇章语境中,为了论述

9、方便,赋予术语以特定的内涵的方法。这种内涵多数是临时的、具体的,不具备普遍性和概括性特征。例如:从起源的角度说,文化是“人化”,它相对于自然,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的角度说,文化的最主要功能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人的社会化、文明化、个性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文化是由多种层次存在和表现的复杂系统。人们首先感知到的是较浅显、具体的层次,属显性文化,包括人的社会活动及其产品。一个人的某种活动、“做什么”,不是文化;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共同行为、都“做什么”,就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一个深埋于地下

10、的石块不是文化,一个经过远古人群加工改造的石块作为活动的产品就成了文物。显性文化反映了文化的 更深层次,即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 范、方式。人的活动效果既取决于“做什么”,更 取决于人的活动规范、方式“怎么做”。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价值观,这是文化的核心,与一定时期群体共同的理想、信念密切相关。他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做”的问题,是人的活动的取向、目的问题。正是价值观的不同,“为什么做”的问题,最终决定了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下列对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B文化是一个复杂系统,它是以深浅不同的多层次存在和表现的。 C文化的浅显层次是指一个群

11、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 D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人们对于理想、信念、取向、态度所普遍持有的见解。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概念“文化”的理解几项把“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说成是文化的浅显层次是错误的,因为第二段说“显性文化反映了文化的更深层次,即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可见“规范、方式”属于文化的较深层次。与科技文不同,正确选项A、B、D都只是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文化”的属性,并没有形成一个关于“文化”的准确定义。论述文阅读理解术语大多数如此,更多地接近筛选并辨析信息。要点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陶器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也是现代有了解原始文化的最重要的

12、依据之一。考古发掘显示,世界各地绝大多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都或前或后不约而同地经历了素陶、彩陶、釉陶的发展阶段。所谓彩陶,是远古先民在制作好的陶胚内外壁上用矿物颜料绘制各种纹饰,然后入窑烧制定型的一种带彩陶器。彩陶集实用和雕塑、绘画、烧制等各种艺术、工艺于一体,展现了那个时代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反映了原始社会数千年的社会状况和人的生存情境。可以说,彩陶是一本浓缩的、独特的“史书”。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无论是文字的始创、艺术的发端,原始巫术的产生,还是远古神话与图腾崇拜的出现,都离不开彩陶。因为彩陶除了作为原始人类日常生活器物之外,还是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的重要器物;彩陶的

13、器形和陶壁上的纹饰,即体现了远古先民对关和艺术的追求,也是原始文字创造的一个重要源泉。在作为中国史前文化起源研究依据的几类原始文化遗存,如玉石器、彩陶、雕塑和岩画中,玉石器和雕塑的数量都较少,岩画的年代又往往引起争论。唯有彩陶数量最多,年代也最准确,因而最具有可靠性和系统性。可以说,彩陶是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下列对“彩陶是一本浓缩的、独特的史书”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彩陶保留着几千年原始社会人类生活变经的痕迹,反映了新石器时找人类历史发展的状况。B彩陶呈现出不同地域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不同特点,再现了原始人类生活的独特情境。C彩陶包含多重原始文化意蕴,为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提供

14、了重要信息。D彩陶上的纹饰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质和作用,原始人类用它来记载历史。本题主要考查对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对于理解类的选择题的设计,不外乎文意的扩大、缩小、拔高、歧解、偷换、添加等套路。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联系来去诶的那个语句的基本内容或含意,同时还要抓住作者的基本行文思路,把握文章脉络,从整体联系中去理解文章语句的含意。就本题来讲,错误的一项选D项。主要依据第一段中倒数第二句话以及最后一段第一、二句话判断。D项中“原始人类用它来记载历史”错误,原文彩陶上的纹饰只能体现远古先民对美和艺术的追求,也是原始文字创造的一个重要源泉,并非等同于能够记载历史的真正的文字,它只能作为中国史前文化起源研究

15、的依据之一。要点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点解说】论述文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人文性,决定了其解读方法主要是一种在理解基础上的转述和拓展。所谓转述,包括将文章具体的内容加以抽象、概括和提炼,或是将文中抽象概括的内容具体化,这是一个相反相成的阅读思维过程,其间包含了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过程。所谓拓展,即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或者将其原理和观点运用于新情境,有所发现或有所判断;或是由此及彼,由已知推论未知:这些都是基于对原文理解后将其观点和原理推广到其他情境中的创造性应用。拓展的阅读思维过程目前主要以推断题形式加以考查,前一章已有详尽阐释。下面与转述相关的有两个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在阅读理解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阅读思维过程。一般说来,一篇文章的每一个主体段落(结构段落除外)都相对集中地表达了一个中心意思。我们把这个中心意思叫做段落的中心。段落的中心有时用中心句或中心词加以概括,这种中心句或中心词往往分布在段首的开启句或段末的收束句。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或中心词,这就要在深入把握句际关系的基础上,找到一个上位的词句总括全部内容,这就是概括段落的中心。一个段落的中心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内容要点。一般来说,文章有几个主体段落就有几个内容要点。多个内容要点按或并列、或对比、或层进、或阐释的关系组合链接在一块,就形成了全文的中心。论述文中的内容要点大多是全文的分论点,其全文的中心意思大多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