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人类与地理化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609091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 人类与地理化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人类与地理化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人类与地理化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人类与地理化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人类与地理化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 人类与地理化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 人类与地理化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人类与地理化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如图显示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读图,回答12题。1环境质量开始逐渐改善提高的阶段是()A后工业化阶段B工业化初期阶段C经济发展阶段 D工业化起飞阶段2图中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A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B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C人的认识能力不断增强D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解析:工业化初期阶段和工业化起飞阶段,环境质量逐渐下降,这种以损害环境为代价带来的经济增长会严重危害人类将来的生存条件。在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的情况下,经济

2、发展为人类保护环境、治理环境、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了技术能力,也提高了人的素质和认识能力,而人类为求得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不应被动适应,应主动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答案:1.A2.D3读下面漫画图,有关其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B森林破坏,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C生态破坏引发的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D环境污染引发的全球变暖问题,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解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随意排入江河湖海,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的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故水污染是环境污染。答案:C关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读图,回答45题。4有关图示

3、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叙述有()生态环境危急程度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生态环境危急区的自然植被以森林与草原为主人口密度大于4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为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也是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A BC D解析:读图可知,人口密度大于4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为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但生态环境危急程度与人口密度并不呈正相关;生态环境危急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森林区与内蒙古草原区。答案:D5关于、两地的正确叙述有()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壤肥力下降地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是毁林开荒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解决地环境问题应当退耕还草A BC D解析: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森林破坏,解决的措施是合理采伐,做

4、好更新抚育工作;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草场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解决的措施是退耕还草,合理利用草场资源。答案:B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68题。6下列选项中反映的现象与图中显示的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无关的是()A据水利部统计,我国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已占我国陆地面积的37.1%B2010年8月9日,吉林省发生洪灾C2010年8月8日凌晨,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D2010年7月16日,大连市开发区石油管道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解析:结合题图图示,根据图中各种问题的分布,可以看出图中显示的我国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土壤侵蚀。A项水土流失、B项洪灾、C项泥石流都可以造成或加剧土壤

5、侵蚀的发生。答案:D7甲、乙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是()A甲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甲保护草原、杜绝沙尘乙减少地震、防治滑坡D甲绿化美化、保持水土乙吸烟除尘、保护生态解析:甲地在农耕区和畜牧区之间,森林的作用主要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地在西南横断山区,森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答案:A8丙、丁两处都存在土壤侵蚀,丙地危害较为严重,其原因并不包括()A地形起伏大,土层薄B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C土地生产能力高D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种植面积大解析:丙地指东南丘陵地区,这里糖食种植面积不大。答案:D分析下列所示的人与环

6、境关系的三种观点。据此回答911题。9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正确的是()A观点一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B观点一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C观点一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D观点一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解析:观点一所表示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为人类社会过度开发环境资源及过度排放废弃物,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答案:D10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观点二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B观点二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C观点二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观点二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解析:观点二所表示的人地关系为人类社会受环境影响明显,只能被动地

7、适应环境。这种情况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此观点并未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答案:C11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的思想的是()A植树种草,恢复植被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斩伐养长,不失其时解析:观点三所表示的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本题中的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这一观点的思想。答案:C(2012年广东江门)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市的发展战略,但是滇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回答1213题。12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C东南

8、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解析:昆明气候四季如春,冬不冷,与纬度位置低有关,夏不热,与海拔高气温不高有关。A、C项西南季风在夏季影响该地区,冬季受冬季风影响;B项湖泊和森林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答案:D13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D把昆明市区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解析:建设湖滨生态城市,要发挥湖泊的作用,对滇池实施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是主要措施之一。A项填埋滇池,湖泊消失,不可取;大规模建设环湖新区,湖泊生态令

9、人担忧;耗水量大的企业迁至滇池,更会加剧湖区环境恶化。答案:B(2012年皖北协作区)某企业以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模式建立了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读图回答1415题。14在我国,关于最适宜推广该产业链的自治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区兼有沿海和沿边优势,又是西南的出海口,区位优势明显B该区首府既是该区工业中心,又是全国铁路交通枢纽C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水分充足,有大面积的季风水田农业D该区喀斯特地貌发育,旅游业发达解析:该地能发展甘蔗生产,为我国南方地区,而省级行政单位是自治区的应该为广西,其首府南宁不是全国的铁路交通枢纽。答案:B15关于该产业链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B提高

10、了糖的产量和质量C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D该产业链中,主导产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市场解析:循环经济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有机的统一;废弃物排放少而不是零排放,实现了综合利用,而不是提高糖的产量和质量,主导产业制糖是原料导向型的工业。答案:C下图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完成1617题。16关于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随人口增加资源储量减少B随人口增加环境污染加剧C随人口增加工业产值上升D随人口增加粮食产量有所下降解析:读图可知,随着人口增加,资源储量减少,环境污染先加剧后减轻,工业产值先上升后有所下降,粮食产量上升。答案:A17协调人

11、口与环境关系的途径有()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严格控制各种资源的使用量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与生态实现工业产值的快速增长A BC D解析:协调人口和环境的关系,要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控制人口数量,合理使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答案:C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回答1820题。18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

12、临的困境是()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环境污染局部基本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日趋恶化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A BC D19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是()A公众的接受与参与B专业技术人员参与C污染严重的企业参与D关、停、并、转严重污染的企业20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下列行为符合公平性原则的是()A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在我国乡村地区大搞开发区和工业园区B参与国际合作,共同治理大气污染C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D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解析: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

13、路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和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是公众的接受和参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符合公平性原则。答案:18.D19.A20.D二、综合题(共40分)21(10分)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_,它是决定_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4)环境文明时代人

14、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此阶段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解析:(1)原始文明时代,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主要以狩猎为主,到了农业文明时代,人们主要依附于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要素主要是土地和劳力。工业文明时代,随着工业的发展,依附于土地的农业生产比例大幅下降。(2)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要素主要是资源、资本、科技、劳动力、政策等,从图中信息来看,主要分析资本、科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变化。从工业文明初期到工业文明后期,这几个要素所占比例发生了变化,说明它们在工业文明不同时期,所起作用是不同的。前期资本是主导要素,后期科技是主导要素,资本的影响在减弱,劳动力数量方面的要求在下降,劳动力素质方面的要求在提高,土地的影响力在下降。(3)18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先后走上工业化道路,不断增强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以牺牲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