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下册 第15课《色彩拼贴画》教案 湘美版(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608925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美术下册 第15课《色彩拼贴画》教案 湘美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美术下册 第15课《色彩拼贴画》教案 湘美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美术下册 第15课《色彩拼贴画》教案 湘美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美术下册 第15课《色彩拼贴画》教案 湘美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美术下册 第15课《色彩拼贴画》教案 湘美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美术下册 第15课《色彩拼贴画》教案 湘美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界的电现象教学目标(1) 知道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是常见的静电现象。(2) 知道在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过程中,电荷只是在物体间发生转移,电荷的总量是守恒的。(3) 知道火花放电和尖端放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电中和现象。教学重点难点重 点 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用验电器对电荷进行检测。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现象,用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解释一些放电现象。难 点 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的机理。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现象。(二)教具塑料捆扎带一段,手帕一块,玻璃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水槽,橡皮管,塑料丝,碎纸屑若干,韦氏起电器,尖端放电装置。教学过程引入:刘德华闪电演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大家可能很想知道这其中

2、的秘密,这其实就是静电现象,静电现象存在于生活、生产中,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引入课题:第3章第1节 自然界的电现象(板书)学生动手:完成活动1演示1:完成活动2(学生上台操作)(结论)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是因为物体带了电。 一、摩擦起电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板书)演示2:完成活动3结论:在科学上规定: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2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解释:学生活动1的实验现象想一想 :为什么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后会使它们带电呢?(flash课件电学-摩擦起电实质:演示) 解析

3、要解释这个现象,需要从原子结构谈起。我们知道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通常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所以原子对外不带电。但不同的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并不相同,当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时,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物体容易失去核外的一部分电子而带正电,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较大的物体俘获这些电子对外而带负电。因此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后会使它们带上异种电荷。(师生共同分析: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二、电荷守恒 1两种不同的物体在摩擦过程中,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物质的原子失去部分电子带正电。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强的物质的原子得到这部分电子带负电。2摩擦起电的实

4、质是电荷的分离和转移。 例2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为什么带负电?你知道毛皮带什么电? 解析: 用干燥的毛皮摩擦橡胶棒,在摩擦过程中,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毛皮的原子失去部分核外电子带正电,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强的橡胶棒的原子得到这部分电子对外带负电。毛皮失去了多少电子,橡胶棒就得到了多少电子。(培养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 (结论) 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出电荷,只是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摩擦过程中两个物体所带的电荷是等量异种的。 过渡:除了摩擦使物体带电,还可以是带电体和不带电体相互接触后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这种方法叫接触起电。(动画课件) 三、接触起电 1带电体和不带电体相互接触后使不带

5、电的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接触起电。 2接触起电实质是带电体上的电荷转移到不带电物体的过程。 3接触起电也并没有创造出电荷,只是使电荷在带电物体和不带电体之间生了转移。接触起电的过程中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另一个物体得到等量的异种电荷。观察P49图,1、看到什么现象(长发飞扬)?什么原因?(长发带同种电荷相排斥)?电荷是哪里来的?(女孩的手接触带 电的金属球壳)(设问方式,可以锻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学生举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演示3:完成活动4:会“跳舞”的水流(让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科学)问题 加油站运送汽油的油罐车的车架底部往往有一根与地面接触的铁链,它起着什么作用?(图片) 解 析 运送汽

6、油的油罐车在运输汽油的过程中,因为油的不断流动,与大地绝缘的油筒内壁发生长时间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电荷积聚,一定条件下会引起火花放电容易酿成火灾。在车架底部安装一根与地面接触的铁链,这些积聚的电荷能通过铁链导入大地。 大气在垂直运动中,特别是剧烈的天气变化中,由于摩擦往往会使云层积聚大量的电荷,云层与云层之间的高压静电作用下使得云层之间的大气发生电离而引起火花放电,这就是既绚丽又可怕的闪电。如果带电云层也能拖一根类似于油罐车的铁链,那么给人类带来灾难的闪电事故就不会发生了。 那么什么叫火花放电呢?探究活动:P51活动内容,可让两个学生进行操作,老师提示观察什么位置。观察火花放电和尖端放电现象,学生

7、阅读课本内容,了解什么是火花放电和尖端放电。让学生观察几幅自然界闪电图象及高层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引导学生分析闪电的成因及避雷针的作用(观察现象,自学带着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四、火花放电和电荷的中和 实验活动 火花放电和电荷的中和现象。 实验过程: (1)做好韦氏起电器的清尘干燥工作。起电盘和带电球的尘埃用无水酒精擦拭干净,然后用电吹风吹干,底座下放一块干燥泡沫塑料,教室湿度较大时,用红外线灯烘烤去湿。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韦氏起电机在干燥环境中演示。 (2)摇动起电机手柄,使两个起电盘转动方向相反,保证两个莱顿瓶所带的电的性质不同。观察两带电球之间会发生什么现象。 (思考) (1)摇动起电机手

8、柄,两带电球之间会发生什么现象? (2)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分 析 带电体失去电荷的现象称放电。当摇动起电机手柄,两带电球之间到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放电现象,并发出火花。也就是说我们能看到火花放电的现象。 所谓火花放电,是指高压带电体与导体靠得很近时,会使它们之间的空气瞬间电离,电荷通过电离的空气形成强电流,产生大量的热,使空气发光发声,产生电火花。 上面的实验中,韦氏起电机是利用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方法,将正负电荷贮存在莱顿瓶中。其中两个带电球带的电是等量异种电荷。当带电球上的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两带电球之间产生高压,电压高到一定程度后,两球之间的空气电离而产生高压电弧即火花放电。火花放

9、电实质就是等量的异种电荷发生剧烈的电中和现象。所谓电荷的中和,是指两个带等量和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带负电的物体上多余的电子转移到带正电的物体上,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小结)1高压带电体与导体靠得很近时,会使它们之间的空气瞬间电离,电荷通过电离的空气形成强电流,产生大量的热,使空气发光发声,产生电火花。2火花放电实质就是等量的异种电荷发生剧烈的电荷中和现象。3两个带等量和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带负电的物体上多余的电子转移到带正电的物体上,都恢复成不带电 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例题 在天气干燥的冬天里,当你脱下化纤的毛衣时,会听到“噼啪”的响声,如果在夜晚还会

10、看到闪光。这又是为什么?解 析 在天气干燥的冬天里,一般身穿毛衣和内衣,它们都是绝缘体,由于运动时衣服之间的摩擦,身体上会积累大量的静电。这时如果用手指指向金属物体,手指会感到有针在刺的感觉,这是手指和金属发生放电现象。如果手里拿一把钥匙,让钥匙的尖端指向金属,这种感觉就不会产生。晚上睡觉脱衣时,在毛衣和内衣的分离过程中,它们之间的空气瞬间电离,形成了强电流,所以在若干地方发生了局部的火花放电现象,能听到响声,能看到火花。五、尖端放电和避雷针 实验活动 尖端放电现象。实验过程:(1)选择韦氏起电器的一个带电球(带正电)与绝缘着的、一侧有尖端的中空导体相接,并使尖端正对一支点燃的蜡烛的火焰。(2

11、)快速摇动起电机手柄,观察烛焰的形状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思考)(1)快速摇动起电机手柄,烛焰的形状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2)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分 析 快速摇动起电机手柄,观察烛焰的形状象被“风”吹过时一样,飘向一边。这是有尖端的导体尖端放电时形成的。 当韦氏起电器的一个带电球与绝缘着的、一侧有尖端的中空导体相接,快速摇动起电机手柄时,带电球上的电荷转移到有尖端的中空导体上,电荷分布在有尖端的中空导体的表面,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使得尖端附近的空气电离,变成导体,于是产生了尖端放电的现象。尖端电放形成的“电风”使得烛焰飘向一边。所谓尖端放电,是指有尖端的导体带电后,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于

12、是使得尖端附近的空气电离,变成导体,于是产生了尖端放电的现象。尖端放电是比较缓慢的局部电荷中和的现象。 (小结)1有尖端的导体带电后,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于是使得尖端附近的空气电离,变成导体,产生的放电现象叫尖端放电。2尖端放电是比较缓慢的局部电荷中和的现象。想一想 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有什么危害?人们是怎样避免雷电的袭击的?课堂小结请学生回答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2、练习书本第48页活动并解释现象:用丝绸摩擦一端打结、另一端撕成细丝的塑料带,塑料丝向四周飘扬起来是因为塑料丝带的是同种电荷,所以它们就互相排斥。用钢锯锯泡沫塑料板时,塑料泡沫被吸附在锯上是因为塑料泡沫和钢锯带的是两种不同的电,所以就互相吸引。作业布置作业: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及作业本AP14-15板书设计:第一节 自然界的电现象一、静电现象1、摩擦起电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它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2、接触起电:与带电体接触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上同种电荷。二、大气中的放电现象火花放电:等量的正、负电荷发生剧烈的电中和现象,同时还伴随着发光和发声。尖端放电:比较缓和的局部电中和现象。闪电:火花放电避雷针:尖端放电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较多,实验受天气影响,特别是玻璃棒摩擦丝绸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