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

上传人:Si****n 文档编号:144614996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是我们每个家庭的未来,特别是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健康尤为关注。但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包括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极为关注,但是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被忽视了。这也不能怪大家,很多家长都不懂得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这么小,能有什么心理问题啊?其实,据心理学家们统计:人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少儿时期的一些经历有关。因此,心理学家呼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从小抓起。因为一个人的个性是从幼儿阶段到青少年阶段逐步发展成型的,假如我们忽视了孩子在成长时期的心理问题,任由孩子的种种不

2、良习惯或是心理问题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消极影响。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会给孩子带来相当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当的亲子教育方式有以下几点:一种叫做“树大自然直”的放任式,这样的家长认为孩子不需要管教,自己长大就是了;一种叫做“有钱走遍天下”的溺爱式,父母认为自己赚钱让孩子吃好穿好就算尽了责任,只要有钱孩子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一种叫做“棍棒之下出才子”的严厉式,孩子只有严厉管教,才会有出息。在这些教育模式下的孩子容易出心里问题。有些家长也许会说:教育是学校的事情,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不懂,应该交由老师来处理。其实不然,孩子在校和老师相处的时间,和孩子在家庭社会与家长相处的时间

3、来比,太少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才能做好。很多问题的产生还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有句话说得好:“儿时,父亲是山;成长中,师友是山;工作中,伙伴是山。”父母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那么,我们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1. 营造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孩子喜欢在充满爱和温馨的家里生活,这样的孩子特别感到安全,做任何事情都会充满自信,心情愉快。所以,我们家长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要把自己在工作中的烦闷,把与家人的矛盾摆在脸上,使家成为一个战场或冰窟窿。那样,孩子

4、会感到惴惴不安。他们不知道这些事情跟他没有关系,会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误,导致父母生气,而沉浸在惊恐与自责中。我们中国的父母还应该向西方的父母学习,经常性地把对孩子的爱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另外孩子容易感到“皮肤饥饿”,需要得到父母的拥抱和抚摸,家长要善于用自己的怀抱和双手让孩子感到爱的满足。 2 .正确掌握好批评和表扬的分寸。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家长说:“我的孩子不听我的话,批评和表扬他都没有用。他只听老师的话,所以请老师多和我孩子谈谈。”其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家长没有掌握好批评和表扬的分寸。我认为对孩子的表扬要及时、适时,不能夸大其词,要实事求是。我们最好是当着众人的面表扬孩子,让孩子感到光

5、荣,而想到以后也要这样去做。批评也要注意时间、地点、方式。我们批评孩子要避开众人,避开吃饭的时间,对于孩子的问题要简单明了,不能啰啰嗦嗦、说个没完没了,更不能说过头的语言、侮辱性的语言、标签式的语言。我有个侄子,因为上课不专心听讲,所以数学成绩不佳。父母经常批评,还将他和别的孩子比,一点用都没有,最后妈妈说他:“看来,他是像我啊,没有数学细胞!数学永远学不好。”听到这句话,我侄子就找到了借口,学习数学也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再努力也学不好数学的。我们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为了让他感到自己有信心改正缺点,还可以运用我们的智慧,采用表扬的形式来指出孩子的缺点,让孩子开心地接受家长的意见。我校有个老师,非

6、常反对孩子先看电视再做作业,但是因为很忙,自己经常不在家,不能督促孩子。有一天晚上,他回家看到孩子又在看电视很生气,但是他知道简单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的,所以灵机一动,表扬起来:“我家的孩子最乖了!作业做完了才看电视!多自觉啊!我真幸福啊,有这么好的孩子!”孩子听到这句表扬,脸红了:“我还没做完呢。”他马上就说:“你肯定做作业累了,稍微休息一下。不要紧的,休息好了你肯定会马上做作业的。”孩子听了,马上点点头说:“是的。我现在就做作业了。”他自觉关掉电视,开开心心地做起了作业。 3.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大人需要与别人交谈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思想,得到朋友的认同。孩子更是如此。

7、他们需要有人静静地听他讲话,听听他的感受和体会,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痛苦和困难。我们做父母的常常忽略了这些,总是以忙、事情太多而逃避孩子的倾诉。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感到与父母之间没有了共同语言,觉得和父母没有话讲,甚至不知道该和父母讲什么好,更不要说交流思想。正因为父母不喜欢听他讲话,所以他也不喜欢听父母讲话,对父母的话不感兴趣。父母对孩子的倾听是一种尊重,一种理解,一种安慰,更是一种榜样,会让孩子也学会倾听,学会专心听讲,对他的学习、交友等产生良好的影响。二、与老师建立同盟关系,密切配合老师的教育。 很多家长由于小时候很怕老师,有过很多被老师批评的经历,所以造成了心理阴影,成了父母还是心理对

8、老师有一种畏惧的心理,担心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担心老师看不起孩子,怕老师告状,怕老师对自己孩子关心不够。这种心理会影响孩子对老师的信任,对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产生不好的后果,给老师对孩子教育带来困难。我们应该从心底里去相信老师,对老师的做法要支持,要相信老师这么做事为了帮助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要害了孩子。事实上也是如此,老师的做法即使有些小小的失误,那也是难免的,我们不要在孩子面前猜疑老师的目的,议论老师,应该想办法与老师进行积极的沟通。在孩子面前要绝对支持老师,做老师的好帮手,这样做能坚定孩子对老师的信任,使老师的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正确看待孩子与同伴的矛盾,教会孩子宽容对人。

9、孩子上学后,很容易和同伴产生矛盾。因为大部分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一般都以孩子为中心,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到了学校后,很多孩子还是以在家的方法处理和同伴的关系,就会产生矛盾,发生不愉快的事。而孩子就是在与同伴的矛盾中学习怎样与人相处的,在这些矛盾中,孩子学习怎样跟人沟通,怎样请求别人帮助,怎样听取别人的意见,所以孩子和同伴发生矛盾,是一件好事,正是我们教育孩子如何与人相处的好机会。 有些孩子受气后往往会回家向家长哭诉。面对自己的心肝宝贝受了委屈,有些家长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赶到学校为自己的孩子出头,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会给孩子造成误导。孩子还小,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回家叙述

10、事情时,往往会忽略了自己犯的错误,把同伴的过错叙述得比较夸张,这种叙述会误导家长。这并不代表孩子想撒谎,而是孩子的心理发展还没到关注自我的程度,是正常的现象,家长不需要大惊小怪,更不能因此斥责孩子。面对孩子之间由于好玩造成的矛盾,家长是在家发个牢骚了事,还是冲到学校训斥别的孩子,或是打电话给老师兴师问罪呢?我想这些做法都是欠妥的。这是个教育自己孩子的好机会,我们家长要好好把握。我们可以先安慰孩子,替他的同伴向他道歉,安抚孩子的情绪,让他从气愤、伤心中平静下来。然后,家长可以打电话向老师询问事情的经过,另一个孩子的问题可以拜托老师或是孩子自己的家长教育比较好。最后是最关键的,是和孩子一起探讨和同

11、伴的相处方法,如何处理游戏、学习、活动中与同伴发生的小磨擦。告诉孩子对朋友要多一份谅解,多一份忍让,这样别人也会遇到事情宽容自己,体谅自己的。孩子学会了宽容,也就是学会了怎样赢得朋友。有了朋友,一个人的生活才会更加快乐,孩子才会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四、正确对待孩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很多年轻的家长在一起常常会谈起孩子的学习,一说起孩子的成绩不如朋友的孩子,有些家长就感觉很丢脸,觉得孩子学习不争气,就会指责孩子不好好学习。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但每个孩子在学习上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正因为是孩子,所以在遇到困难挫折时才更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否则要我们老师家长来干什

12、么呢?让孩子自己去解决算了。在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我们要伸出手去,用自己的智慧去指点他们克服困难,度过难关,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自己做父母的价值体现。我校五年级新转来一个学生,成绩很好,但很孤傲,不喜欢和别的同学玩,看不起同班的同学,因此同学们也不喜欢她。她很孤独,总是吵着要转回原来的学校。妈妈跟班主任沟通时,班主任告诉她,班中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大部分孩子都不欢迎这个新同学。妈妈心如刀割,但跟自己孩子谈话时却告诉孩子:“今天老师进行了调查,你们班大部分孩子都很喜欢你,都想和你交朋友,因为你成绩好,聪明能干,谁都想得到你的帮助。但他们说都很怕你,怕你不喜欢他们。你只要对她们笑,他们都会主动跟你说话的;如果你主动跟他们说话,他们肯定都要围着你转了呢。”听了这句话,孩子开心极了,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了,而且主动跟同学们搞好了关系。所以我们要学会经常帮孩子分析学习上成功、失败的原因,为他树立信心,告诉他失败一两次没有关系,只要努力一切都能解决。这就是对孩子正确的引导。 孩子不是一生下来就会一切的,他们需要在困难、挫折中成长。我们家长也不是生来就会做好爸爸好妈妈的,我们也是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家庭教育的经验教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享受做家长的烦恼和快乐,不断朝着好家长的方向努力的。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健康快乐地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